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裝潢找平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輔助找平支架。
背景技術:
在進行室內裝潢時,需要對室內的墻板和地面進行找平,以保證整體裝潢的美觀性。目前,找平的常規方式為先對墻壁或地面進行打點、沖筋,然后在沖筋砂漿干了之后將墻壁或地面抹平。由于需要等候沖筋自然風干,易導致耽誤工期,且打點、沖筋要求高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出一種輔助找平支架,解決現有技術中找平時打點沖筋后需要停工等候導致施工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輔助找平支架,包括,
一框體,所述框體的兩開口端分別形成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平行設置;
內置于所述框體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平行設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與所述第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四端面與所述第二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及
連接所述框體內壁與所述固定部外緣的連接筋,所述連接筋一端與所述第一端面平齊、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面平齊;
其中,所述固定部上設置有一貫穿所述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的固定孔。
優選的,所述固定孔為階梯孔。
優選的,所述框體為橢圓環狀、圓形狀、三角環狀或多邊環狀。
優選的,所述框體為圓環狀,所述固定部為圓形,且所述框體與所述固定部同軸設置。
優選的,所述固定孔與所述固定部同軸設置。
優選的,所述連接筋至少為兩個,且分別沿所述固定部周向均勻布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垂直距離為1mm、2mm、5mm、10mm或2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框體、固定部和連接筋形成的輔助找平支架具有兩個平行設置的平面,并可通過螺釘與固定部上的固定孔配合將輔助找平支架設置于待找平位置,可直接進行墻壁或地面水泥抹平,避免了進行沖筋及等候沖筋干燥而耽誤時間,其有利于提高墻壁和地面找平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輔助找平支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A-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輔助找平支架,包括,
一框體1,所述框體1的兩開口端分別形成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所述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平行設置;
內置于所述框體1的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具有平行設置的第三端面21和第四端面22,所述第三端面21與所述第一端面1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四端面22與所述第二端面12位于同一平面;及
連接所述框體1內壁與所述固定部2外緣的連接筋3,所述連接筋3一端與所述第一端面11平齊、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端面12平齊;
其中,所述固定部2上設置有一貫穿所述第三端面21和第四端面22的固定孔23。
具體的,框體1、固定部2及連接筋3連接形成輔助找平支架具有兩個平行設置的端面,施工時,可通過螺釘將固定部2固定于待找平的位置,輔助找平支架的一個端面貼合于墻壁或地面,另一端面則與需要找平的平面平齊,即輔助找平支架的厚度為需要找平的厚度,或者說第一端面11與第二端面12之間的垂直距離即為需要找平的厚度。由于框體1與固定部2之間形成有空隙,從而能夠將抹平的水泥與本實施例輔助找平支架連接于一體,抹平墻壁或地面時僅僅需要在墻壁或地面上抹灰至與輔助找平支架的遠離原始墻壁或地面的一端面平齊即可,其保證了找平效率。
為了保證輔助找平支架能夠滿足不同找平厚度的需求,本實施例的輔助找平支架包括厚度設置為1mm、2mm、5mm、10mm、20mm的五個尺寸,上述五個不同尺寸可任意疊加組合成不同尺寸,進而滿足不同厚度的找平需求,例如當找平厚度為7mm時,可將兩個厚度分別為2mm和5mm的輔助找平支架固定孔同軸設置,并將螺釘依次穿過上述兩個輔助找平支架即可。
為了避免螺釘固定于墻壁或地面時,螺釘的螺帽端突出于框體1的第一端面11或第二端面12,本實施例所述固定孔23為階梯孔,使得螺釘的螺帽端可容置于階梯孔內,進而避免抹灰找平時螺釘影響找平的平整度。
具體設置時,框體1可根據需要設置為不同的形狀,例如橢圓環狀、圓環狀、三角環狀或任意多邊環狀,其中本實施例所述框體1優選設置為圓環狀,相對應的可將所述固定部2設置為圓形,且所述框體1與所述固定部2同軸設置,以保證螺釘對輔助找平支架固定的穩定性。其中,所述固定孔23與所述固定部2同軸設置。
連接筋3在設置時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過多則導致相鄰兩個連接筋3之間的空隙過小,抹灰不宜與輔助找平支架連接為一體,其不利于提高墻壁或地面抹灰的穩定性,過少則輔助找平支架的整體強度較低,易導致框體1發生形變而導致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發生扭曲,其不利于抹平的平整性,故本實施例所述連接筋3至少設置為兩個,本實施例優選設置為四個連接筋3,且四個連接筋3沿所述固定部2周向均勻布置。
其中,為了便于本實施例輔助找平支架與抹灰連接為一個整體,可將框體1的外壁、內壁、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均設置為毛糙面,對應的連接筋3的表面及固定部2的外壁、第三端面21、第四端面22均可設置為毛糙面。
本實施例輔助找平支架優選設置為PVC材質,以避免嵌設于抹灰內后腐化而導致抹灰后的墻壁或地面損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框體、固定部和連接筋形成的輔助找平支架具有兩個平行設置的平面,并可通過螺釘與固定部上的固定孔配合將輔助找平支架設置于待找平位置,可直接進行墻壁或地面水泥抹平,避免了進行沖筋及等候沖筋干燥而耽誤時間,其有利于提高墻壁和地面找平效率。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所做出的各種其他相應的改變與變形,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