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構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預制柱拼裝對位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以及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等原因,我國建筑業正處于深刻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以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為代表的現代產業化綠色建筑具有污染小、工業化程度高、節能環保等優勢,近年來得到大力推廣。然而,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進一步推廣應用也面臨著瓶頸,主要表現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主要構件是在工廠預制并運輸到施工現場拼裝,與傳統現澆式結構相比,對施工工藝的精細要求更高,尤其是以預制柱為代表的豎向結構構件是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重要的受力構件,更是拼裝施工中的重點和難點,但目前的施工人員專業素質整體不高,缺乏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技術經驗積累和總結,對裝配式結構的工藝流程和操作要點缺乏全面、細致的理解和掌握,造成施工效率低下,施工誤差偏大,甚至出現施工錯誤。因此,為了促進現代產業化綠色建筑的發展,推動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順利實施,進一步推廣應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如何對預制裝配式構件進行快速精確的拼裝是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豎向結構構件是裝配式結構中的主要受力構件,而理論上,預制裝配式構件的連接節點是其薄弱環節,故預制裝配式豎向構件的拼接施工技術是整個預制裝配式結構施工中的重要環節。在預制豎向結構構件對位時,由于下部鋼筋的伸出,使得上層的預制柱在安裝時,無法快速并準確地進行對位,而且,由于上部的柱體重量很大,在安裝時容易對下部鋼筋產生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制柱拼裝對位裝置,其對上部的對位構件進行引導對位,對位迅速,施工方便,且不會對下部鋼筋產生損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預制柱拼裝對位裝置,包括上下相對分開設置的下多棱角角柱和上多棱角角柱,所述下多棱角角柱內設置有柱縱筋,所述的柱縱筋延伸出下多棱角角柱的上端,還包括用于使上多棱角角柱和下多棱角角柱對位拼裝的多個對位模,相鄰的對位模之間采用模數化連接板連接,所述模數化連接板為矩形結構,所述模數化連接板上等間距開有多個用于安裝鋼筋的對位孔;
所述對位模包括固定于靠近下多棱角角柱上端水平設置的底板及與其連接的由兩鋼板垂直連接而成的角鋼,所述角鋼長于柱縱筋的延伸端;所述底板為矩形結構,沿所述底板其中一角兩邊沿開有向底板內延伸的直角缺口,所述角鋼的一端與該直角缺口匹配連接,所述角鋼遠離兩鋼板連接處的邊緣位置均相向對稱傾斜設置有支撐連接桿,所述模數化連接板位于相鄰的角鋼之間并與支撐連接桿連接固定。
其中,還包括傾斜設置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底板連接,另一端與角鋼外側兩鋼板的連接處連接。
具體地,所述底板的邊緣位置開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內預制有固定件。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裝置整體的穩定性強,在使用時,不會產生偏移;
2、通過角鋼引導對位,對位迅速、準確,施工方便,且不會對下部鋼筋產生損傷,施工便利,在綠色環保、產業化施工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預制柱拼裝對位裝置,包括上下相對分開設置的下四棱角角柱1和上四棱角角柱2,所述下四棱角角柱1內設置有柱縱筋3,所述的柱縱筋3延伸出下四棱角角柱1的上端,下四棱角角柱1和上四棱角角柱2之間拼裝時采用柱縱筋3和位于上四棱角角柱2下端內的套筒對位拼接;還包括用于使上四棱角角柱2和下四棱角角柱1對位拼裝的多個對位模,相鄰的對位模之間采用模數化連接板7連接,所述模數化連接板7為矩形結構,所述模數化連接板7上等間距開有多個用于安裝鋼筋的對位孔9;多個角鋼5之間設置有模數化連接板7,模數化連接板7的對位孔9間距固定,通過與不同的對位孔9連接,可以使得由多個對位模組合而成的對位裝置適應于不同大小的預制柱的對位。在使用時,多個對位模分別固定在四棱角角柱的棱角處,相鄰的四棱角角柱之間采用模數化連接板7和支撐連接桿6連接固定。
所述對位模包括固定于靠近下四棱角角柱1上端水平設置的底板4及與其連接的由兩鋼板垂直連接而成的角鋼5,所述角鋼5長于柱縱筋3的延伸端;對位時,不會對下部鋼筋產生損傷,帶來了施工上的便利。所述底板4為矩形結構,沿所述底板4其中一角兩邊沿開有向底板4內延伸的直角缺口,所述角鋼5的一端與該直角缺口匹配連接,角鋼5一端的外側與直角缺口匹配固定安裝,比如,焊接、一體成型,使用使角鋼5與底板4平穩,加工工藝簡單,成本低。所述角鋼5遠離兩鋼板連接處的邊緣位置均相向對稱傾斜設置有支撐連接桿6,所述模數化連接板7位于相鄰的角鋼5之間并與支撐連接桿6連接固定。支撐連接桿6用于相鄰的模數化連接板7的連接固定,同時起到支撐的作用;所述支撐連接桿6上開有連接孔,支撐連接桿6與模數化連接板7采用梁鋼筋貫穿連接孔和對位孔9連接固定。對位迅速,施工方便,且不會對下部鋼筋產生損傷,帶來了施工上的便利,在綠色環保、產業化施工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傾斜設置的支撐桿8,所述支撐桿8的一端與底板4連接,另一端與角鋼5外側兩鋼板的連接處連接。支撐桿8與角鋼5與底板4之間均焊接起到支撐的作用,使得角鋼5保持垂直。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底板4的邊緣位置開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內預制有固定件10。所述固定孔內預設有螺栓,在使用時將底板4通過螺栓將底板4的連接固定固定,使整個裝置在水平位置對位并固定。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底板4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采用透明材料在固定時,便于觀察固定孔的對位固定,底板4的固定快捷、方便。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本裝置中的角鋼5與底板4連接的一端卡固在下四棱角角柱1的棱角位置,另一端伸出該下四棱角角柱1的上邊沿并延伸出柱縱筋3上端;然后通過螺栓和固定孔將本裝置水平位置對位、固定,防止本裝置水平位置移動;固定后,角鋼5的另一端伸出該下四棱角角柱1的上邊沿并延伸出下四棱角角柱1上的柱縱筋3的外部,防止下四棱角角柱1上端鋼筋受損;通過對位模對上下相對拼裝的下四棱角角柱1和上四棱角角柱2的引導對位,使下四棱角角柱1內設置有多根柱縱筋3套接在上四棱角角柱2下端設置的套管內,進行對位拼裝;同時,梁鋼筋貫穿模數化連接板7上的對位孔9。對位迅速、準確,施工方便,且不會對下部鋼筋產生損傷,施工便利,在綠色環保、產業化施工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同時,本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裝置整體的穩定性強,在使用時,不會產生偏移。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