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板和裝飾板的安裝組件。
背景技術:
太陽能板是由若干單體電池片串/并聯連接和嚴密封裝構成的板狀電源組件,其可以實現光與電的裝換,即將清潔的、供人類自由利用的太陽光能轉換為電能使用。
現有技術中,太陽能板主要用在交通、光伏電站以及建筑領域等,在建筑領域,太陽能板可以直接安裝布置在傾斜的房頂上,以充分接觸光照。但是對于有些光照時間較長的建筑物的局部大平面外墻體來說,實際上也可以進行太陽能板的安裝布置,而現有技術中建筑物的大平面外墻體基本上都要施予裝飾,也即是在墻體上鋪設裝飾板,因此,要想在安裝有裝飾板的、且采光效果好的局部墻體上進行太陽能板的快速、可靠安裝,這還尚待研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太陽能板和裝飾板的安裝組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太陽能板和裝飾板的安裝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別與墻體相連的扣件一、二,扣件一、二上分別設置有卡槽一、二,卡槽一、二的槽口相對、且槽長方向平行,卡槽一、二配合卡接固定太陽能板的上下端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連接墻體的扣件一、二可以有效地將板狀的太陽能板安裝固定在墻體的墻面上,如此可以既實現了清潔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又使得大平面狀的墻體看起來獨具風 格,從而有效豐富了墻體的外飾效果,當然,實際安裝時,只是針對墻體采光效果好的局部墻面處進行太陽能板的安裝。
附圖說明
圖1、3、5是扣件一的三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4、6是扣件二的三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1、2的扣件的安裝使用示意圖;
圖8是圖3、4的扣件的安裝示意圖;
圖9是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太陽能板和擋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圖;
圖11是圖10的A-A向安裝剖視圖;
圖12是圖10的B-B向安裝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太陽能板和裝飾板的安裝組件,其包括分別與墻體Q相連的扣件一、二10、20,扣件一、二10、20上分別設置有卡槽一、二11、21,卡槽一、二11、21的槽口相對、且槽長方向平行,卡槽一、二11、21配合卡接固定太陽能板T的上下端邊。結合圖1-8、9-12所示,其中圖7-8、11-12這四個圖示的處于上下位置狀態的墻體Q的裝飾安裝示意圖,通過連接墻體Q的扣件一、二10、20可以有效地將板狀的太陽能板T安裝固定在墻體Q的墻面上,如此可以既實現了清潔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又使得大平面狀的墻體Q看起來獨具風格,從而有效豐富了墻體Q的外飾效果,當然,實際安裝時,只是針對墻體Q采光效果好的局部墻面處進行太陽能板T的安裝。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如圖1-8、11-12所示,扣件一、二10、20上分別設置有第一、第二卡槽12、22,第一卡槽12位于卡槽一11靠近墻體Q的槽壁所在側,第一卡槽12與卡槽一11的槽長方向一致、且槽口方向相反,第一卡槽12和或卡槽一11靠近墻體Q的槽壁與墻體Q平行且相連;第二卡槽22位于卡槽二21靠近墻體Q的槽壁所在側, 第二卡槽22與卡槽二21的槽長方向二致、且槽口方向相反,第二卡槽22和或卡槽二21靠近墻體Q的槽壁與墻體Q平行且相連。也就是說,所述的扣件一、二10、20可以同步實現太陽能板T和裝飾板的安裝固定,使用效果好,且采用上述的多種槽體夾持固定方式,這樣使得安裝太陽能板T和裝飾板后的整體墻面看來其凹凸有致,美感強,品位高,從而有效豐富了墻體Q的裝飾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固定太陽能板T和裝飾板既方便又牢靠,且整體的安裝結構緊湊、合理。需要說明的是,實際扣件一、二10、20與墻體Q連接的方式有多種,具體的可如圖7-8、11-12所示的通過L形連接件40將扣件一、二10、20分別與墻體Q實施連接,該連接結構申請人在先申請的名稱為“墻體裝飾板的安裝扣件”的發明專利中已作了詳細的闡述,故此處不再贅述。
優選的,如圖3-4、8所示,卡槽二21的外底面設置有單向臺階24,且單向臺階24靠近第二卡槽21布置,具體如圖8所示,也即是說,單向臺階24是位于第二卡槽22遠離墻體Q的槽壁的上沿內側,這樣對于單向臺階24與裝飾板圍合的凹陷區域可以填充密封膠50,從而提高墻面的防水效果。
實際在安裝時,針對太陽能板T安裝覆蓋的墻面來說,可以取消裝飾板的安裝,而太陽能板T相對裝飾板來說,為保證采光效果,其基本是更突出與于面布置,因此結合實際安裝情況,也可以在墻面上先安裝裝飾板再覆蓋安裝太陽能板T,具體來說,如圖5-6、11-12所示,扣件一、二10、20上分別設置有第三、第四卡槽13、23,第三卡槽13位于卡槽一11和第一卡槽12之間、且第三卡槽13的兩槽壁分別與卡槽一11、第一卡槽12共壁,第一和或第三卡槽12、13靠近墻體Q的槽壁與墻體Q平行且連;第四卡槽23位于卡槽二21和第二卡槽22之間、且第四卡槽23的兩槽壁分別與卡槽二21、第二卡槽22共壁,所述第三、第四卡槽13、23的槽口方向相對布置、且兩者配合卡接固定第一裝飾板Z的上下端邊,第二和/或第四卡槽22、23靠近墻體Q的槽壁與墻體 Q平行且相連;所述第三、第四卡槽13、23的槽口方向相對布置、且兩者配合卡接固定第一裝飾板Z的上下端邊,如此即在太陽能板T和墻體Q之間也實現了第一裝飾板Z的安裝固定。
實際上,太陽能板T的整體輪廓是呈板狀,但并非如裝飾板一樣是整體呈非常規整的矩形,因此為進一步保證太陽能板T的安裝穩定性,優選的,所述安裝組件還包括布置在卡槽一11內的兩個擋件30,且兩擋件30分別與太陽能板T的兩側板邊相抵靠,擋件30包括與卡槽一11靠近墻體Q的槽壁平齊貼靠且相連的基板31,基板30遠離墻體Q的一側板面上垂直設置有立板32,立板32遠離基板30的板邊上垂直設置有擋板33、且擋板33與卡槽一11遠離墻體Q的槽壁平齊貼靠,所述擋板33、立板32和基板30之間圍合構成供雨水排出的排水槽34。也就是說,實際安裝時,如圖11-12所示,針對太陽能板T的下端卡接固定在卡槽一11內的同時,在其下端的兩側板邊處分別抵靠布置擋件30,且將擋件30與扣件一10實施螺釘連接,如此通過兩擋件30的抵靠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太陽能板T發生晃動,進而提高其固定的可靠性,同時,通過擋件30上的排水槽34的布置,還可以及時地將落入其中的雨水排出。
進一步的,如圖5和11所示,卡槽一11靠近墻體Q的槽壁與第三卡槽13遠離墻體Q的槽壁分置于第三卡槽13的槽底兩側,且卡槽一11靠近墻體Q的槽壁與第三卡槽13的槽底之間的結合處布置有加強板14,以提高其支撐和夾持固定太陽能板T和裝飾板的強度。
進一步的,如圖6、11-12所示,第四卡槽23的外底面設置有臺階25,所述臺階25為單向階梯狀、且該臺階25靠近第二卡槽21布置。這樣對于臺階25與裝飾板圍合的凹陷區域可以填充密封膠50,從而提高防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