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墻板連接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包括支撐螺栓、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支撐螺栓的一端,所述支撐螺栓另一端螺接有定位塊,定位塊可在支撐螺栓上前后移動;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護墻板,所述第二支架與第一支架匹配并實現可拆卸卡接。本實用新型的護墻板連接支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夠保證每塊護墻板均處于同一平面,實現精度的保證。
【專利說明】
護墻板連接支架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
【背景技術】
[0002]給自家毛坯房裝修,成為每個家庭在入住前的必要工作,一些家庭喜歡在墻壁上鋪設護墻板,一方面,可以提高房間的美觀度,另一方面,可防潮防臭等。現有的護墻板鋪設,首先將墻面刮平,這個過程對施工員技術要求較高,同時,現在的人工費較貴,對業主的經濟負擔較大;接著,在刮平的墻面貼上基板,最后,通過膠水或氣釘槍將護墻板粘貼或釘在基板上。上述護墻板的鋪設過程,其所花成本較高,另外,墻面刮平的工藝較復雜,達到的精度效果差強人意。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它使得護墻板的安裝變得簡單,成本降低,同時,每塊護墻板均呈同一平面,并保證精度。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的技術解決方案為:
[0005]—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包括支撐螺栓、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支撐螺栓的一端,所述支撐螺栓另一端螺接有定位塊,定位塊可在支撐螺栓上前后移動;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護墻板,所述第二支架與第一支架匹配并實現可拆卸卡接。
[0006]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直板段,設于直板段上端的并與直板段具有夾角α的上斜段,夾角α為鈍角;直板段固定在支撐螺栓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與護墻板連接固定的連板、與連板一體成型并與連板具有夾角β的卡板,所述連板與卡板之間的夾角β等于上斜段與直板段之間的夾角α;所述護墻板與卡板之間形成夾角γ,夾角β與夾角γ為互補角關系;所述第二支架通過卡板卡接在上斜段,從而使護墻板懸掛在第一支架上。
[0007]所述直板段的下端設有下斜段,所述下斜段與直板段之間呈一夾角。
[0008]所述支撐螺栓包括主體段、設于主體段底部的螺紋段以及設于主體段頂部的安裝段,所述安裝段與主體段之間設有支撐座;第一支架上設有安裝孔,安裝段插入安裝孔并螺接螺母,從而實現第一支架與支撐螺栓的固定。
[0009]所述支撐座為螺母結構。
[0010]本實用新型可以達到的技術效果是: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護墻板連接支架,在支撐螺栓上設置可沿支撐螺栓軸線移動的定位塊,從而調整支撐螺栓的螺紋段在墻體內的深入長度,繼而達到每個安裝在墻體上的連接支架的水平度,達到每塊護墻板都能夠安裝匹配到位。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護墻板連接支架的立體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護墻板連接支架的立體分解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護墻板連接支架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6]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包括支撐螺栓1、第一支架2與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固定在支撐螺栓I的一端,所述支撐螺栓I另一端螺接有定位塊4,定位塊4可在支撐螺栓I上前后移動;所述第二支架3上設有護墻板5,所述第二支架3與第一支架2匹配并實現可拆卸卡接。
[0017]所述第一支架2包括直板段6,設于直板段6上端的并與直板段6具有夾角α的上斜段7,夾角α為鈍角;直板段6固定在支撐螺栓I上;所述第二支架3包括與護墻板5連接固定的連板8、與連板8—體成型并與連板8具有夾角β的卡板9,所述連板8與卡板9之間的夾角β等于上斜段7與直板段6之間的夾角α;所述護墻板5與卡板9之間形成夾角γ,夾角β與夾角γ為互補角關系;所述第二支架3通過卡板9卡接在上斜段7,從而使護墻板5懸掛在第一支架2上。
[0018]所述直板段6的下端設有下斜段10,所述下斜段10與直板段6之間呈一夾角。優選地,下斜段10與上斜段7為對稱結構。
[0019]所述支撐螺栓I包括主體段11、設于主體段11底部的螺紋段12以及設于主體段11頂部的安裝段13,所述安裝段13與主體段11之間設有支撐座14;第一支架2上設有安裝孔15,安裝段13插入安裝孔15并螺接螺母16,從而實現第一支架2與支撐螺栓I的固定。
[0020]所述支撐座14為螺母結構。
[0021]使用時,首先將第一支架2與支撐螺栓I實現連接固定,并在支撐螺栓I的螺紋段12螺接上定位塊4,接著在需要安裝的墻面上,根據護墻板5的寬度、長度打陣列孔,然后將多個組裝好的支撐螺栓I的螺紋段12插入陣列孔的每個單孔內,旋轉定位塊4,可調整支撐螺栓I在墻面孔內的進深,從而達到多個第一支架2實現共同處于一個水平面上的目的,具體的,這個水平平面平行于墻面,通過紅外線水平儀實現構造;待每個支撐螺栓I上的第一支架2都調整到位后,通過專用膠水將支撐螺栓I與墻面的孔固定;接著,將多個第二支架2通過螺絲17固定在護墻板5背面,其橫向與縱向間距均與陣列孔的間距參數一致,最后,將護墻板5背面的第二支架3與第一支架2實現掛靠即可。
[0022]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的護墻板連接支架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方案;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螺栓、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支撐螺栓的一端,所述支撐螺栓另一端螺接有定位塊,定位塊可在支撐螺栓上前后移動;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護墻板,所述第二支架與第一支架匹配并實現可拆卸卡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直板段,設于直板段上端的并與直板段具有夾角α的上斜段,夾角α為鈍角;直板段固定在支撐螺栓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與護墻板連接固定的連板、與連板一體成型并與連板具有夾角β的卡板,所述連板與卡板之間的夾角β等于上斜段與直板段之間的夾角α;所述護墻板與卡板之間形成夾角γ,夾角β與夾角γ為互補角關系;所述第二支架通過卡板卡接在上斜段,從而使護墻板懸掛在第一支架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段的下端設有下斜段,所述下斜段與直板段之間呈一夾角。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螺栓包括主體段、設于主體段底部的螺紋段以及設于主體段頂部的安裝段,所述安裝段與主體段之間設有支撐座;第一支架上設有安裝孔,安裝段插入安裝孔并螺接螺母,從而實現第一支架與支撐螺栓的固定。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護墻板連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為螺母結構。
【文檔編號】E04F13/25GK205712919SQ20162059446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8日
【發明人】蔡紀有
【申請人】蔡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