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震建筑結構,特別涉及一種能夠有效且可靠地傳遞水平力,避免嵌固端下移的地下室頂板的嵌固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因室外綠化的需要,車庫頂板通常與主樓地下室頂板之間存在較大的高差,無法有效地傳遞地震基底剪力,不能滿足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嵌固端的要求,導致抗震設計時不得不將嵌固端下移,從而造成計算復雜,工程造價增加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下室頂板的嵌固結構,其能增加地下室頂板的剛度,能夠有效且可靠地傳遞水平力,避免嵌固端下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問題:
一種地下室頂板的嵌固結構,包括主樓地下室頂板和車庫頂板,在所述在主樓地下室頂板及車庫頂板交界處,設置有連接兩個標高樓板的深梁,在所述深梁兩側傾斜設置有坡度為1/2的斜拉板。
優選地,在所述斜拉板內植有縱橫交錯設置的斜拉板受力鋼筋和斜拉板構造鋼筋。
優選地,所述受力鋼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25%。
優選地,所述深梁左側的斜拉板與所述地下室頂板整體澆筑在一起。
優選地,所述深梁右側的斜拉板與所述車庫頂板之間形成三角形空間。
優選地,所述車庫頂板在與所述斜拉板相交部位設置有邊梁。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在不影響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增設斜拉板,改善傳力路徑,增強主樓與車庫間的連接,滿足了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端的要求,既滿足了使用功能要求,又保證了結構安全、節約了造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介紹,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地描述。
如圖1所示:在主樓地下室頂板1及車庫頂板2交界處,設置連接兩個標高樓板的寬度400mm、高度2300mm的深梁3。在主樓地下室頂板1及車庫頂板2之間即深梁3兩側,增設200mm厚度的斜拉板5。斜拉板5的坡度 1:2,不致影響建筑使用功能。斜拉板內雙層雙向布置有鋼筋,即縱橫交錯設置的斜拉板受力鋼筋6和斜拉板構造鋼筋7,沿斜向受力鋼筋配筋率不小于0.25%。
深梁3左側的斜拉板與地下室頂板1整體澆筑在一起,深梁3右側的斜拉板與車庫頂板2之間的三角形空間8未澆筑混凝土,以避免自重增加過多。
車庫頂板2可在與斜拉板相交部位設置邊梁4,邊梁4寬度400mm、高度600mm。斜拉板5采用C35混凝土澆筑。
本實用新型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路東區A18街區C-1,C-2地塊項目具體實施,該項目主樓地上 18層,地下3層,主樓地下室周邊與大面積車庫相連。主樓地下室頂板厚度200mm,車庫頂板厚度200mm,由于綠化需要,車庫頂板上需要覆土1.5m,因此,主樓地下室頂板高出地庫頂板1.55m。為了有效傳遞水平力,保障車庫對主樓嵌固作用,采取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不影響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增設斜拉板,改善傳力路徑,增強主樓與車庫間的連接,滿足了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端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