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停放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自行車存放裝置。
背景技術:
自行車是一種健康綠色的交通工具。中國是自行車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私人自行車及公共自行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為3.70億輛,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為1.81億輛。為了實踐綠色出行,節能減排的環保理念,提倡自行車代步是近年來的主流聲音。提高自行車的使用率不僅有利于減輕污染,緩解交通壓力,更有利于全民身體素質的提高。
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私家車代替自行車出行。通過長期調研發現,自行車儲存系統是自行車出行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很多市民放棄騎車出行,主要顧慮就是“車難停、容易丟”,因此解決停車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校園是自行車使用率最高的場所之一,停車難、丟車多是眾多高校面臨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因為高校人數多車輛多難以管理,自行車停放監管不力和丟車現象嚴重[3]。
造成高校自行車停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逐步增多的自行車總數量和面積不變的停放場地的矛盾。另外,已畢業學生遺留下來的“僵尸自行車”會占據相當大的停車場地,而高居不下的失竊率又體現了目前自行車停車場的管理漏洞。近年來,在英國、日本等國家逐漸出現的新型立體自行車庫為這些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相對于傳統自行車庫,立體自行車車庫占地面積小,自行車存儲量更大,管理更方便可靠。
技術實現要素:
中國作為自行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相應的自行車停放管理問題也最為嚴重,結合國情設計合理易用的立體自行車庫能夠有效改善自行車的使用現狀,間接提高自行車使用率。因此本專利設計出一款占地面積小,有效防盜的圓形立體車庫。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層旋轉式自行車立體車庫,用于解決目前露天存車易丟失,自行車易腐蝕的難題。同時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也為自行車車庫占地面積大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分明提出的一種雙層旋轉式自行車立體車庫,包括地板和頂板,所述地板和頂板的形狀為直徑相同的圓形,在所述地板和頂板的外圍設有圓形的全封閉式的外壁,所述地板和頂板之間、且位于地板和頂板的中心位置設有一中心旋轉柱,所述中心旋轉柱的兩端與所述地板和所述頂板之間分別設有滾動軸承;在所述地板與所述頂板之間的空間內由隔板分隔為多個存車位,多個存車位在豎直方向上按照上、下兩層間隔交替的布置,每一層上的存車位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放射狀布置、且與地板的面積相同;位于上層的存車位設有剪叉式液壓升降臺,所述剪叉式液壓升降臺與地板之間采用滾輪和滑道配合;每個存車位占據的空間是自地板的周邊處至中心旋轉柱為止;每個存車位位于地板的圓周處為開放端,開放端的形狀呈T字形或工字形,每個存車位位于中心旋轉柱一端為封閉端;所述開放端的寬度大于自行車的寬度,每個存車位的寬度自開放端至封閉端逐漸縮小,所述存車位在地板徑向上的長度大于自行車的長度;所述外壁上設有一扇車庫感應門,所述車庫感應門上設有智能卡插槽,與每個車位配合的設有一智能卡,存放或提取自行車時,將智能卡插入所述智能卡插槽內,車庫感應門自動打開,同時,中心旋轉柱旋轉將與該智能卡對應的存車位轉動到車庫感應門門口位置,存放或提取自行車后,關閉車庫感應門即可。
