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行業(yè)的預應力混凝土預制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
背景技術:
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是目前建筑行業(yè)常見的鋼筋水泥預制件,其結構為兩條垂直梁與水平面板整體預制,截面呈雙T型。原有的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是采用在水平面板上預埋4根吊環(huán)的方法實現(xiàn)吊裝,但是,按照國家標準,預埋的吊環(huán)需要埋入較長的鋼筋,不僅增加了材料的成本,而且如果預埋的吊環(huán)的質(zhì)量發(fā)生問題,很容易產(chǎn)生安全事故,安裝完成后,還需要切割掉露出的吊環(huán),費時費力,因而大大的增加了使用成本。同時,現(xiàn)有的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重量較重,且保溫隔音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當前采用的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安裝完成后,還需要切割掉露出的吊環(huán),費時費力,因而大大的增加了使用成本,同時,重量較重,且保溫隔音效果不好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
為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包括兩條垂直梁和水平頂板,所述垂直梁和水平頂板在鋼模中整體預制,截面呈雙T型,所述截面由上下兩層結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上層為陶粒混凝土材質(zhì),所述下層為混凝土材質(zhì);所述垂直梁與水平頂板銜接處是三角形固接,形成板翼,所述板翼與垂直梁和水平頂板的連接處制有過渡圓角;所述水平頂板上位于垂直梁的兩端的兩側處均設有吊裝孔。
其中,所述吊裝孔為8個,且吊裝孔為長方形孔。
其中,所述垂直梁上開有孔洞,形成橫向通風通道孔或通水通道孔。
其中,所述孔洞為上大下小的形狀。
其中,所述板翼與水平頂板的夾角為10°-45°。
其中,所述兩條垂直梁中間固接有加強肋,所述加強肋的上端面與水平頂板的下端面固接。
其中,所述加強肋呈半圓形,延伸到板翼,所述加強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包括兩條垂直梁和水平頂板,所述垂直梁和水平頂板在鋼模中整體預制,截面呈雙T型,所述截面由上下兩層結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上層為陶?;炷敛馁|(zhì),所述下層為混凝土材質(zhì);所述垂直梁與水平頂板銜接處是三角形固接,形成板翼,所述板翼與垂直梁和水平頂板的連接處制有過渡圓角;所述水平頂板上位于垂直梁的兩端的兩側處均設有吊裝孔。設置上層為陶?;炷敛馁|(zhì),下層為混凝土材質(zhì)的結構,由于陶?;炷敛馁|(zhì)內(nèi)含空隙,比重輕,具有保溫隔音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抗壓強度;垂直梁與水平頂板銜接處是三角形固接,形成板翼,所述板翼與垂直梁和水平頂板的連接處制有過渡圓角,這樣的結構設計對水平頂板有效的支撐,使得水平頂板的載荷分布得到改善,增強了剛性和強度性;水平頂板上位于垂直梁的兩端的兩側處均設有吊裝孔,不僅節(jié)省了在面板上預埋4根吊環(huán)所需的鋼材以及費用,而且吊裝時,不會因為吊環(huán)脫落而產(chǎn)生安全問題,安全可靠,安裝完成后,也不需要切割掉露出的吊環(huán),只需將吊裝孔埋住即可,省時省力,成本大大降低,能滿足了客戶的使用需求,便于在產(chǎn)業(yè)上推廣和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平頂板,2-垂直梁,3-板翼,4-吊裝孔,5-加強肋,6-孔洞,21-上層,22-下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應當說明的是,本申請中所述的“連接”和用于表達“連接”的詞語,如“相連接”、“相連”等,其既可以指代某一部件與另一部件直接連接,也可以指代某一部件通過其他部件與另一部件相連接。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jù)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shù)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shù)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屬于“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部件或者模塊、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qū)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shù)據(jù)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方式例如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qū)嵤?。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tǒng)、產(chǎn)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qū)τ谶@些過程、方法、產(chǎn)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部件或者模塊或特征與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部件或者模塊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部件或者模塊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構造之上”的部件或者模塊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部件或者模塊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包括兩條垂直梁2和水平頂板1,所述垂直梁2和水平頂板1在鋼模中整體預制,截面呈雙T型,所述截面由上下兩層結合在一起形成,所述上層21為陶?;炷敛馁|(zhì),所述下層22為混凝土材質(zhì);所述垂直梁2與水平頂板1銜接處是三角形固接,形成板翼3,所述板翼3與垂直梁2和水平頂板1的連接處制有過渡圓角;所述水平頂板1上位于垂直梁的兩端的兩側處均設有吊裝孔4。
所述吊裝孔4為8個,且吊裝孔4為長方形孔,在靠近垂直梁的部位設置吊裝孔,不會對雙T板的剛性和強硬度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保證了原有的剛性和強硬度,設置8個吊裝孔,從而使用的時候,比較方便,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選擇吊裝孔。
所述板翼與水平頂板的夾角為10°-45°,經(jīng)過多次試驗測知,采用上述角度雙T板的可以更好地增強剛性和強硬度。
需要說明的是,設置上層為陶?;炷敛馁|(zhì),下層為混凝土材質(zhì)的結構,由于陶?;炷敛馁|(zhì)內(nèi)含空隙,比重輕,具有保溫隔音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抗壓強度;垂直梁與水平頂板銜接處是三角形固接,形成板翼,所述板翼與垂直梁和水平頂板的連接處制有過渡圓角,這樣的結構設計對水平頂板有效的支撐,使得水平頂板的載荷分布得到改善,增強了剛性和強度性;水平頂板上位于垂直梁的兩端的兩側處均設有吊裝孔,不僅節(jié)省了在面板上預埋4根吊環(huán)所需的鋼材以及費用,而且吊裝時,不會因為吊環(huán)脫落而產(chǎn)生安全問題,安全可靠,安裝完成后,也不需要切割掉露出的吊環(huán),只需將吊裝孔埋住即可,吊裝孔可以為透孔,吊裝的時候,可以使用鋼絲繩困住然后利用吊車吊起雙T板,或者,直接使用掛鉤鉤住吊裝孔進行吊裝,省時省力,成本大大降低。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基礎上進行的改進,與實施例1重復的內(nèi)容,不再詳述,本實施例垂直梁上開有孔洞,形成橫向通風通道孔或通水通道孔。
需要說明的是,在垂直梁上卡設有橫向的孔洞,既能實現(xiàn)橫向通風通道孔或通水通道孔;又能減輕自重,增大荷載,經(jīng)濟地實現(xiàn)更大跨度。
可以將孔洞為上大下小的形狀,以利于孔洞下部混凝土振實。
實施例3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上的改進,與上述實施例重復的部分不再詳述,兩條垂直梁2中間固接有加強肋5,所述加強肋5的上端面與水平頂板1的下端面固接。
所述加強肋5呈半圓形,延伸到板翼,所述加強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設置加強肋且為半圓形,可以進一步增加板的強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