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墻板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墻板安裝時,通過膠粘劑與墻面粘接,而由于膠粘劑固化達到最佳粘接力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過程中,墻板受自重影響會往下滑。因此墻板安裝時,一般從下往上安裝,并且需要等下部的墻板完全粘貼固定后再繼續往上安裝相鄰的墻板。安裝周期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結構可靠的墻板安裝結構及安裝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墻板的安裝結構,包括墻板、墻體和墻板安裝扣;墻板為長條形;墻板安裝方向上的下端為插件端,墻板安裝方向上的上端為承插端,在插件端設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凸條,第一凸條的內側設有向上延伸且與墻體相鄰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由一個外側壁和一個底壁構成,第一缺口的外側壁即是第一凸條的內側壁;墻板的承插端上設有定位槽;
墻板安裝扣包括支撐部、安裝部及用于連接安裝部和支撐部的連接部;支撐部位于安裝部的下方,支撐部上設有支撐槽,安裝部上設有連接孔;
所述支撐部與所述定位槽配合,所述第一凸條與所述支撐槽配合,墻板安裝扣在連接部通過自攻螺釘固定在墻體上。
所述墻板安裝扣通過金屬板件彎折成型;
所述墻板安裝扣為長條形,連接部上均勻分布有多個連接孔。
上述墻板的安裝結構,在上下相鄰的兩個墻板之間增設固定在墻體上的墻板安裝扣,通過墻板安裝扣在膠粘劑未固定時支撐上部墻板,保證了墻板在安裝全過程中不會出現位置偏移,連接可靠。同時,設置墻板端部的結構與墻板安裝扣的結構匹配,墻板安裝完成后,墻板間的連接結構及墻板安裝扣都不能被看到,結構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處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墻板安裝扣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墻板,2、墻體,3、墻板安裝扣,4、自攻螺絲,11、第一凸條,12、第一缺口,13、定位槽,31、支撐槽,32、連接部,33、安裝部,331、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的優選實施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申請中的墻板為扣接式墻板,且墻板豎向粘貼在墻體上,因此,本申請的關于方位的描述以墻板安裝在墻體上后為參照標準,墻板與墻體粘接的一側為內側,與內側相對的一側為外側。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墻板的安裝結構,包括墻板1、墻體2和墻板安裝扣3。墻板1為長條形,墻板1的長邊水平安裝在墻體2上。墻板1的一端為插件端,墻板1的另一端為承插端,在插件端設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凸條11,第一凸條11的內側設有向上延伸且與墻體2相鄰的第一缺口12。所述第一缺口12由一個外側壁和一個底壁構成,外側壁垂直于底壁,第一缺口12的外側壁即是第一凸條11的內側壁。墻板1的承插端設有定位槽13。在安裝時,墻板1的承插端端朝上,插件端朝下。
上下相鄰的兩個墻板1之間通過墻板安裝扣3連接,墻板安裝扣3對于上方的墻板1起支承作用。如圖3所示,墻板安裝扣3包括支撐槽31、安裝部33及用于連接安裝部33和支撐槽31的連接部32。連接部32的兩端分別連接安裝部33的下端和支撐槽31的上端。支撐槽31置于在下方墻板1承插端的定位槽13中,上方墻板插接端的第一凸條11插入支撐槽31中。安裝部33上設有安裝孔331,墻板安裝扣3在安裝部33通過自攻螺絲4固定在墻體2上。在上下相鄰的兩個墻板1之間安裝墻板安裝扣3,在墻體2與墻板1之間的膠粘劑未固化前定位墻板1的位置,防止由于膠粘劑在固化過程中由于黏性不夠導致上部墻板發生位置偏移。
墻板的安裝包括以下步驟:1)將下方墻板1以承插端朝上、插件端朝下通過膠粘劑粘貼在墻體2上;2)將墻板安裝扣3的支撐槽31置入下方墻板1承插端的定位槽13中,將墻板安裝扣3的安裝部33與墻體2相貼,并用自攻螺絲4固定;3)將上方墻板插件端的第一凸條11插入下方的墻板安裝扣3的支撐槽31中,并將上方墻板通過膠粘劑粘貼在墻體上,此時墻板安裝扣的安裝部33及固定在安裝部的自攻螺絲4的螺帽位于上方墻板的第一缺口12中;4)重復步驟2)和步驟3)從下往上安裝墻板至所有墻板安裝完成。
上述墻板的安裝結構,解決了在墻板施工過程中,墻體2與墻板1間膠粘劑未固化前墻板安裝的難題。施工時,墻板1通過膠粘劑與墻體2粘接,按需要以一定間距插入墻板安裝扣3,并將墻板安裝扣3通過自攻螺絲4與墻體2固定,這種結構及施工方法可以確保在膠粘劑固化達到最佳粘接力前墻板的固定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