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提升接頭,特別是一種用于大型構件同步提升的提升接頭。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建筑的需求和需要也在不斷增加與提高,連體復雜高層建筑大量涌現。連體結構一般指兩幢或幾幢高層建筑之間由架空連接體相互連接,滿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連體結構的設置一方面出于建筑功能的要求,可以方便兩塔樓之間的聯系。當前的連體結構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和廣闊的視野,由于連體結構的設置,使建筑外觀上更具特色。目前大跨度高空連體鋼結構施工方法主要包括:高空散裝法、分條(分塊)吊裝法、整體提升法、整體吊裝法、懸臂安裝法、高空滑移法、逆作安裝法等。
某綜合體項目的鋼結構連廊主要由桁架連接而成的上部鋼結構和下掛層鋼結構組成。連廊整體平面呈矩形,包括左右兩部分,左邊部分與A塔樓連接,由位于樓面板上的結構內部分和與其連接的懸挑部分組成,右邊部分是將A塔樓和B塔樓連接在一起的懸空部分,懸空部分與結構內部分和懸挑部分同時對接,連廊的懸空部分和懸挑部分在同一平面內呈L形。上述鋼結構連廊屬于高挑異形超限結構,鋼桁架的最大跨度為30m,高度4.4m。整體吊裝高度為68.63米,其中懸挑部分的懸挑長度為11.050m,重量為165噸,提升無可靠支點。上部鋼結構和下掛層鋼結構所有構件重量達425噸,采用現有的大跨度高空連體鋼結構施工方法不能完成上述鋼結構連廊的施工,因此,需要先對所述鋼連廊進行施工單元劃分:將所述連廊結構內部分和所述連廊懸挑部分的上部鋼結構的中間條塊劃為第一施工單元,將所述連廊懸挑部分的其余部分劃為第二施工單元,將所述連廊懸空部分劃為第三施工單元;采用高空散拼法和懸臂安裝法在A塔樓樓面板上完成所述第一施工單元的施工;采用整體提升及整體提升后滑移完成所述第二施工單元和第三施工單元的施工。在整體提升時,需要在構件的提升點上設置提升接頭,以便于提升裝置提升構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大型構件同步提升的提升接頭,該提升接頭便于提升裝置提升構件。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大型構件同步提升的提升接頭,包括與構件垂直焊接的鼎狀本體,在所述鼎狀本體的下部形成有兩塊對稱設置的主吊板和兩個對稱設置的操作口,在所述鼎狀本體的中部設有水平隔板,在所述水平隔板上設有鋼絞線過孔,在所述主吊板與構件之間設有加勁板。
所述鼎狀本體的上部橫截面呈矩形。
所述水平隔板的面積大于所述鼎狀本體的上部橫截面面積。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采用鼎狀本體,能夠提高提升過程中大型構件的穩定性;采用兩塊主吊板與大型構件焊接,能夠提高接頭與構件連接的可靠性;在兩塊主吊板之間形成兩個操作口,便于接頭與提升裝置連接;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便于提升裝置提升構件,結構簡單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中:1、鼎狀本體;2、主吊板;3、操作口;4、水平隔板;5、鋼絞線過孔;6、加勁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圖3,一種用于大型構件同步提升的提升接頭,包括與構件垂直焊接的鼎狀本體1,在所述鼎狀本體1的下部形成有兩塊對稱設置的主吊板2和兩個對稱設置的操作口3,在所述鼎狀本體1的中部設有水平隔板4,在所述水平隔板4上設有鋼絞線過孔5,在所述主吊板1與構件之間設有加勁板6。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鼎狀本體1的上部橫截面呈矩形。為了進一步增強上提吊裝時的穩定性,所述水平隔板4的面積大于所述鼎狀本體1的上部橫截面面積。
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