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高層建筑中給水、排水、消防、空調、暖通等機電管線大多都集中安裝在管道豎井內,各立管穿樓板傳統的做法是采用單獨圓套管緊密排布,這種做法在狹窄管道井內很難按照設計布置安裝施工,占用管道井空間大,洞口封堵困難,而且容易造成滲水等質量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現提供一種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以解決現有的狹窄管道多立管獨立圓套管施工難,洞口封堵質量差,存在滲漏風險等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包括:
兩條形模具,所述兩條形模具并排設置;
兩弧形模具,所述兩弧形模具以弧形口相對設置的方式分別連接于所述兩條形模具的兩側端部之間,所述兩弧形模具和所述兩條形模具共同圍合形成一個封閉空間;
多個內支撐,間隔設置于所述兩條形模具之間,多個所述內支撐將所述封閉空間分隔成用于安裝套管的多個套管安裝區域。
本實用新型的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通過兩弧形模具和兩條形模具共同圍合形成封閉空間,再通過多個內支撐將所述封閉空間分隔成用于安裝套管的多個套管安裝區域,可以一次性完成狹窄管道井內多立管套管預留預埋,并且節省套管安裝空間,安裝施工方便,且能節約施工成本,解決了現有的單管獨立圓套管緊密交叉無法布置安裝、套管封堵困難、存在滲漏風險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多個固定耳,間隔設置于所述條形模具的外表面。
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弧形模具為半圓形模具。
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內支撐通過鋼筋焊接于所述條形模具內表面。
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條形模具為鋼板模具,所述弧形模具為鋼板模具。
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對于傳統狹窄管道井內單管獨立圓套管緊密安裝,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可以一次性完成狹窄管道井內多立管套管預留預埋,并且節省套管安裝空間,安裝施工方便,且能節約施工成本,解決了現有的單管獨立圓套管緊密交叉無法布置安裝、套管封堵困難、存在滲漏風險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的施工實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的施工實例去除外部墻體后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的施工實例中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俯視圖。
圖5是圖3所示的施工實例中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水平方向剖視圖。
圖6是圖3所示的施工實例中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豎直方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配合參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10,包括:
兩條形模具4,兩條形模具4并排設置。較佳地,如圖1中所示,兩條形模具4實際上可以是相互平行設置的。
兩弧形模具5,兩弧形模具5以弧形口相對設置的方式分別連接于兩條形模具4的兩側端部之間,兩弧形模具5和兩條形模具4共同圍合形成一個封閉空間。優選地,弧形模具5為半圓形模具。
多個內支撐3,間隔設置于兩條形模具4之間,多個內支撐3將所述封閉空間分隔成用于安裝套管的多個套管安裝區域8。另一方面,內支撐3還用于支持條形模具4,防止條形模具4變形移位。
本實用新型的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通過兩弧形模具和兩條形模具共同圍合形成封閉空間,再通過多個內支撐將所述封閉空間分隔成用于安裝套管的多個套管安裝區域,可以一次性完成狹窄管道井內多立管套管預留預埋,并且節省套管安裝空間,安裝施工方便,且能節約施工成本,解決了現有的單管獨立圓套管緊密交叉無法布置安裝、套管封堵困難、存在滲漏風險等問題。
為了便于固定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安裝施工,在一個優選方案中,本實用新型的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還包括:多個固定耳1,間隔設置于條形模具4的外表面。優選地,固定耳1為4mm×40mm型號的扁鐵固定耳,并且固定耳1焊接于條形模具4的外表面,用于定位后將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與樓板鋼筋焊接定位固定。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所述扁鐵固定耳,僅便于固定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安裝施工,在無需扁鐵固定耳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取消扁鐵固定耳,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為了達到更加牢固的連接效果,在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中,內支撐3通過6mm~10mm鋼筋焊接于條形模具4的內表面,防止實施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過程中條形模具4受力導致外型變形。另外,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中,條形模具4為鋼板模具,弧形模具5為鋼板模具。
參見圖2~圖6所示,圖2是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的施工實例的立體示意圖,提供了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一種施工安裝方式。圖3是圖2所示的施工實例去除外部墻體后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的施工實例中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俯視圖。圖5是圖3所示的施工實例中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水平方向剖視圖。圖6是圖3所示的施工實例中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豎直方向剖視圖。
如圖2與圖3所示,在實際施工中,狹窄管道井內的多根立管套管2,是通過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從墻體結構9的內部安裝在樓板6上的。
具體地,結合圖4~圖6所示,施工時,會根據立管套管2的位置及施工現場情況在樓板6上預留出立管套管2的安裝孔,再將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固定耳1焊接固定于樓板6的鋼筋上,弧形模具5和條形模具4的上端高于樓板6的完成面3cm~5cm,弧形模具5和條形模具4的下端與樓板6的下表面平齊,并且,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兩弧形模具5和兩條形模具4共同圍合形成的封閉空間將這些安裝孔全部包覆在內,并且,每個套管安裝區域8內并非一定只安裝一根立管套管2,每個套管安裝區域8內安裝的立管套管2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比如,如固4所示,位于所述封閉空間兩端的套管安裝區域8內分別只安裝了一根立管套管2,而位于所述封閉空間中間的套管安裝區域8內就分別安裝了兩根立管套管2。
在該實施例中,立管套管2是普通圓套管,弧形模具5以及條形模具4的厚度與普通圓套管對應規格厚度一致,并且,弧形模具5以及條形模具4的內表面距立管套管2的管道邊2cm~3cm。
然后,將多根立管套管2分別插入對應的安裝孔內,并在立管套管2與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弧形模具5以及條形模具4之間澆筑混凝土7,將多根立管套管2進行固定,也就完成了對多根立管套管2的安裝。優選地,在立管套管2與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弧形模具5以及條形模具4之間的縫隙采用阻燃密實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實。
本實用新型管道井條形共用套管裝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次性完成狹窄管道井內多立管套管預留預埋,并且節省套管安裝空間,安裝施工方便,且能節約施工成本,解決了現有的單管獨立圓套管緊密交叉無法布置安裝、套管封堵困難、存在滲漏風險等問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