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木結構連接件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擱柵連接件。
背景技術:
目前木結構連接件包括釘子、螺栓、齒板、裂環、剪盤、掛鉤件等,這些連接件在使用時需要破環木材本身的結構,因而影響了木結構的力學性能,降低木結構的穩定性,另外,這些連接件不能拆卸重復利用,用于短期木結構建筑將造成了大量的浪費。例如在許多木結構樓房中往往用到擱柵,擱柵是一種從墻到墻平行布置,放在梁或大梁上來支承鋪面、鋪地石板或者天花板的板條或釘板條的木條,現有技術中,擱柵有很多種連接方式,但往往需要破壞擱柵本身的木質結構,并且拆卸困難、不可反復利用,因而限制了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技術的發展。
中國專利申請號200520072081.2,公開日2006年8月2日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木構件系連接用掛鉤。它包括有掛鉤主體,其掛鉤主體為一個凹形槽板,在凹形槽板的兩側向外彎折出與凹形槽板的兩側成90度夾角構成橫向平面的固定掛耳,在兩側的固定掛耳和凹形槽板上至少設有一種釘孔,在固定掛耳上設有銷釘。該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采用該掛件后打破了慣例,底層沒有承重墻時二層照常使用擱柵或大梁,而且該擱柵或大梁被承掛端的結構牢度不因擱柵或大梁本身干燥收縮或受潮膨脹而改變。該掛件設計科學,結構合理,容易制造,使用方便。其承重負荷遠遠大于被承掛的擱柵或大梁的受壓強度,因此特別安全可靠。但該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方案用于木結構連接時操作復雜,拆卸困難,應用于木結構建筑領域還存在一定弊端。
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20060495.2,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木結構梁與屋頂擱柵金屬連接件,它包括頂板和兩條側板,頂板設置在屋頂格柵的頂部,兩條側板經旋轉后下部與頂板垂直,側板下部設有數個固定螺釘的通孔,側板通過螺釘與梁固定連接。該實用新型的木結構金屬連接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安裝方便,適用于梁與屋頂格柵固定連接,承載能力良好。但該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方案用于擱柵連接穩定性不高,同時安裝和拆卸也不方便。
由于如今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更多國家在提倡使用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環保、節能,尤其是木結構建筑更加符合綠色建筑理念;所以,如果木結構建筑能夠滿足裝配式、可拆卸這一要求,則將進一步推動木結構建筑的發展,因此急需設計一種裝配式可拆卸木結構連接件。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現有擱柵連接件在使用時會破壞擱柵等木材本身的組織結構,且不可拆卸、不能反復使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擱柵連接件,能夠有效避免破壞擱柵等木材部件本身的組織結構,安裝快速、方便,且可以反復拆卸使用,降低了木材資源的損耗。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擱柵連接件,包括封頭擱柵基座以及與封頭擱柵基座相連接的擱柵基座,所述的封頭擱柵基座包括頂面、底面、兩個側面以及兩個端面;所述的兩個端面之間為相通結構;所述的擱柵基座包括兩塊側板和一塊底板;所述的兩塊側板中的一塊側板頂端設置有夾板。
優選地,所述的封頭擱柵基座的頂面設置有上部螺桿,所述的封頭擱柵基座的底面垂向側面延伸設置連接底板;所述的連接底板上設置有固定孔或者下部螺桿,所述的擱柵基座設置在所述封頭擱柵基座的一個側面上。
優選地,所述的連接底板上設置有兩個固定孔或兩根下部螺桿。
優選地,所述的夾板朝向兩塊側板內側面的一面上設置有若干短釘,所述的夾板通過鉸鏈連接側板。
優選地,所述的若干短釘的長度從靠近鉸鏈一側向遠離鉸鏈一側依次變長。
優選地,所述的封頭擱柵基座頂面設置有兩根上部螺桿。
優選地,所述的連接底板與擱柵基座設置在同一側。
優選地,所述的兩塊側板內側面設置有凸起固定物。
優選地,所述的凸起固定物為半圓柱狀。
優選地,所述的兩塊側板內側面設置有兩根凸起固定物。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一種裝配式可拆卸擱柵連接件能夠達到擱柵預先安裝、現場組裝的國家裝配式建筑要求,可以反復拆裝,循環利用,不破壞擱柵等木材組織結構,具有節約資源、節省成本的優點;
(2)本實用新型連接、安裝擱柵結構穩定、強度高;連接底板上設置有兩個固定孔,可以使本實用新型作為底層擱柵連接件,用于固定地梁板;
