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集成房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
背景技術:
集成房屋是一種專業化設置,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生產,易于拆遷、安裝便捷、運輸便捷、倉儲,可多次重復使用、臨時或具有永久性質的房屋。廣泛運用于建設工地的臨時辦公室、宿舍;大型野外勘探、野外作業施工用房;城市辦公、民用安置、展覽等臨時用房;旅游區休閑別墅、度假屋;抗震救災以及軍事領域等用房。
集成房屋主要由墻板構成,兩個相鄰的墻板間通過連接件連接?,F有連接件一般有兩種:一種為用于連接位于同一平面內的兩個墻板的連接件;另一種為用于連接兩個相互垂直的兩個墻板的連接件。這兩種連接件功能單一,適用范圍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以改善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用于連接墻板,墻板包括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部、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
第一夾持部形成用于夾持第一墻板的第一夾持縫,第二夾持部形成用于夾持第二墻板的第二夾持縫;連接部包括第一折彎部和第二折彎部,第一折彎部的一端與第一夾持部連接,第二折彎部的一端與第二夾持部連接,第一折彎部的另一端與第二折彎部的另一端轉動連接;
連接部具備第一極限位置和第二極限位置,當連接部位于第一極限位置時,第一夾持部的夾持方向與第二夾持部的夾持方向相反;當連接部位于第二極限位置時,第一夾持部的夾持方向與第二夾持部的夾持方向垂直。
進一步地,連接部上設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與第一折彎部固定連接,當連接部位于第一極限位置時,自由端與第二折彎部抵觸。
進一步地,限位件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和第三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一折彎部固定連接,第一連接部和第三連接部均垂直于第二連接部。
進一步地,限位件與第二折彎部間設有第一鎖緊件
進一步地,當連接部位于第二極限位置時,第一夾持部與第二夾持部相抵觸。
進一步地,第一夾持部與第二夾持部間設有第二鎖緊件。
進一步地,第二鎖緊件包括鎖緊板和螺釘,鎖緊板固定于第一夾持部上,鎖緊板的長度方向與第一夾持部的夾持方向垂直,鎖緊板與第二夾持部通過螺釘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夾持部包括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和第三連接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和第三連接板依次連接,第一連接板和第三連接板均垂直于第二連接板,第三連接板與第一折彎部連接,第一連接板較第三連接板遠離第一折彎部,第一連接板與第三連接板間形成第一夾持縫。
進一步地,第一折彎部包括第四連接板和第五連接板,第四連接板的一端與第三連接板連接,第四連接板的另一端與第五連接板連接,第三連接板和第五連接板均垂直于第四連接板。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板的長度大于第三連接板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使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連接部中的第一折彎部與第二折彎部轉動連接,可使第一夾持部的夾持方向與第二夾持部的夾持方向相反或垂直,從而使這種連接件具有雙重功能,無論是位于同一平面內的兩個墻板,還是相互垂直的兩個墻板均可通過該連接件連接,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的結構簡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的第一夾持部與第一折彎部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的連接部處于第一極限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與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連接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的連接部處于第二極限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的與相互垂直的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連接的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為:
連接部100;第一折彎部110;第四連接板111;第五連接板112;第二折彎部120;第一夾持部200;第一連接板210;第二連接板220;第三連接板230;第二夾持部300;第一夾持縫400;第二夾持縫500;限位件600;第一連接部610;第二連接部620;第三連接部630;第一鎖緊件700;第二鎖緊件800;鎖緊板810;螺釘820;第一墻板900;第二墻板91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中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可對兩個墻板進行連接,兩個墻板分別為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無論第一墻板900與第二墻板910位于同一平面,還是兩者相互垂直,均可通過連接件連接。
如圖1所示,連接件包括連接部100、第一夾持部200和第二夾持部300。本實施例中,第一夾持部200位于右側,第二夾持部300位于左側,第一夾持部200形成用于夾持第一墻板900的第一夾持縫400,第二夾持板形成用于夾持第二墻板910的第二夾持縫500。連接部100包括第一折彎部110和第二折彎部120,第一折彎部110的一端與第一夾持部200連接,第二折彎部120的一端與第二夾持部300連接,第一折彎的另一端與第二折彎部120的另一端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即第一折彎部110相對第二折彎部120轉動時,第一夾持部200和第二夾持部300的相對位置也將隨之改變。
