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施工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預制箱梁防止內模上浮結構。
背景技術:
在橋梁施工中,預制箱梁澆筑時普遍采用壓杠防止內模上浮,該方法施工速度慢,箱梁尺寸改變就必須重新加工壓杠,壓杠的選擇需要根據不同尺寸的箱梁選用不同截面尺寸,支設和拆除較繁瑣,混凝土澆筑完畢初凝后拆除壓杠時,支腿會留有孔洞,影響箱梁頂板混凝土的密實度;壓杠與外模連接處理不當易導致內模上浮和頂板厚度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保證箱梁頂板的厚度且防止內模上浮的預制箱梁防止內模上浮結構。
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手段是:
一種預制箱梁防止內模上浮結構,包括箱梁和臺座,箱梁固定在臺座的上端,箱梁包括內模和外模,內模設置在外模內,還包括錨固鋼筋和方木,錨固鋼筋的上端設置有外螺紋且設置在箱梁內,錨固鋼筋的下端固定在臺座內,在方木的軸線上和箱梁的底部都設置有通孔,錨固鋼筋套裝在方木和箱梁的底部通孔內,在方木的上方還設置有螺母套裝在錨固鋼筋的上端。
所述的錨固鋼筋整體為L形,錨固鋼筋固定在臺座內的底部為90°的直角彎折結構。
所述的錨固鋼筋的外側壁套裝有PVC套管,PVC套管設置在箱梁的底部且其長度等于箱梁的內模與外模底部的厚度之和。
所述的錨固鋼筋的個數為多個且沿箱梁的軸線分布,相鄰的兩個錨固鋼筋的間距為1-1.5米。
所述的方木與螺母之間還設置有墊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現有預制箱梁臺座和內外模板基礎上進行改造,在臺座內預埋錨固鋼筋,其間距根據計算的內模上浮力確定,錨固鋼筋底部設90°的直角彎折結構與臺座混凝土充分錨固,頂端設螺紋并配套螺母及墊片,臺座外露部分錨固鋼筋外套PVC管,PVC管長度與箱梁底板厚度一致。在內模底板開孔,其間距與錨固鋼筋一致,錨固鋼筋從孔內穿過。內模中設開孔的方木,方木穿過錨固鋼筋后壓在內模底板之上,擰入螺母并鎖緊,隨后開始混凝土的澆筑。該裝置的使用可減少壓杠的操作時間,在支設內模的同時即可將內模固定于臺座之上,起到防止內模上浮的作用,操作簡便、快捷,能確保內模不上浮,保證箱梁頂板的厚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臺座,2、箱梁,3、內模,4、外模,5、錨固鋼筋,6、方木,7、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預制箱梁防止內模上浮結構,該裝置的使用可減少壓杠的操作時間,在支設內模的同時即可將內模固定于臺座之上,起到防止內模上浮的作用,操作簡便、快捷,能確保內模不上浮,保證箱梁頂板的厚度。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預制箱梁防止內模上浮結構,包括箱梁2和臺座1,箱梁2固定在臺座1的上端,箱梁2包括內模3和外模4,內模3設置在外模4內,還包括錨固鋼筋5和方木6,錨固鋼筋5的上端設置有外螺紋且設置在箱梁2內,錨固鋼筋5的下端固定在臺座1內,在方木6的軸線上和箱梁2的底部都設置有通孔,錨固鋼筋5套裝在方木6和箱梁2的底部通孔內,在方木6的上方還設置有螺母7套裝在錨固鋼筋5的上端,在方木6與螺母7之間還設置有墊片。
所述的錨固鋼筋5整體為L形,錨固鋼筋5固定在臺座1內的底部為90°的直角彎折結構,在錨固鋼筋5的外側壁還套裝有PVC套管,PVC套管設置在箱梁2的底部且其長度等于箱梁2的內模3與外模4底部的厚度之和,錨固鋼筋5的個數為多個且沿箱梁2的軸線分布,相鄰的兩個錨固鋼筋5的間距為1-1.5米。
本實用新型在現有預制箱梁臺座和內外模板基礎上進行改造,在臺座1內預埋錨固鋼筋5,其間距根據計算的內模上浮力確定,錨固鋼筋5底部設90°的直角彎折結構與臺座1混凝土充分錨固,頂端設螺紋并配套螺母7及墊片,臺座1外露部分錨固鋼筋5外套PVC管,PVC管長度與箱梁2的內模3與外模4底部的厚度之和一致,在內模3底板開孔,其間距與錨固鋼筋5一致,錨固鋼筋5從孔內穿過,內模3中設開孔的方木6,方木6穿過錨固鋼筋5后壓在內模3底板之上,擰入螺母7并鎖緊,隨后開始混凝土的澆筑。該裝置的使用可減少壓杠的操作時間,在支設內模的同時即可將內模固定于臺座之上,起到防止內模上浮的作用,操作簡便、快捷,能確保內模不上浮,保證箱梁頂板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