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混凝土預制構件造型模具。
背景技術:
國家的建筑產業的工業化要求,對于混凝土預制構件的外裝飾要求越來越重要,造型越來越復雜,對于平面處的外裝飾采用一字型造型模具是一種成熟的做法,但對于建筑轉角處的外裝飾的L型轉角造型模具的做法是個復雜的難題,一般是直接按轉角尺寸直接做一個整體L型轉角造型模具,雖然對于轉角造型的效果具有整體性,但造成在生產中脫模困難,在脫模時L型轉角造型模具的豎邊需要想外彎折,對L型轉角造型模具是一種損害,其重復利用率較低,同時彎折時產品的混凝土強度不足,引起混凝土外裝飾表面成品率較低,生產工序在拼裝和拆模時工序復雜。從而降低整個混凝土構件的生產效率,效益不高。當對L型轉角部分的裝飾處理,采用一字型造型模具時,僅采用簡單拼接方法,未根據建筑外裝飾的要求對造型模具進行轉角設計,使在轉角處存在拼縫,和對于后續處理復雜,且轉角裝飾過渡生硬,甚至沒有過度,使裝飾的連續性被打斷,裝飾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預制構件造型模具,其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混凝土預制構件造型模具,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且所述第一模板的左側邊與第二模板的底部可拆卸連接固定,且所述第一模板的上方設有若干凸起,所述第二模板的左側設有若干凸起。
還包括一鋼底模和一鋼側模,且所述鋼底模固定于第一模板的底部,且鋼側模固定于第二模板的右側,且鋼底模設于鋼側模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實用新型一種造型模具的拼裝工藝,采用一字型造型模具,在一字型造型模具制作前,按建筑裝飾要求和作為支撐的鋼模具的要求對造型模具進行設計,同時考慮設計、制作、拼裝、澆筑和拆模的工序,混 凝土構件完成后建筑裝飾要求連續,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RFID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一種混凝土預制構件造型模具,包括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且所述第一模板1的左側邊與第二模板2的底部可拆卸連接固定,且所述第一模板1的上方設有若干凸起11,所述第二模板2的左側設有若干凸起21。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鋼底模3和一鋼側模4,且所述鋼底模3固定于第一模板1的底部,且鋼側模4固定于第二模板2的右側,且鋼底模3設于鋼側模4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得到:造型模具的形式為簡單一字平面式,替代復雜的L型轉角模具,對于轉角(陽角)的拼裝設計,按設計要求順序進行組裝,施工完成后的脫模按組裝反順序。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混凝土預制構件造型模具拼裝工藝,在造型模具的制作簡單,拼裝有設計,拼裝施工順序簡單,脫模方便,節約施工時間,使澆筑的混凝土外觀好于L型轉角造型模具。拼裝施工工藝簡單,施工完成后脫模工序簡單,施工完成后裝飾造型連續,施工節省人力和物力。
本實用新型的所有造型模具的形式皆為一字型形式;根據建筑裝飾要求,和設計相應的鋼模具的要求,對轉角(陽角)部分進行造型模具的拼裝設計;特別是轉角縫的設計,將制作完成的造型模具粘貼于鋼模具上;對粘有造型模具的鋼模具按組裝順序進行組裝,在轉角處的造型模具需符合造型模具拼裝設計要求;對于組裝完成后的構件模具進行混凝土澆筑;在混凝土達到拆模要求后,按組裝反順序進行拆裝,完成一次模具的拼裝;對造型模具和鋼模具進行整理后,重復使用。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鋼底模和鋼側模上均設有RF I D標簽,其包括一BLF產生電路;由于該裝置可重復利用,便用對其進行追蹤,防止丟失。該電路采肜了弛張振蕩器結構,與通常的弛張振蕩器不同的是,該電路中比較電壓通過控制信號控制積分器,是一個與控制信號脈沖寬度相關的電壓,而不是固定電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