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木屋建設配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重型木結構的木屋內外墻頂角連接座。
背景技術:
木結構建筑從結構形式上分,一般分為輕型木結構和重型木結構,主要結構構件均采用實木產品,輕型木結構即用規格材及木基結構板材或石膏板制作的木構架墻體、樓板和屋蓋系統構成的單層或多層建筑結構,重型木結構即承重構件采用方木或圓木制作的單層或多層木結構。木屋不僅冬暖夏涼、抗潮保濕、透氣性強,還蘊涵著醇厚的文化氣息,淳樸典雅;梅雨季節能調節濕度,當濕度大時木屋能自動吸潮,干燥時又會從自身的細胞中釋放水分,起到天然調節的作用;木材還有抗菌、殺菌、防蟲的作用;因此木屋享有“會呼吸的房屋”的美譽,是集綠色環保、健康、居住舒適、安全、貼近自然、使用壽命長和設計風格獨具個性等諸多優勢于一身的健康型住宅;它的建造,可隨意進行個性風格的設計造型,建設周期短,房屋的所有建筑產品都來自天然木材,環保無污染、結構強度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達到環保、安全、健康住宅的各種要求,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木屋搭建建設過程中很多地方均需要進行連接,現在對于木結構多采用榫接,榫接普遍存在制作麻煩、連接牢固性差和安裝拆卸困難等缺點;隨著鑄造和五金行業的興起,隨之也出現了五金連接件,但是目前的木屋五金連接件多為單型號,內墻和外墻的夾縫需要分別進行固定連接,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連接穩定牢固性差。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重型木結構的木屋內外墻頂角連接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重型木結構的木屋內外墻頂角連接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重型木結構的木屋內外墻頂角連接座,包括內墻固定基板、外墻固定基板和連接板;所述的內墻固定基板和外墻固定基板之間采用連接板進行連接,內墻固定基板由兩塊垂直布置的內墻平板組成,且兩塊內墻平板之間的連接角度為90度,兩塊內墻平板沿其垂直中心軸線上均勻布置有單排內墻安裝 孔;所述的外墻固定基板也由兩塊垂直布置的外墻平板組成,且兩塊外墻平板之間的連接角度也為90度,兩塊外墻平板沿其水平中心軸線對稱布置有雙排外墻安裝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內墻固定基板和外墻固定基板的水平橫截斷面均呈“V”型結構,且內墻固定基板和外墻固定基板的布置位置為相互平行。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連接板呈“L”型結構,且連接板沿其“L”型的中心軸線上均勻開設有連接安裝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內墻固定基板、外墻固定基板和連接板的材質均采用鋁合金或者鍍鋅鋼板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種重型木結構的木屋內外墻頂角連接座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操作簡單和制作成本低等特點,相比現有技術,其可以一次性將兩個墻體之間進行連接,省時省力,且連接牢固性好,拆卸安裝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從前往后看);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從后往前看);
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重型木結構的木屋內外墻頂角連接座,包括內墻固定基板1、外墻固定基板2和連接板3;所述的內墻固定基板1和外墻固定基板2之間采用連接板3進行連接,內墻固定基板1由兩塊垂直布置的內墻平板組成,且兩塊內墻平板之間的連接角度為90度,兩塊內墻平板沿其垂直中心軸線上均勻布置有單排內墻安裝孔;所述的外墻固定基板2也由兩塊垂直布置的外墻平板組成,且兩塊外墻平板之間的連接角度也為90度,兩塊外墻平板沿其水平中心軸線對稱布置有雙排外墻安裝孔。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的內墻固定基板1和外墻固定基板2的水平橫截斷面均呈“V”型結構,且內墻固定基板1和外墻固定基板2的布置位置為相互平行。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的連接板3呈“L”型結構,且連接板3沿其“L”型的中心軸線上均勻開設有連接安裝孔。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的內墻固定基板1、外墻固定基板2和連接板3的材質均采用鋁合金或者鍍鋅鋼板材料。
使用時,在木屋建設搭建中,當兩個墻體4需要進行連接時,首先將需要進行連接的兩個墻體4垂直貼合放置,然后將本實用新型從上外下垂直套放,并進行壓實壓緊,然后對內墻固定基板1上的內墻固定孔、外墻固定基板2上的外墻固定孔和連接板3上的連接安裝孔安裝螺釘進行固定,即完成了兩個墻體4的連接工作,一次性將兩個墻體4之間進行連接,省時省力,且連接牢固性好,拆卸安裝方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的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