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泥、混凝土及半剛性基層的試件養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溫濕度可控的水泥、混凝土及半剛性基層試件養生車。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通常道路工程中所使用的水泥、混凝土及半剛性基層材料在使用之前都需要進行抗壓實驗,而在進行抗壓實驗之前通常都需要在標準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對實驗材料進行養生,通常標準養護條件為溫度20℃±2℃,相對濕度95%±5%。當前上述試件的養護工作通常是通過噴水或人工灑水進行,該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溫度不能得到精準的控制,另一方面,人工噴灑耗時、耗力且很大程度上影響安裝在試件上的百分表的讀數,影響試驗結果。
針對上述問題,專利號為201320854977.0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水泥試件養生車。該養生車通過設置在車廂內的溫濕度傳感器檢測車廂內的溫度和濕度,并通過溫度濕度控制器控制氣壓泵工作,向車廂的試件上噴水。該養生車雖然解決了人工噴灑存在的耗時耗力,工作效率低的問題,但是仍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當車廂內的溫度高于標準養護條件時可以通過噴灑水來降溫,但是當車廂內溫度低于標準養護條件時該養護車卻無能為力,無法真正的做到控溫。
第二,該養生車中的水箱和水槽是不連通的,這樣就需要定期的對水槽進行放水,對水箱進行加水,這樣,一方面應用起來比較繁瑣,另一方面,存在著水槽水溢出發生短路的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養生車存在的無法真正實現控制溫濕度以及需要定期的對水槽進行放水,對水箱進行加水,應用繁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溫濕度可控的水泥、混凝土及半剛性基層試件養生車,不僅實現了溫度、濕度的自動控制,而且對噴灑水進行循環利用,應用起來更加方便實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溫濕度可控的水泥、混凝土及半剛性基層試件養生車,包括車廂、車門、車輪和控制系統;
所述車廂內部設置有隔板、水槽、試件架、噴淋系統和溫控系統;
所述隔板將車廂的內部空間分割為兩部分,分別為第一倉室和第二倉室,所述隔板分別與所述車廂的前壁和后壁固定連接,其上、下兩端為懸空設置;
所述水槽設置于車廂的底部,所述水槽的內部設置有過濾擋板,所述過濾擋板將水槽分為回水槽和凈水槽,所述凈水槽與所述第一倉室相對應,所述回水槽與所述第二倉室相對應;
所述試件架設置于第二倉室內,且所述試件架上設置有漏水孔;
所述噴淋系統包括自吸泵、主供水管和噴頭;
所述自吸泵設置于凈水槽內,所述噴頭通過主供水管與所述自吸泵相連,且所述噴頭位于所述第二倉室的頂部;
所述溫控系統包括空調、濕度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
所述空調設置于所述第一倉室內,且與所述控制系統相連,所述濕度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分別設置于所述車廂的側壁上,且所述濕度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所述控制系統相連;
所述車門上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顯示屏,和設定按鍵,所述控制面板與所述控制系統相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所述車門采用雙向車門,且所述車廂的前側和后側均安裝有車門,所述車門上設置有門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所述車廂的側壁采用雙層的結構,其內部設置有保溫夾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過濾擋板包括由多條桿組成的方形框架,以及附著于框架外部的過濾網,
進一步地,所述過濾網采用的規格為120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隔板的下方設置有導流板,所述導流板傾斜設置,且其較低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倉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在車廂內設置溫控系統,可以對車廂內的溫度進行實時的監控,并通過控制系統控制溫控系統中空調的工作模式,真正的實現了對車廂溫度的控制。
