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
背景技術:
剪力墻、柱等豎向結構一般采用分層層疊施工澆筑,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外部剪力墻分層處接茬不齊,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上下兩層之間沒有對齊,或者上層模板底部出現(xiàn)脹模從而導致混凝土在接茬處不平整,出現(xiàn)漏漿、跑漿等質量缺陷,影響使用功能和觀感質量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防止在澆筑豎向混凝土結構時,混凝土澆筑接茬處的接口不齊。
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包括:
預埋錨桿,對應于模板底部、埋設于已澆筑完成的豎向混凝土結構內,所述預埋錨桿的靠近所述模板的一端上設有套絲口;
外拉螺桿,支設于所述模板底部并螺合于所述套絲口;以及
底部支撐結構,安裝于所述外拉螺桿上并抵靠于所述模板的外側。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制作簡單,投入少,效率高,利用外拉螺桿來作為底部模板的支撐,避免外墻接茬處不平整及跑漿、漏漿、孔洞等質量通病的出現(xiàn),還可以減少支模時架設底部支座的工作和時間,而且減少周轉材料的投入,降低項目成本。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預埋錨桿上設有加固預埋件。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加固預埋件為加固預埋桿,所述加固預埋桿與所述預埋錨桿之間形成一預埋夾角。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底部支撐結構包括穿設于所述外拉螺桿并抵靠于所述模板外側的山形卡,以及螺合于所述外拉螺桿并抵靠于所述山形卡外側的緊固件。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緊固件為螺母。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山形卡的內側與所述模板的外側之間設有雙鋼管。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套設于所述套絲口外側并抵靠于所述模板內側的泥漿防溢套。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泥漿防溢套為半球形套管,所述半球形套管的平面一側抵靠于所述模板的內側。
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泥漿防溢套為錐臺防溢套,所述錐臺防溢套的底面一側抵靠于所述模板內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第一種實施狀態(tài)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第二種實施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第一種實施狀態(tài)圖;圖3顯示了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第二種實施狀態(tài)圖。
本實用新型旨在于對設置在已澆筑完成的豎向混凝土結構2上的未澆筑的豎向混凝土結構模板1進行拉結,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包括:預埋在已澆筑完成的豎向混凝土結構2內的預埋錨桿3,外拉螺桿4以及底部支撐結構。
以下通過較佳實施例對上述組件進行詳細說明:
以在已澆筑完成的豎向混凝土結構1上安裝上層未澆筑結構的模板2為例。在已澆筑完成的豎向混凝土結構1中預埋有預埋錨桿3,為了進一步加強該預埋錨桿3的預埋強度,在該預埋錨桿3上設有加固預埋件6,在本實施例中,加固預埋件6為加固預埋桿。該加固預埋桿6與預埋錨桿3之間形成一預埋夾角,優(yōu)選地,該預埋夾角為90°。
預埋錨桿3,埋設于已澆筑完成的豎向混凝土結構2內,且位置對應于模板1底部,預埋錨桿3一端設有套絲口。
模板1底部支設有螺合于套絲口、與預埋錨桿3配合使用的外拉螺桿4。優(yōu)選地,外拉螺桿4為高強螺桿。該外拉螺桿4支設于模板1底部的方式為:
模板1底部設有穿孔,外拉螺桿4穿設于所述穿孔;
外拉螺桿4抵靠于模板1的底端;
模板1的底部設有缺口,外拉螺桿4卡設于該缺口。
為了配合外拉螺桿4對模板1的外側進行支撐拉結,在外拉螺桿4上安裝有底部支撐結構,該底部支撐結構抵靠于模板1的外側。
如圖2所示,底部支撐結構包括套設于外拉螺桿4并抵靠于模板1外側的山形卡51,以及螺合于外拉螺桿4并抵靠于山形卡51外側的緊固件52。通過緊固件52對山形卡51的緊固來促成山形卡51對模板1的支撐和拉結。優(yōu)選地,緊固件52為螺母或者設有螺紋的十字卡。
如圖3所示,為了更加配合山形卡51自身形狀特征,山形卡51的內側與模板1的外側之間設有雙鋼管53。山形卡51抵靠于雙鋼管53從而對模板1進行支撐和拉結。
為了防止泥漿外溢,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套設于套絲口外側并抵靠于模板1內側的泥漿防溢套7。泥漿防溢套7的形狀為:一、半球形套管,半球形套管的平面一側抵靠于模板1的內側;二、錐臺防溢套,錐臺防溢套的底面一側抵靠于模板1內側。
以已澆筑的豎向混凝土結構和未澆筑的豎向混凝土結構為例,本實用新型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拉結裝置的使用方法為:
在已澆筑的豎向混凝土結構中設置預埋錨桿3,將泥漿防溢套7抵靠未澆筑的豎向混凝土結構的模板1,在模板1上開孔,對準套絲口,然后插設外拉螺桿4;在外拉螺桿4上設置山形卡51和螺母52,用外力設備(扳手)緊固螺母52以促成山形卡51對模板1的支撐和拉結。
本實用新型混凝土墻模板拉結裝置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制作簡單,投入少,效率高,利用外拉螺桿來作為底部模板的支撐,避免外墻接茬處不平整及跑漿、漏漿、孔洞等質量通病的出現(xiàn),還可以減少支模時架設底部支座的工作和時間,而且減少周轉材料的投入,降低項目成本。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jù)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jié)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