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承重構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扁梁。
背景技術:
梁是架在墻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長條形承重構件,在現有技術的模塊化建筑中,往往采用工形梁,工形梁是指橫截面為工型的梁,其上面的翼板稱為上翼緣,下面的翼板稱為下翼緣,連接兩翼緣的板稱為腹板。房頂鋪設時,直接鋪在工形梁的上翼緣上,下翼緣及腹板均裸露在房頂之下。視覺效果較為凌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有技術中出現一種組合扁梁,其下翼緣的寬度大于上翼緣的寬度,可以將預制混凝土板搭在組合扁梁兩端的下翼緣上,而后在預制混凝土板和組合扁梁上方澆筑混凝土并覆蓋。由于組合扁梁兩端的下翼緣受力,產生變形,導致組合扁梁上翼緣上方的混凝土層開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合扁梁,能夠在達到干凈整潔的鋪設效果的同時,避免組合扁梁上翼緣上方的混凝土層開裂。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組合扁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和設置在所述上翼緣和下翼緣之間的腹板,所述下翼緣的寬度大于所述上翼緣的寬度,所述腹板上設置有多個圓孔,所述圓孔沿所述腹板長度方向分布,所述圓孔用于鋪設負彎矩鋼筋。
優選地,所述圓孔的直徑為14-25mm,相鄰圓孔之間的間距為150-200mm。
優選地,所述下翼緣上設置有連接銷,用于與預制混凝土板連接。
優選地,所述上翼緣的寬度為130mm,所述下翼緣的寬度為200mm,所述上翼緣與所述下翼緣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20mm。
優選地,所述組合扁梁的長度為5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合扁梁鋪設房頂時,預制混凝土板直接搭在下翼緣的兩端。這樣鋪設,房頂板與下翼緣近似設置在同一層,整個房頂看著來呈一體結構,非常整潔,滿足了人們對布置靈活大范圍的無柱空間的要求。同時,在腹板的圓孔上鋪設負彎矩鋼筋,負彎矩鋼筋穿入位于兩端的預制混凝土板中,能夠避免下翼緣受力形變,進一步避免位于組合扁梁上翼緣上方的混凝土層開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合扁梁的側視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上圖中附圖標記和部件名稱的對應關系為:
1上翼緣;2下翼緣;3腹板;4圓孔;5連接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請參考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合扁梁,包括上翼緣1、下翼緣2和設置在上翼緣1和下翼緣2之間的腹板3,下翼緣2的寬度大于上翼緣1的寬度,腹板3上設置有多個圓孔4,圓孔4沿腹板3長度方向分布,圓孔4用于鋪設負彎矩鋼筋。
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合扁梁鋪設房頂時,預制混凝土板直接搭在下翼緣2的兩端。這樣鋪設,房頂板與下翼緣2近似設置在同一層,整個房頂看著來呈一體結構,非常整潔,滿足了人們對布置靈活大范圍的無柱空間的要求。同時,在腹板3的圓孔4上鋪設負彎矩鋼筋,負彎矩鋼筋穿入位于兩端的預制混凝土板中,能夠避免下翼緣2受力形變,進一步避免位于組合扁梁上翼緣1上方的混凝土層開裂。
圓孔4的設置是為了鋪設負彎矩鋼筋,因此圓孔4的直徑與鋼筋的直徑適配即可,可以選擇的鋼筋的直徑為14、16、18、20、22、25。因此本實用新型中,圓孔4的直徑為14-25mm,相鄰圓孔4之間的間距為150-200mm。
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例中,下翼緣2上設置有連接銷5,用于預制混凝土板連接,加強下翼緣2和預制混凝土板之間的連接強度,從一定程度上進一步防止位于組合扁梁上翼緣1上方的混凝土層開裂。
本實用新型中,上翼緣1和下翼緣2的寬度并不局限,可以根據實際工況進行調整,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上翼緣1的寬度為130mm,下翼緣2的寬度為200mm,上翼緣1與下翼緣2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20mm。組合扁梁的長度為5m。圓孔4的直徑為25mm,相鄰圓孔4之間的間距為200mm。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