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善光伏硅片切割質量的磁性裝置。
背景技術:
在硅片切割過程中由于砂漿成分、粘度的變化會導致鋼線帶砂厚度的變化,從而產生硅片局部厚度差異,目前在現有砂漿、切割工藝條件下合格A品的TTV值平均12-15um,硅片最薄點厚度平均低于180um,在生產分選、運輸、電池生產線上最薄點容易破片,從而會影響硅片合格率以及因破片率高帶來的客戶投訴;而且在目前工藝條件下切割產生的(厚薄+TTV)不良率較高,約2%-3%,需要進行改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改善光伏硅片切割質量的磁性裝置,解決了在硅片切割過程中由于砂漿成分、粘度的變化會導致鋼線帶砂厚度的變化,從而產生硅片局部厚度差異,導致硅片切割產生的不良率較高,最薄點容易破片的問題,具有使用方便、沖洗便捷、安全的特點。
實現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術方案,包括由Ⅱ不銹鋼板制成的外框,所述外框一側的Ⅱ不銹鋼板上設有若干個等距排列的孔洞,若干個等距排列的孔洞上均設有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套管內設有磁棒,磁棒一端經螺桿連接Ⅰ不銹鋼板,Ⅰ不銹鋼板一側設有把手,Ⅰ不銹鋼板上設有旋鈕。
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降低合格A品的TTV值0.3um以上,硅片最薄點厚度平均增加0.3-1um,(厚薄+TTV)不良率降低0.5%-1%,降低破片率;
2.可以避免裝置之間的相互吸引,使用、沖洗便捷、安全,不會影響切片機技術人員操作工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磁棒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磁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套管架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套管架的結構示意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空心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裝置包括由Ⅱ不銹鋼板6制成的外框7,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所述外框7一側的Ⅱ不銹鋼板6上設有若干個等距排列的孔洞8,若干個等距排列的孔洞8上均設有空心套管5,所述空心套管5內設有磁棒1,磁棒1一端經螺桿9連接Ⅰ不銹鋼板2,Ⅰ不銹鋼板2一側設有把手3,Ⅰ不銹鋼板2上設有旋鈕4。
所述Ⅰ不銹鋼板2與Ⅱ不銹鋼板6的寬度相同,且Ⅰ不銹鋼板2與Ⅱ不銹鋼板6的寬度大于磁棒1的直徑1.5cm。
所述空心套管5為不銹鋼材質,通過焊接固定在外框7一側的Ⅱ不銹鋼板6的孔洞8上,且空心套管5的壁厚為1cm、內徑比磁棒1直徑大。
所述旋鈕4將Ⅰ不銹鋼板2和外框7一側的Ⅱ不銹鋼板6之間旋緊密封,當不銹鋼板表面不平整或密封效果不好時在Ⅰ不銹鋼板2和外框7一側的Ⅱ不銹鋼板6之間加入密封圈,保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砂漿滲入。
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磁棒1頭部帶有螺桿9,通過螺桿9固定在Ⅰ不銹鋼板2上,多根磁棒1等間距排列,形成一體化磁棒架,磁棒1的螺桿長度2cm,長度30cm(不包含螺桿長度),直徑為25mm;空心套管5為不銹鋼材質,壁厚1mm(太厚會減弱表磁),內徑比磁棒1略大,約為27-28mm,空心套管5焊接在Ⅱ不銹鋼板6上,等間距排列形成一體化套管架;Ⅱ不銹鋼鋼板6的寬度大于磁棒1直徑1.5cm以上,可以避免多套裝置間的相互吸引,使用、沖洗便捷、安全,不會影響切片機技術人員操作工時。將一體化磁棒架插入一體化套管架中,通過旋鈕4將Ⅰ不銹鋼板2和Ⅱ不銹鋼板6之間旋緊密封,而且要求不銹鋼板表面平整或在不銹鋼板間加入密封圈,保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砂漿滲入。
本實用新型放置于切片機底部,砂漿流過裝置時,本裝置的磁棒1會吸附砂漿中的鐵粉等金屬粉末,減緩砂漿粘度的上升,改變微粉分布情況,切割至進刀口最薄點時的砂漿粘度比正常切割至此位置時低,鋼線帶砂厚度相對有所減少,導致硅片最薄點厚度較正常更厚,縮短了最厚點和最薄點厚度差,TTV值=最厚點厚度-最薄點厚度,即硅片TTV值下降。
本實用新型在硅片開始切割前將其放置切片機底部砂漿流經的地方,磁棒1距離鋼線5cm以上,切割結束后取出裝置,打開裝置旋鈕4,通過手柄3整體拔出磁棒1,不銹鋼套管5表面吸附砂漿會自然脫落,清理后將一體化磁棒架整體放入不銹鋼套管架中,旋緊旋鈕4,在切割下一刀前放置切割室底部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