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再利用領域,具體是一種集水再利用型綠色屋頂。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規(guī)模和數(shù)量的急劇增加,城市面積也在快速上升,隨之的帶來樓房越來越多,綠地面積急劇減少。現(xiàn)有的屋面的雨水徑流是通過下水管將雨水排至地下水,成為濃度較大的污染水源。為了充分利用雨水和增大綠化面積,綠色屋頂?shù)臉嬎紤\而生。綠色屋頂不僅增加了城市綠地面積,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還能延長屋頂使用壽命,并有一定的隔熱效果和去除噪音的效果;還可對污染物進行部分攔截,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并能削減徑流量,為城市面源控制作出貢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集水再利用型綠色屋頂,一方面利用雨水對設置在屋頂上的植被進行澆灌,一方面對雨水進行收集再利用,充分利用雨水,防止其被二次污染。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集水再利用型綠色屋頂,包括有設置于屋面上方的防水層、設置于防水層上方的集水過濾箱、以及設置于橡膠防水層上方且位于集水過濾箱兩側的排水道,所述的集水過濾箱內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集水腔、帶有透水孔的防水隔板、土工布過濾層、活性炭濾料層、輕質土壤層和石英砂層,所述的輕質土壤層內種植有植被,植被從石英砂層中伸出,所述的集水過濾箱的側壁且位于輕質土壤層的側部設置有兩個導流管,所述的兩個導流管的底部分別伸入到對應排水道的上方。
所述的集水腔通過排水管與外置水箱連接。
所述的防水層選用輕質橡膠防水層。
所述的石英砂層的厚度為30-50mm,所述的輕質土壤層的厚度為100-150mm,所述的活性炭濾料層的厚度為20-30mm。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石英砂層可初步降低水濁度,然后處理后的水進入土壤中澆灌植被,形成屋頂綠化帶;進入土壤中的水,一部分被土壤吸收,一部分通過導流管和排水道排出,還有一部分最后經過活性炭濾料層和土工布過濾層進一步過濾凈化處理后進入集水腔內存儲,排入水箱,作為生活用水;本實用新型的材料均選用輕質材料,不會對屋頂造成損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見圖1,一種集水再利用型綠色屋頂,包括有設置于屋面上方的輕質橡膠防水層1、設置于輕質橡膠防水層1上方的集水過濾箱2、以及設置于橡膠防水層1上方且位于集水過濾箱2兩側的排水道3,集水過濾箱2內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集水腔21、帶有透水孔的防水隔板22、土工布過濾層23、活性炭濾料層24、輕質土壤層25和石英砂層26,輕質土壤層25內種植有植被,植被從石英砂層26中伸出,集水過濾箱2的側壁且位于輕質土壤層25的側部設置有兩個導流管4,兩個導流管4的底部分別伸入到對應排水道3的上方,集水腔21通過排水管5與外置水箱6連接。
其中,石英砂層的厚度為30-50mm,輕質土壤層的厚度為100-150mm,活性炭濾料層的厚度為20-30mm。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雨水首先進入集水過濾箱2中,首先進入石英砂層26進行初步過濾,然后進入輕質土壤層25中澆灌植被,剩余的水分一部分經過兩個導流管4進入到排水道3排出,另一部分再次經過活性炭濾料層24、土工布過濾層23進入集水腔21內,最后經排水管5流入外置水箱6存儲,作為生活用水進行再利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