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帳篷支撐立柱。
背景技術:
如圖4所示,為現有的立柱結構與橫梁結構連接示意圖,為了方便加工,立柱結構通常設計為矩形,在連接過程中,立柱的一個側棱與橫梁之間相互連接,需要采用外部的連接板結構,將立柱的一個端面連接在橫梁的外側端面上,為了保持穩定性,需要在立柱與橫梁之間的空隙內,填充其他材料,安裝非常麻煩,并且,連接不牢固,連接采用的零件多,使用非常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帳篷支撐立柱,能夠改善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通過采用六邊形結構,將其插接在基座上,與基座之間相差空間較小,能夠更好的與基座或橫梁等結構相互配合,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帳篷支撐立柱,包括立柱本體,所述的立柱本體為中空管狀結構,所述的立柱本體的縱向投影呈六邊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縱向投影呈六邊形結構的能夠使立柱外壁與橫梁之間的空隙減小,從而減小填充物的使用,同時,能夠方便安裝和連接。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立柱本體包括前部連接端和與前部連接端相連接的后部連接端,所述的前部連接端和所述的后部連接端形成封閉六邊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兩部分構成立柱本體結構,能夠方便加工,使前部連接端和后部連接端形成縱向投影為封閉的六邊形結構,使前部連接端和后部連接端分別包含三個側壁,即在縱向投影中,前部連接端和后部連接端分別包含三條邊。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前部連接端和后部連接端的開口側相互連接。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前部連接端開口側端部分別向內側彎折形成圓弧結構。
在安裝帳篷外部的篷布時,可以在篷布上設置繩索,使繩索貫穿圓弧結構內側,從內側牽引繩索,從而實現篷布的安裝和固定。
在將立柱本體插接在底部的基座上時,通過采用圓弧結構,可以使圓弧結構的內側端面貼合在基座上的桿體上,使圓弧結構從兩個側面對桿體側面進行定位,在發生振動時,由于不封閉的圓弧結構具有良好的形變特性,從而能夠對外部作用力進行緩沖,使得立柱本體不容易從基座上脫落。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圓弧結構遠離所述的前部連接端一端為自由端,該自由端與所述的后部連接端內側端面相連接。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后部連接端兩端分別伸出所述的前部連接端開口側外部形成延長邊。
可以在延長邊上設置安裝孔,使其可以固定在橫梁上,從而使得延長邊能夠對立柱本體和橫梁進行連接,從而不用再次加工外部的連接板結構,使得結構更加牢固緊湊,并且,加工更加方便,節省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呈六邊形結構的立柱本體,能夠方便配合橫梁和基座進行連接時,能夠更好地與橫梁和基座相互貼合,減少填充物的使用,提高連接效率,并且具有更高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4為現有的立柱與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匯總:101.立柱本體,102.前部連接端,103.后部連接端,104.圓弧結構,105.延長邊,107.現有立柱,108.連接板,109.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4所示,用于搭建帳篷的現有立柱107均為矩形結構,其連接在橫梁109上時,需要在外側設置連接板108,現有立柱107與僅有一條側楞貼合在橫梁的側壁上,為線連接,接觸面小,不穩定,并且,由于其表面與橫梁109之間存在較大空隙,使得需要在空隙內填充海綿泡沫等材料,其外側的連接板通常為鋁合金等材料,浪費資源的同時,連接不穩定。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帳篷支撐立柱,包括立柱本體101,所述的立柱本體101為中空管狀結構,所述的立柱本體101的縱向投影呈六邊形結構。
本實施例中,采用縱向投影呈六邊形結構,能夠使立柱本體的兩側端面與相鄰的兩個橫梁的側壁相互貼合,使得立柱本體與橫梁之間形成面連接,從而使得連接更加牢固,可以不采用外側的連接板結構,有效節省材料,并且,在使用過程中,立柱本體與橫梁側壁之間不存在空隙,無需填充泡沫材料,非常節省資源。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為了方便加工,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優選地,所述的立柱本體101包括前部連接端102和與前部連接端102相連接的后部連接端103,所述的前部連接端102和所述的后部連接端103形成封閉六邊形結構。通過采用前部連接端102和后部連接端103形成縱向投影為六邊形的結構,可以方便整體結構的加工,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將前部連接端102和后部連接端103相互連接,也可以采用其他連接方式,使前部連接端102的內側端面和后部連接端103內側端面分別貼合在基座上的卡接結構外側,能夠提高穩定性,單側的橫梁109結構,可以與前部連接端102的某個端面相互連接,也可以與后部連接端103的一個端面相互連接,方便安裝和加工。
為了提高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前部連接端102開口側端部分別向內側彎折形成圓弧結構104。
在安裝過程中,使基座上的插接結構卡接在兩個圓弧結構104與前部連接端102、后部連接端103內壁形成的六邊形結構內側,由于不封閉的圓弧形結構能夠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抗震性能,因此,能夠有助于提高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
本實施例中,為了方便固定和連接,優選地,所述的圓弧結構104遠離所述的前部連接端102一端為自由端,該自由端與所述的后部連接端103內側端面相連接。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將自由端焊接在后部連接端103上,也可以采用其他連接方式。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整體結構與橫梁109連接的穩定性,設置有用于加固立柱本體101與橫梁109的優選結構,優選地,所述的后部連接端103兩端分別伸出所述的前部連接端102開口側外部形成延長邊105。
在安裝時,使前部連接端102的兩個側壁分別貼合在相鄰的橫梁109的側壁上,使后部連接端103外側的延長邊105分別貼合在相鄰的橫梁109的外側端面上,可以采用螺栓等結構使延長邊105固定連接在橫梁109上,從而使得立柱本體101與橫梁109之間為兩個面連接,從而使得連接更加穩定可靠。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