本實用新型中,下層的存車位的上方設有儲物柜。所述剪叉式液壓升降臺采用手動或腳踏式開關。或所述剪叉式液壓升降臺與車庫感應門聯動。所述剪叉式液壓升降臺的上平面上設有自行車定位夾具。所述車庫感應門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車庫感應門上設有窗戶。所述車庫感應門門口處設有照明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由于車庫內部設有一個中心旋轉柱,當需要存取自行車時,中心旋轉柱會根據刷卡所識別的信息將所需的存車位旋轉至感應門門口。另外,車庫內部被互相交錯的隔板劃分為立體隔間,這樣可以有效的利用車庫占地面積,最大限度的存放更多的自行車。每個隔間又分為上下兩層,相鄰隔間存放自行車的位置不同,一個在上層,一個在下層。同一隔間較小的隔層用來儲存物品。上層的存車位對應的設有剪叉式液壓升降臺,該該車位旋轉到車庫的感應門門口時,可自動平移至車庫門外,并自動降低高度,方便提取車輛。
本實用新型車庫采用雙層交錯的車位排布方式。經計算,可停放18輛自行車的車庫僅占地約16平方米,外層采用全封閉形式,既保護了自行車的安全也防止了自行車被腐蝕的危險。同時,采用目前非常成熟的智能卡電子控制(由于智能卡的控制技術屬于本領域內的公知常識,因此,在本實用新型中不再贅述),可控制車庫中心旋轉柱的轉速以及車庫感應門的開啟和關閉,方便用戶自動存取車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層旋轉式自行車立體車庫的外部輪廓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車庫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剪叉式液壓升降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車庫從開放端觀察的展開示意圖。
圖中:
1-外壁,2-中心旋轉柱,3-窗戶,4-車庫感應門,5-地板,6-剪叉式液壓升降臺,7-自行車,8-隔板,9-照明燈,10-儲物柜,11-存車位,12-頂板,13-升降臺,14-定位夾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釋說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一種雙層旋轉式自行車立體車庫,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地板5和頂板12,所述地板5和頂板12的形狀為直徑相同的圓形,在所述地板5和頂板12的外圍設有圓形的全封閉式的外壁1,所述地板5和頂板12之間、且位于地板5和頂板12的中心位置設有一中心旋轉柱2,所述中心旋轉柱2的兩端與所述地板5和所述頂板12之間分別設有滾動軸承;如圖2和圖4所示,在所述地板5與所述頂板12之間的空間內由隔板8分隔為多個存車位11,可以采用金屬板材來構筑各存車位之間的隔板8,但是,由于所述隔板8本身并不承重,僅作空間隔斷使用,因此可采用更輕便也廉價的鋁合金板材作為原材料。該車庫內部不同存車位之間不僅要相互隔離,而且相互之間單獨成為一個存放空間,并相互之間不發生干擾,因此,多個存車位11在豎直方向上按照上、下兩層間隔交替的布置,每一層上的存車位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放射狀布置、且與地板5的面積相同;之所以采用相互交錯布置的存車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停車面積。隔板8將下層的存車位11的上方隔出一個儲物柜10,相鄰的存車位11之間一個在上層停車,一個在下層停車,在上層停車的隔間內布置有一自動的升降機構,如圖3所述,該自動的升降機構采用剪叉式液壓升降臺6,所述剪叉式液壓升降臺6與地板5之間采用滾輪和滑道配合,使用過程中,所述剪叉式液壓升降臺6可自動平移至車庫感應門4外,所述剪叉式液壓升降臺6包括升降臺13和位于升降臺13上平面的定位夾具14,方便自行車7的停放。
每個存車位11占據的空間是自地板5的周邊處至中心旋轉柱2為止;每個存車位11位于地板5的圓周處為開放端,開放端的形狀呈T字形或工字形,每個存車位11位于中心旋轉柱2一端為封閉端;所述開放端的寬度大于自行車7的寬度,每個存車位11的寬度自開放端至封閉端逐漸縮小,所述存車位11在地板徑向上的長度大于自行車7的長度;所述外壁1上設有一扇車庫感應門4,所述車庫感應門4上設有智能卡插槽,與每個車位配合的設有一智能卡,存放或提取自行車7時,將智能卡插入所述智能卡插槽內,車庫感應門4自動打開,同時,中心旋轉柱2旋轉將與該智能卡對應的存車位轉動到車庫感應門4門口位置,存放或提取自行車7后,關閉車庫感應門4即可。所述剪叉式液壓升降臺6采用手動或腳踏式開關或與車庫感應門4聯動。所述車庫感應門4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車庫感應門4上設有窗戶3,位于所述車庫感應門門口處設有照明燈9。
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變形,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