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結構懸掛橫梁結構,屬于鋼結構領域。
背景技術:
鋼結構是由鋼制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鋼梁、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采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鋼材的特點是強度高、自重輕、整體剛性好、變形能力強,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別適宜;材料勻質性和各向同性好,屬理想彈性體,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學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韌性好,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建筑工期短;其工業化程度高,可進行機械化程度高的專業化生產。現有技術中,滑動型的懸掛橫梁結構由于橫梁在滑動過程中的兩端行程不同,導致了懸掛橫梁在滑動過程中會發生卡阻,影響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鋼結構懸掛橫梁結構,滑動順滑,發生卡組的可能性降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結構懸掛橫梁結構,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行走梁,行走梁的下部設置有若干平行設置的下支梁,下支梁與行走梁垂直設置,兩個行走梁之間設置有懸掛梁,懸掛梁與行走梁垂直設置;所述行走梁上設置有行走軌道,行走軌道上設置有兩個平行設置的軌道槽,軌道槽的橫截面為錐形,軌道槽的橫截面的錐度為1:1.6;所述懸掛梁的兩端上部設置有懸掛桿,懸掛桿的頂端設置有錐形滑動端,錐形滑動端設置于軌道槽內并與軌道槽滑動接觸,錐形滑動端的錐度為1:1.45;所述懸掛桿的中部設置有弧形段,弧形段的弧度為2.74。
優化的,上述鋼結構懸掛橫梁結構,所述弧形段的弧形開口內設置有支撐片,支撐片為L型。
優化的,上述鋼結構懸掛橫梁結構,所述懸掛梁為弧形,懸掛梁的弧度為3.01。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本申請的設計將現有技術中的滑輪和軌道配合的形式改為由軌道槽和錐形滑動端配合的形式,相對于滑輪和軌道的形式,軌道槽和錐形滑動端的配和可以降低接觸面積,防止因懸掛梁的兩端滑動不均而導致因摩擦力過大而卡阻的情況發生,提高了懸掛梁的滑動順滑度。如錐形滑動端的錐度過大,則不能承受懸掛梁對錐形滑動端的下拉力。如錐形滑動端的錐度過小,則不能達到降低摩擦的效果。本申請的設計將錐形滑動端的錐度設置為1:1.45,保證了錐形滑動端的強度,又能降低摩擦。軌道槽的橫截面的錐度與錐形滑動端的錐度配合設置。懸掛梁設計為弧度為3.01的弧形,增加了懸掛梁在載重過程中承重能力,并且能夠提高懸掛梁在載重時錐形滑動端在軌道槽內的穩定度。弧形段和支撐片進一步提高了懸掛梁在載重時錐形滑動端在軌道槽內的穩定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行走軌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行走梁、2為下支梁、3為懸掛梁、4為行走軌道、5為軌道槽、6為懸掛桿、7為錐形滑動端、8為弧形段、9為支撐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技術特點。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鋼結構懸掛橫梁結構,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行走梁,行走梁的下部設置有若干平行設置的下支梁,下支梁與行走梁垂直設置,兩個行走梁之間設置有懸掛梁,懸掛梁與行走梁垂直設置;所述行走梁上設置有行走軌道,行走軌道上設置有兩個平行設置的軌道槽,軌道槽的橫截面為錐形,軌道槽的橫截面的錐度為1:1.6;所述懸掛梁的兩端上部設置有懸掛桿,懸掛桿的頂端設置有錐形滑動端,錐形滑動端設置于軌道槽內并與軌道槽滑動接觸,錐形滑動端的錐度為1:1.45;所述懸掛桿的中部設置有弧形段,弧形段的弧度為2.74。所述弧形段的弧形開口內設置有支撐片,支撐片為L型。所述懸掛梁為弧形,懸掛梁的弧度為3.01。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本申請的設計將現有技術中的滑輪和軌道配合的形式改為由軌道槽和錐形滑動端配合的形式,相對于滑輪和軌道的形式,軌道槽和錐形滑動端的配和可以降低接觸面積,防止因懸掛梁的兩端滑動不均而導致因摩擦力過大而卡阻的情況發生,提高了懸掛梁的滑動順滑度。如錐形滑動端的錐度過大,則不能承受懸掛梁對錐形滑動端的下拉力。如錐形滑動端的錐度過小,則不能達到降低摩擦的效果。本申請的設計將錐形滑動端的錐度設置為1:1.45,保證了錐形滑動端的強度,又能降低摩擦。軌道槽的橫截面的錐度與錐形滑動端的錐度配合設置。懸掛梁設計為弧度為3.01的弧形,增加了懸掛梁在載重過程中承重能力,并且能夠提高懸掛梁在載重時錐形滑動端在軌道槽內的穩定度。弧形段和支撐片進一步提高了懸掛梁在載重時錐形滑動端在軌道槽內的穩定度。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