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建材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與EPS模塊復合墻體。
背景技術:
外墻體是建筑物外圍結構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作為熱量傳入導出的必經之路,直接影響建筑物熱量的傳遞速度和數量。因此,提高外墻體的保溫隔熱性能,阻斷熱量的傳導途徑,是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最直接手段之一。
目前建筑行業的外墻外保溫的施工方法中,為了提高建筑物外墻的保溫效果,在建筑物外墻上粘一定強度和厚度的EPS保溫板。由于EPS保溫板與墻體粘貼是空腔粘貼,粘貼面積僅占30%左右,這樣EPS板與墻體外側粘貼面有近70%空腔。這些空腔不僅影響保溫效果,而且一旦進水或產生水氣后會生成保溫板從墻體表面脫落和墻體腐蝕,嚴重影響房屋的耐久年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與EPS模塊復合墻體,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結構整體性強,強度高,承載能力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與EPS模塊復合墻體,包括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和EPS模塊,所述EPS模塊處于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的外側,所述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與EPS模塊通過粘接層粘接為一體;所述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包括兩側澆鑄的內砼層和外砼層,內砼層和外砼層間間隔澆鑄有砼制連接肋,兩個連接肋、內砼層和外砼層形成的密閉空間內填充有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連接肋內置有U形的連接芯柱,內砼層和外砼層的內側內布設有網片層,兩個網片層與連接芯柱連接為一體。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一個連接芯柱的U形框內設置有兩個拉結筋,所述拉結筋布設在連接芯柱的U形框的內側。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網片層為鍍鋅鋼絲網片層。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內砼層的表面設置有內飾面層。
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EPS模塊的表面設置抗裂砂漿層,所述抗裂砂漿層內布設有耐堿纖維網格布。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抗裂砂漿層的表面涂抹有外墻涂料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與EPS模塊復合墻體,結構整體性強,EPS模塊的保溫隔熱性能好,節約能源;承載能力強,EPS模塊本身經防火阻燃處理,防火性能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與EPS模塊復合墻體,包括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和EPS模塊1,所述EPS模塊1處于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的外側,所述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與EPS模塊1通過粘接層粘接為一體;所述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包括兩側澆鑄的內砼層2和外砼層3,內砼層2和外砼層3間間隔澆鑄有砼制連接肋4,兩個連接肋4、內砼層2外砼層3形成的密閉空間內填充有聚苯乙烯泡沫板5;所述連接肋4內置有U形的連接芯柱6,內砼層2和外砼層3的內側內布設有網片層7,兩個網片層7與連接芯柱6連接為一體。
一個連接芯柱6的U形框內設置有兩個拉結筋8,所述拉結筋8布設在連接芯柱6的U形框的內側。
所述網片層7為鍍鋅鋼絲網片層。
所述內砼層5的表面設置有內飾面層9。
所述EPS模塊1的表面設置抗裂砂漿層10,所述抗裂砂漿層10內布設有耐堿纖維網格布11。
所述抗裂砂漿層10的表面涂抹有外墻涂料層13。
本實用新型的預制混凝土夾芯保溫板與EPS模塊復合墻體,結構整體性強,EPS模塊的保溫隔熱性能好,節約能源;承載能力強,EPS模塊本身經防火阻燃處理,防火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