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古建筑建造領域,特別是一種連接墩。
背景技術:
在古建筑建造的過程中可常遇到上下兩個橫向的圓柱檐檀之間的支撐結構,常用的支撐方式是采用豎直的墊柱墊在兩圓柱檐檀之間,從而起到對上面檐檀的支撐作用,但一般墊柱兩端均為平面,當墊柱兩端平面與圓柱檐檀的曲面接觸時,由于接觸面積較小,會導致受力面積較小,難免出現支撐不牢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墩,該連接墩能對上下兩個圓柱檐檀之間起到較牢固的支撐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連接墩,包括連接墩本體,所述連接墩本體兩端對稱設置有內凹的曲面,曲面中心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曲面的側視圖為半圓狀。
采用上述結構,當使用該連接墩對上下平行的圓柱檐檀進行支撐時,先在上面圓柱檐檀的最下端開一個與限位凸起吻合的凹陷部,再在下面圓柱檐檀的最上端開一個與限位凸起吻合的凹陷部,然后再將連接墩本體兩端分別與上下的圓柱檐檀連接,使上面圓柱檐檀剛好落在連接墩上端的曲面內,且連接墩上端的限位凸起與上面圓柱檐檀下端的凹陷部卡接,同時使下面圓柱檐檀剛好落在連接墩下端的曲面內,且連接墩下端的限位凸起與下面圓柱檐檀上端的凹陷部卡接,使連接墩本體呈豎直狀態,因為連接墩本體兩端的曲面側視圖為半圓狀,故可使連接墩上下均可與圓柱檐檀完全吻合,從而增大支撐面積,使下面的檐檀對上面的檐檀達到較穩定的支撐作用。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墩本體包括上連接體與下連接體,所述上連接體遠離曲面一端端面中心設置有十字型凸塊,所述下連接體遠離曲面一端端面中心設置有與十字凸塊卡合的凹部。
采用上述結構,可通過選擇十字型凸塊與凹部的卡合角度,從而使得連接墩本體上下兩端的曲面相互對稱,或者旋轉上(或下)連接體90度后連接墩本體上下兩端的曲面相互對稱,從而可使該連接墩即可對上下平行的圓柱檐檀進行支撐,也可對異面垂直的圓柱檐檀進行支撐。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連接體遠離曲面一端端面靠近邊緣部分沿端面圓周均勻對稱設置有4個凸塊B,所述下連接體遠離曲面一端端面對稱設置有4個可與凸塊B卡合的凹部B。
采用上述結構,可使上連接體與下連接體卡接的更加緊密,防止上連接體與下連接體之間發生松動。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墩本體包括上連接體與下連接體,所述上連接體遠離曲面一端沿端面突出設置有半球體,所述下連接體遠離曲面一端沿端面內陷設置有與半球體吻合的半球凹面。
采用上述結構,可使上連接體與下連接體呈任意角度連接,從而使使得連接墩本體上下兩端的曲面呈任意角度,從而可對兩異面呈任意角度的圓柱檐檀進行支撐。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半球體的球面端部設置有圓柱狀凸塊C,所述半球凹面的最低處設置有可和凸塊C卡合的凹部C。
采用上述結構,可使上連接體與下連接體卡接的更加緊密,防止上連接體與下連接體之間發生移位。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對上下圓柱檐檀結構具有較強的支撐效果,通過連接墩本體上下兩端內凹曲面及限位凸起的設計,使得其對上圓柱檐檀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
2.可對上下異面呈不同角度的圓柱檐檀起到支撐作用,相比常規只對上下平行的圓柱檐檀起到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其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圖;
圖2為實施例2的結構圖;
圖3為實施例3的結構圖;
圖4為連接墩本體支撐上下兩平行圓柱檐檀的示意圖;
圖5為連接墩本體支撐上下兩不平行圓柱檐檀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1.連接墩本體;101.上連接體;102.下連接體;2.曲面;3.限位凸起;4.十字型凸塊;5.凹部;6.凸塊B;7.凹部B;8.半球體;9.半球凹面;10.凸塊C;11.凹部C;12.圓柱檐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連接墩,如圖1所示:包括松木制成的圓柱狀連接墩本體1,連接墩本體1兩端對稱設置有內凹的曲面2,曲面2側視圖為半圓狀,曲面2中心設置有長方體狀的限位凸起3。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連接墩本體1包括上連接體101與下連接體102,上連接體101遠離曲面2一端端面中心設置有十字型凸塊4,且沿端面圓周均勻對稱設置有4個凸塊B6,下連接體102遠離曲面2一端端面中心設置有與十字凸塊4卡合的凹部5且沿端面對稱設置有4個可與凸塊B6卡合的凹部B7。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連接墩本體1包括上連接體101與下連接體102,上連接體101遠離曲面2一端沿端面突出設置有半球體8,半球體8的球面端部設置有圓柱狀凸塊C10,下連接體102遠離曲面2一端沿端面內陷設置有與半球體8吻合的半球凹面9,半球凹面9的最低處設置有可和凸塊C10卡合的凹部C11。
工作原理:當使用該連接墩本體4對上下平行的圓柱檐檀12進行支撐時,先在上面圓柱檐檀12的下端開一個與限位凸起3吻合的凹陷部,再在下面圓柱檐檀12的上端開一個與限位凸起3吻合的凹陷部,然后再將連接墩本體1兩端分別與上下的圓柱檐檀12連接,使上面圓柱檐檀12剛好落在連接墩本體1上端的曲面2內,且連接墩本體1上端的限位凸起3與上面圓柱檐檀12下端的凹陷部卡接,同時使下面圓柱檐檀12剛好落在連接墩本體1下端的曲面2內,且連接墩本體1下端的限位凸起3與下面圓柱檐檀12上端的凹陷部卡接,如圖4所示,為實施例1支撐兩平行圓柱檐檀12的示意圖;
同時實施例2和實施例3除可實現圖4示所示的情況外,實施例2中連接墩本體1的上連接體101與下連接體102可90度旋轉卡接,故其可支撐上下平行圓柱檐檀12或異面垂直的兩圓柱檐檀12,對兩圓柱檐檀12異面垂直的支撐效果如圖5所示;實施例3中連接墩本體1的上連接體101與下連接體102可按任意角度旋轉卡接,故其可支撐上下不在同一平面但都與地面平行的兩圓柱檐檀12。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