2、通過在水槽中設置過濾擋板,使回水槽內的水經過過濾擋板過濾后直接回到凈水槽,并被設置于凈水槽內的自吸泵循環利用,不僅節約了水資源,還使這個養生車應用起來更加方面,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由于水槽內的水溢出而造成的短路的危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車廂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圖中:1-車廂,11-隔板,111-導流板,12-水槽,121-過濾擋板,122-回水槽,123-凈水槽,13-試件架,141-自吸泵,142-主供水管,143-噴頭,151-空調,152-濕度傳感器,153-溫度傳感器,16-第一倉室,17-第二倉室,2-車門,21-控制面板,211-顯示屏,212-設定按鍵,22-門禁,3-車輪。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溫濕度可控的水泥、混凝土及半剛性基層試件養生車包括車廂1、車門2、設置于車廂1底部的車輪3和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
如圖1所示,所述的車門2采用雙向車門2,且所述的車門2上設置有控制面板21,所述的控制面板21上設置有顯示屏211,溫度和濕度可以在顯示屏211上有直觀的顯示。所述的控制面板21上還設置有設定按鍵212,通過設定按鍵212可以對控制系統的設定溫度和濕度進行修改。所述的控制面板21與所述的控制系統相連??紤]到現有的養護裝置都是單面車體雙向開門,這樣在對位置比較靠里的一些試件進行測量讀書的時候還需要對試件進行搬動,不僅搬動起來比較費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試驗結果。為此所述車廂1的前側(安裝控制面板21的一側為前,下同)和后側均安裝有車門2,且所述車門2上均設置有門禁22。
如圖2所示,所述的車廂1為長方體,其內部設置有隔板11、水槽12、試件架13、噴淋系統和溫控系統。
所述的隔板11將車廂1的內部空間分割為兩部分,分別為第一倉室16和第二倉室17。所述的隔板11分別與車廂1的前壁和后壁固定連接,其上下兩端為懸空設置。
所述的水槽12設置于車廂1的底部,且貫穿了第一倉室16和第二倉室17,為了避免水在循環利用時,水中的雜質造成噴淋系統的堵塞,尤其是噴淋系統中噴頭143的堵塞,所述水槽12的內部設置有過濾擋板121,所述的過濾擋板121將水槽12分為回水槽122和凈水槽123,所述的凈水槽123與所述的第一倉室16相對應,所述的回水槽122與所述的第二倉室17相對應。所述的過濾擋板121包括由多條桿組成的方形框架,以及附著于框架外部的過濾網,所述的過濾網采用的規格為120目(對應的孔徑為0.125毫米)。
所述的試件架13設置于第二倉室17內,且所述的試件架13為上下排布的若干層,為了方便噴淋水的下落,所述的各層試件架13上均設置有漏水孔(圖中未示出)。
所述的噴淋系統包括自吸泵141、主供水管142和噴頭143。如圖2所示,所述的自吸泵141設置于凈水槽123內,且所述的自吸泵141與所述的主供水管142相連,所述的主供水管142具有一次折彎,即在第一倉室16內為豎直向上延伸,延伸至車廂1頂部后向第二倉室17一側彎折,并穿過隔板11與車廂1頂板之間的間隙進入到第二倉室17,所述的主供水管142位于第二倉室17內的部分設置有若干個等間距布置的噴頭143。
所述的溫控系統包括空調151、濕度傳感器152和溫度傳感器153。如圖2所示,所述的空調151設置于所述的第一倉室16內,且與所述控制系統相連。所述的濕度傳感器152和溫度傳感器153分別設置于車廂1的側壁上,且所述的濕度傳感器152和溫度傳感器153分別與所述的控制系統相連。將所述的空調151設置于第一倉室16內,主要是為了避免空調151在對車廂1內的溫度進行調節時,空調151吹出的風直接進入到放置試件的第二倉室17內,造成周圍實際的濕度與濕度傳感器152所監測到的濕度產生誤差,對實驗的結果造成影響。通過在車廂1內設置隔板11,一方面避免噴頭143噴灑的水落到空調151上,造成設備的損壞;另一方面,對空調151吹出的風起到阻擋的作用,避免空調151吹出的風直接作用到試件上,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這樣就能夠在保證濕度的前提下對溫度進行有效的控制。
為了能夠有效的保持車廂1內的溫度,避免頻繁啟動溫控系統而造成的浪費,所述的車廂1的側壁采用雙層的結構,其內部設置有保溫夾層(圖中未示出)。
工作時,首先通過控制面板21上的設定按鍵212設定養護條件(溫度20℃±2℃,相對濕度95%±5%),然后開啟電源對試件進行養護。在養護的過程中,當溫度傳感器153檢測到溫度高于22℃或低于18℃時,則通過控制系統打開空調151,并開啟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直至溫度達到設定的溫度范圍。當濕度傳感器152檢測到車廂1內的相對濕度低于設定的相對濕度范圍時,則通過控制系統控制開啟自吸泵141,凈水槽123內的水通過主供水管142和設置于主供水管142上的噴頭143向第二倉室17內進行噴灑,從而增加車廂1內的相對濕度。噴灑下來的水通過設置于試件架13上的漏水孔最終進入回水槽122內,回水槽122內的水通過過濾擋板121過濾掉雜質后進入到凈水槽123內,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由于水在從回水槽122進入到凈水槽123的過程中會受到過濾擋板121的阻力,因此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所述回水槽122內的液面要高于所述凈水槽123內的液面。
為了避免通過噴頭143噴灑下來的水在沿隔板11下流的過程中,部分含有雜質的水進入到凈水槽123內,所述的隔板11的下方設置有導流板111,所述的導流板111傾斜設置,且其較低的一端朝向第二倉室17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