第一折彎部110相對第二折彎部120轉動使連接部100具備兩個極限位置,即第一極限位置和第二極限位置。當連接部100位于第一極限位置時,第一夾持部200的夾持方向與第二夾持部300的夾持方向相反,處于這種狀態下的連接件可對兩個位于同一平面內的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進行連接。當連接部100位于第二極限位置時,第一夾持部200的夾持方向與第二夾持部300的夾持方向垂直,處于這種狀態下的連接件可對相互垂直的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進行連接。第一夾持部200的夾持方向即為第一墻板900進入第一夾持縫400的運動方向;第二夾持部300的夾持方向即為第二墻板910進入第二夾持縫500的運動方向。第一夾持部200的夾持方向與第二夾持部300的夾持方向相反,即位于同一平面內的第一墻板900、第二墻板910分別從右側、左側插入。第一夾持部200的夾持方向與第二夾持部300的夾持方向垂直,即第一墻板900插入第一夾持縫400、第二墻板910插入第二夾持縫500后,第一墻板900與第二墻板910處于垂直狀態。
其中,如圖2所示,第一夾持部200包括第一連接板210、第二連接板220和第三連接板230,第一連接板210和第二連接板220依次連接,第一連接板210和第三連接板230均垂直于第二連接板220,第三連接板230與第一折彎部110連接,第一連接板210較第三連接板230遠離第一折彎部110。第一夾持部200中的第一連接板210平行于第三連接板230,第一連接板210和第三連接板230間形成的第一夾持縫400的寬度均勻,第一墻板900很容易從右至左進入到第一夾持縫400中并填滿第一夾持縫400,第一夾持部200與第一墻板900連接后穩定性和牢固性較好。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板210的長度大于第三連接板230的長度,這種結構可增大第一連接板210與第一墻板900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增強了第一夾持部200與第一墻板900連接后的穩定性和牢固性。此外,第一墻板900在插入第一夾持縫400的過程中,這種結構可方便向第一連接板210施加側向壓力,增大第一夾持縫400的開口,便于第一墻板900插入第一夾持縫400內。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夾持部200與第二夾持部300為對稱結構,在此不再對第二夾持部300的具體結構進行贅述。
本實施例中,第一折彎部110包括第四連接板111和第五連接板112,第四連接板111的一端與第三連接板230連接,第四連接板111的另一端與第五連接板112連接,第三連接板230和第五連接板112均垂直于第四連接板111,即連接件的右半部為第一折彎部110和第一夾持部200構成的“S”形結構,具有較好的結構穩定性。第一折彎部110和第一夾持部200構成的整體可由一個板件通過折彎的方法制成,由于連接件的右半部中相鄰的兩個連接部之間的夾角均為90度,提高了連接件右半部的折彎效率。同樣,由第二折彎部120和第二夾持部300構成的連接件的左半部也為“S”形結構。
由于連接部100具有兩個極限位置,從第一極限位置轉換到第二極限位置即第一折彎部110相對第二折彎部120旋轉90。連接部100的第一極限位置可由第一折彎部110和第二折彎部120連接處的端面相互抵觸來保證,也可通過限位元件來保證。連接部100的第一極限位置可通過限位元件來保證,也可通過第一夾持部200與第二夾持部300相互抵觸來保證。
本實施例中,優選地,連接部100的第一極限位置由限位件600來保證。如圖3所示,限位件600包括第一連接部610、第二連接部620和第三連接部630,第一連接部610、第二連接部620和第三連接依次連接,第一連接部610和第三連接部630均垂直于第二連接部620,第一連接部610與第一折彎部110的第五連接板112固定連接。當連接部100位于第一極限位置時,第三連接部630的自由端與第二折彎部120抵觸。這種限位件600結構簡單,方便生產,對第一折彎部110和第二折彎部120具有較好的支撐和限位能力,第一折彎部110和第二折彎部120受力后,兩者的連接處不易被折斷。
第五連接板112包括外表面和內表面,外表面為第五連接板112上遠離第三連接板230的表面,內表面為第五連接板112上靠近第三連接板230的表面。限位件600可固定在第五連接板112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固定在第五連接板112內表面上,限位件600所在位置的不同,第一折彎部110與第二折彎部120相對轉動的方向也不同。本實施例中,優選地,限位件600設于第五連接板112的外表面上。
為使連接部100能夠始終位于第一極限位置,本實施例中,限位件600與第二折彎部120間設有第一鎖緊件700,第一鎖緊件700為鎖緊螺釘。限位件600的第二連接部620上設有通孔,第二折彎部120上對應位置設有螺紋孔,鎖緊螺釘820穿過通孔與螺紋孔配合。
限位件600與第二連接部620通過第一鎖緊件700連接后,將第一墻板900插入第一夾持縫400、第二墻板910插入第二夾持縫500中便實現第一墻板900與第二墻板910的連接。如圖4所示,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通過連接件連接后,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位于同一平面內。
如圖5所示,連接部100的第二極限位置由第一夾持部200與第二夾持部300相互抵觸來保證。也就是說,連接部100中的第一折彎部110相對第二折彎部120旋轉90度后,第一夾持部200的第一連接板210與第二夾持部300相抵觸。當然,若要使連接部100從第一極限位置轉換到第二極限位置,應當先取下第一鎖緊件700。
為使連接部100能夠始終位于第二極限位置,本實施例中,第一夾持部200與第二夾持部300間設有第二鎖緊件800。第二鎖緊件800包括鎖緊板810和螺釘820,鎖緊板810固定于第一夾持部200的第一連接板210上,鎖緊板810垂直于第一連接板210,鎖緊板810上設有通孔,第二夾持部300上對應位置設有螺紋孔,螺釘820穿過通孔與螺紋孔配合,從而將第一夾持部200和第二夾持部300鎖緊。
第一夾持部200與第二夾持部300通過第二鎖緊件800連接后,將第一墻板900插入第一夾持縫400、第二墻板910插入第二夾持縫500中便實現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的連接。如圖6所示,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通過連接件連接后,第一墻板900與第二墻板910相互垂直。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集成房屋墻板連接件,連接部100中的第一折彎部110與第二折彎部120轉動連接,通過設置限位件600和鎖緊件使第一夾持部200的夾持方向和第二夾持部300的夾持方向相反或垂直,從而達到一件多用的效果。無論是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還是相互垂直的第一墻板900和第二墻板910均可通過該連接件連接,適用范圍廣。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