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系統用具領域,具體是一種電力拉線回頭防盜管。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對于配電線路桿塔拉線回頭線,常規方法是采用鐵絲綁扎。但是鐵絲易生銹,會腐蝕拉線,致使需要經常對鐵絲進行防腐處理或直接更換。此外,鐵絲易被拆除,極易發生拉線回頭線被盜現象,一旦發生此現象,則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更換拉線,運行成本過高。此為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力拉線回頭防盜管,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使用鐵絲綁扎拉線回頭線方式的繼續使用,提高固定拉線回頭線的便利性,并用于提高固定拉線回頭線的牢固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力拉線回頭防盜管,包括并行設置的第一鋁合金管和第二鋁合金管,第一鋁合金管和第二鋁合金管呈“ω”形分布,第一鋁合金管和第二鋁合金管的內側分別設有多個防滑彈性墊,各防滑彈性墊的底部分別設有多個定位槽,第一鋁合金管和第二鋁合金管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與各相應防滑彈性墊底部的定位槽配合使用的定位柱。
現場使用時,首先基于拉線的型號,選擇具有合適厚度的防滑彈性墊,之后將上述選出的各具有合適厚度的防滑彈性墊通過其底部的定位柱安裝在所述第一鋁合金管和第二鋁合金管的內側壁上,之后將本實用新型所述電力拉線回頭防盜管的兩個鋁合金管中對應套入拉線的主線與回頭線,最后通過外界液壓鉗以及通過安裝在所述液壓鉗上的相應壓模將所述的第一鋁合金管和第二鋁合金管緊緊壓住拉線回頭線。
所述定位槽的橫截面為圓環或多邊形環。
防滑彈性墊的底部分別至少設有5個定位槽。
各防滑彈性墊均為其外側壁與相應鋁合金管的內側壁相吻合的弧形墊。
第一鋁合金管內的各防滑彈性墊均勻分布,第二鋁合金管內的各防滑彈性墊均勻分布。
所述的第一鋁合金管和第二鋁合金管,均包括位于兩端的兩個弧形部、以及連接兩弧形部的連接部;所述的連接部為平面,與豎直方向呈35°~45°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的電力拉線回頭防盜管固定拉線回頭線,不僅美觀,且安裝完畢之后不容易被破壞,且在使用之前還可以依據電力拉線的具體直徑情況,靈活更換合適厚度的防滑彈性墊,以便更為牢固的壓接拉線回頭線,較為實用。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電力拉線回頭防盜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示A處的放大示意圖。
其中:1、第一鋁合金管,1.2、定位柱,2、第二鋁合金管,2.1、連接部,3、防滑彈性墊,3.1、定位槽,4、防滑彈性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力拉線回頭防盜管,包括并行設置的第一鋁合金管1和第二鋁合金管2,第一鋁合金管1和第二鋁合金管2呈“ω”形分布,第一鋁合金管1和第二鋁合金管2的內側分別設有多個防滑彈性墊,各防滑彈性墊的底部分別設有多個定位槽,第一鋁合金管1和第二鋁合金管2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與各相應防滑彈性墊底部的定位槽配合使用的定位柱。
其中,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的橫截面為圓環,所述定位柱1.2為圓柱體。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各防滑彈性墊的底部分別設有5個定位槽,各防滑彈性墊底部的定位槽呈四邊形分布,5個定位槽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各防滑彈性墊均為其外側壁與相應鋁合金管的內側壁相吻合的弧形墊。第一鋁合金管1內的各防滑彈性墊均勻分布,第二鋁合金管2內的各防滑彈性墊均勻分布。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鋁合金管1和第二鋁合金管2,均包括位于兩端的兩個弧形部、以及連接兩弧形部的連接部;所述的連接部為平面,與豎直方向呈45°角。如圖1所示,第二鋁合金管2包括連接部2.1、以及設置在連接部2.1兩端的弧形部2.2和弧形部2.3。
現場使用時,首先基于拉線的型號,選擇具有合適厚度的防滑彈性墊,之后將上述選出的各具有合適厚度的防滑彈性墊通過其底部的定位柱1.2安裝在所述第一鋁合金管1和第二鋁合金管2的內側壁上,之后將本實用新型所述電力拉線回頭防盜管的兩個鋁合金管中對應套入拉線的主線與回頭線,最后操作液壓鉗,通過安裝在所述液壓鉗上的相應壓模將所述的第一鋁合金管1和第二鋁合金管2緊緊壓住拉線回頭線。
綜上,本實用新型安裝快捷,使用效果安全,具有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此外,鋁合金材質強度極高,普通工具難以將其壓彎或變形,特別是用液壓鉗將防盜管壓接好拉線后,防盜管與拉線及回頭線之間間隙很小,普通工具難以撬開,從而起到防盜作用。此外,該防盜管兩側均用模具沖壓成45°角,用16T液壓鉗壓緊后緊貼在拉線上,因無著力點,保證了拉線的主線與回頭線的固定。
綜上,本實用新型不僅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鐵絲易生銹而影響主線正常受力現象的發生,提高了固定拉線回頭線的便利性與牢固性,便于克服拉線回頭線易被破壞的問題,還通過可拆卸式防滑彈性墊的使用,提高了本實用新型使用的靈活性,且結構簡單、便于實現,較為實用。
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