(3)本實用新型連接底板上設置有兩根下部螺桿,可以使本實用新型作為中間擱柵連接件,用于固定頂梁板;
(4)本實用新型夾板朝向兩塊側板內側面的一面上設置有若干短釘,可以使擱柵牢固、穩定地固定于擱柵基座上;
(5)本實用新型若干短釘的長度從靠近鉸鏈一側向遠離鉸鏈一側依次變長,方便夾板釘入和拆卸;
(6)本實用新型頂面設置有兩根上部螺桿、兩塊側板內側面設置有凸起固定物、兩塊側板內側面設置有兩根凸起固定物,且凸起固定物為半圓柱狀,均可以進一步提高擱柵連接的牢固性和穩定性;
(7)本實用新型連接底板與擱柵基座設置在同一側,使擱柵連接更加緊湊,連接結構更加穩定;
(8)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易于制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示意圖一;
圖4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示意圖二;
圖5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示意圖三;
圖6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示意圖四。
圖中:1、上部螺桿;2、夾板;3、短釘;4、鉸鏈;5、凸起固定物;6、連接底板;7、封頭擱柵基座;8、擱柵基座;9、封頭擱柵;10、地梁板;11、擱柵;12、預埋錨栓;13、樓面板;14、底梁板;15、墻骨柱連接件;16、墻骨柱;17、頂梁板;18、下部螺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進行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以規格為38*89(單位mm)的擱柵為基礎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擱柵連接件,包括封頭擱柵基座7以及與封頭擱柵基座7連接的擱柵基座8,封頭擱柵基座7包括頂面、底面、兩個側面以及兩個端面;兩個端面之間為相通結構;頂面設置有兩根上部螺桿1;底面垂向側面延伸設置連接底板6;連接底板6上設置有兩個固定孔;擱柵基座8設置在兩個側面中的一個側面上;連接底板6與擱柵基座8設置在同一側;擱柵基座8包括兩塊與封頭擱柵基座7上兩個端面平行的側板以及一塊與封頭擱柵基座7上底面平行的底板;兩塊側板內側面各設置有一根凸起固定物5,共兩根;凸起固定物5為半圓柱狀;兩塊側板中的一塊側板頂端通過鉸鏈4連接設置有夾板2;夾板2朝向兩塊側板內側面的一面上設置有六根短釘3;六根短釘3成兩排,靠近鉸鏈4的一排長度為8mm,遠離鉸鏈4的一排長度為10mm。
本實施例中一種裝配式可拆卸擱柵連接件,其連接底板6上設置有固定孔,屬于底層擱柵連接件,能夠達到底層擱柵預先安裝、現場組裝的國家裝配式建筑要求,可以反復拆裝,循環利用,不破壞擱柵等木材組織結構,具有節約資源、節省成本的優點。
通過擱柵的安裝對本實施例一種裝配式可拆卸擱柵連接件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首先將地梁板10安裝固定于地基上,在地梁板10上開設兩個安裝孔,兩個安裝孔與連接底板6上的兩個固定孔對應,兩個安裝孔的中心距為62mm,兩個安裝孔距離地梁板10邊緣52mm,兩個安裝孔的孔徑為8mm;通過預埋錨栓12穿過連接底板6上的兩個固定孔將本實施例中的一種裝配式可拆卸擱柵連接件固定于地梁板10上;然后將封頭擱柵9從封頭擱柵基座7的兩個相通的端面穿入,將預先加工好的擱柵11(預先在擱柵11兩個相對的側面上分別加工與凸起固定物5對應的凹槽)豎向裝入擱柵基座8,并通過擱柵基座8兩塊側板內側面的兩個凸起固定物5與預先在擱柵11兩個相對的側面上加工的凹槽相配合而夾緊,將夾板2繞鉸鏈4翻轉壓緊擱柵11,設置在夾板2上的兩排短釘3能扎入擱柵11,起到更加牢固、穩定連接的作用,且這些短釘3的長度從靠近鉸鏈4一側向遠離鉸鏈4一側依次變長,方便夾板2的壓緊;靠近鉸鏈4一側的一排短釘3的長度為8mm,另一排短釘3的長度為10mm;且兩排短釘3相互交錯設置;如圖4所示,將已開設樓面板安裝孔的樓面板13裝入,樓面板安裝孔與上部螺桿1對應;如圖5所示,再將已開設底梁板安裝孔的底梁板14裝入,底梁板安裝孔與上部螺桿1對應;最后通過墻骨柱連接件15將墻骨柱16安裝連接在底梁板14上,這樣就實現了該底層擱柵的安裝。
施工過程中,也可在木材與連接件連接處加上防水墊層,防止木材的腐朽。
實施例2
一種裝配式可拆卸擱柵連接件,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連接底板6上設置的不是兩個固定孔,而是設置兩根下部螺桿18。
本實施例中的一種裝配式可拆卸擱柵連接件屬于中間層擱柵連接件或者頂層擱柵連接件,其使用過程與實施例1中的底層擱柵連接件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圖6所示,連接底板6上的兩根下部螺桿18與已開設頂梁板安裝孔的頂梁板17相連,這樣頂梁板17下端可以繼續通過墻骨柱連接件15安裝墻骨柱16,實現了中層擱柵或者頂層擱柵的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