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結構橫梁連接裝置,屬于鋼結構領域。
背景技術:
鋼結構是由鋼制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鋼梁、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采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鋼材的特點是強度高、自重輕、整體剛性好、變形能力強,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別適宜;材料勻質性和各向同性好,屬理想彈性體,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學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韌性好,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建筑工期短;其工業化程度高,可進行機械化程度高的專業化生產。現有技術中,鋼結構的橫梁和縱支梁的連接一般是采用焊接或者直接鉚接的方式連接,這樣的連接方式連接牢固度不高,抗震能力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鋼結構橫梁連接裝置,連接牢固,抗震能力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結構橫梁連接裝置,包括橫梁和縱支梁,橫梁和縱支梁均為工字鋼梁,橫梁設置于縱支梁頂端并與縱支梁垂直設置,橫梁和縱支梁之間設置有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夾板,夾板設置于縱支梁的兩個工字型的凹槽內,夾板與縱支梁焊接固定,夾板的頂端設置有連接橫板,連接橫板上設置有兩個折彎段,夾板的頂端設置于折彎段內,折彎段的形狀與夾板的頂端形狀配合;所述連接橫板設置于橫梁下方并與橫梁固定連接,橫梁上設置有兩個凹槽,折彎段設置與凹槽內并與凹槽焊接固定;所述連接橫板上設置有若干連接錨栓,連接錨栓的一端穿過連接板,連接錨栓的另一端穿過橫梁,連接錨栓的兩端螺紋連接有螺栓。
優化的,上述鋼結構橫梁連接裝置,所述凹槽的開槽深度為夾板高度的1/6。
優化的,上述鋼結構橫梁連接裝置,所述連接錨栓的中部設置有弧形折彎,弧形折彎的弧度為2.75。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本申請的設計在橫梁和縱支梁之間增加了夾板和連接橫板,夾板與縱支梁連接,連接橫板與橫梁連接,并且在連接橫板上增加了與夾板配合的折彎段,折彎段增加了夾板與連接橫板的接觸面積,提高了連接牢固度,橫梁上的凹槽與折彎段連接,凹槽的設置增加了橫梁的橫向連接強度,提高了連接橫板與橫梁的連接強度。連接錨栓的設置,將連接橫板與橫梁連接的更加牢固。并且連接錨栓能夠增加連接橫板與橫梁連接的抗震和抗扭曲能力。凹槽的開槽深度過大則會增加施工難度,凹槽的開槽深度過小會影響連接牢固度,本申請的設計將凹槽的開槽深度設置為夾板高度的1/6,方便施工,并且能夠提高連接牢固度。弧形折彎的設計是用于在連接橫板與橫梁受到震動時進行蓄能,將多余的能量通過弧形折彎的變形進行吸收和釋放。并且在將連接錨栓固定后,弧形折彎能夠為連接錨栓的兩端提供足夠的拉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橫梁、2為縱支梁、3為夾板、4為連接橫板、5為折彎段、6為凹槽、7為連接錨栓、8為弧形折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技術特點。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鋼結構橫梁連接裝置,包括橫梁和縱支梁,橫梁和縱支梁均為工字鋼梁,橫梁設置于縱支梁頂端并與縱支梁垂直設置,橫梁和縱支梁之間設置有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夾板,夾板設置于縱支梁的兩個工字型的凹槽內,夾板與縱支梁焊接固定,夾板的頂端設置有連接橫板,連接橫板上設置有兩個折彎段,夾板的頂端設置于折彎段內,折彎段的形狀與夾板的頂端形狀配合;所述連接橫板設置于橫梁下方并與橫梁固定連接,橫梁上設置有兩個凹槽,折彎段設置與凹槽內并與凹槽焊接固定;所述連接橫板上設置有若干連接錨栓,連接錨栓的一端穿過連接板,連接錨栓的另一端穿過橫梁,連接錨栓的兩端螺紋連接有螺栓。所述凹槽的開槽深度為夾板高度的1/6。所述連接錨栓的中部設置有弧形折彎,弧形折彎的弧度為2.75。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本申請的設計在橫梁和縱支梁之間增加了夾板和連接橫板,夾板與縱支梁連接,連接橫板與橫梁連接,并且在連接橫板上增加了與夾板配合的折彎段,折彎段增加了夾板與連接橫板的接觸面積,提高了連接牢固度,橫梁上的凹槽與折彎段連接,凹槽的設置增加了橫梁的橫向連接強度,提高了連接橫板與橫梁的連接強度。連接錨栓的設置,將連接橫板與橫梁連接的更加牢固。并且連接錨栓能夠增加連接橫板與橫梁連接的抗震和抗扭曲能力。凹槽的開槽深度過大則會增加施工難度,凹槽的開槽深度過小會影響連接牢固度,本申請的設計將凹槽的開槽深度設置為夾板高度的1/6,方便施工,并且能夠提高連接牢固度。弧形折彎的設計是用于在連接橫板與橫梁受到震動時進行蓄能,將多余的能量通過弧形折彎的變形進行吸收和釋放。并且在將連接錨栓固定后,弧形折彎能夠為連接錨栓的兩端提供足夠的拉力。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