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制備玉石紐扣打孔膠模的模具及制備該模具的方法。
背景技術:
鈕扣不僅能把衣服連接起來,使其嚴密保溫,還可使人儀表整齊。別致的鈕扣,還會對衣服起點綴作用。因此,它是服裝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紐扣從材質到形狀以及制作工藝都越來越豐富多彩、美不勝收。
目前,就我們日常生活中,但凡涉及到服裝、鞋帽、箱包、提袋的各種地方,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紐扣,具體到紐扣而言,可說是多種多樣、應有盡有,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各種材質紐扣由于采用塑料或樹脂材質導致脆性高、不耐磨,使用壽命短。就紐扣的制作方法而言,也極為簡單,如塑料材質的以注塑的方式而制作、金屬材質的以擠壓或沖壓或車銑的方式而制作、棉麻材質的以縫制的方式而制作;但是,這些已有公知技術的紐扣,其結構與形狀一般,同時其制作材料或為塑料、或為鐵質、或為不銹鋼、或為銅質、或為合金、或為棉麻材質。制作方法也簡單粗造、精度差、產品質量低,其共同的特點是材料夠不上當次,加之在制作工藝及制作方法上的材質檔次低而簡單易行。
玉文化是歷史最悠久、最能代表東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與尊貴,其有著祈福、迎祥的寓意,已經越來越成為現代人地位和時尚的象征,受到人們的喜愛。使用玉石制作紐扣引起了廣大研究者的注意,當使用玉石加工紐扣時,需要進紐扣進行鉆紐扣眼,但是玉石的硬度比較大,使用普通的加工方式常常會造成紐扣斷裂,因此,一般使用超聲波對紐扣進行鉆眼,使用水和碳化硅作為介質磨料,玉石紐扣在沖擊下成孔,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種放置玉石紐扣進行打眼的工件。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制備玉石紐扣打孔膠模的模具及其該模具的制備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制備玉石紐扣打孔膠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均為圓柱形狀,其表面設有內陷的扇形膠模凹槽;
上模具的膠模凹槽表面設有若干圓形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內嵌入第一臺體,且所述第一臺體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臺體表面對稱焊接有4根扣眼針,所述上模具的膠模凹槽內還對稱設有3個圓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內設有固定柱,所述圓形凹槽旁邊設有第一定位柱;
下模具的膠模凹槽表面設有若干與所述第一通孔位置上下對應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內嵌入第二臺體,所述第二臺體為中間部位向四周均勻凸起的圓柱體,所述下模具的膠模凹槽內還設有3個與所述固定柱位置上下對應的圓柱形螺栓孔,所述螺栓孔旁邊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柱位置上下對應的第二定位柱。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直徑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模具材質為合金鋁。
一種制備玉石紐扣打孔膠模的模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如下:
(1)將兩塊厚度大于20mm的合金鋁四周焊接在一起,使用線切割方式切割出若干通孔,即分別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再將焊接在一起的合金鋁切割開;
(2)上模具的制備:使用步驟(1)中的一塊合金鋁,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切割出膠模凹槽、圓形凹槽、固定柱、第一定位柱;利用鐵塊通過機加工加工出第一臺體,將第一臺體表面對稱焊接4根扣眼針,扣眼針為圓柱形,可通過機加工得到;將該第一臺體嵌入到第一通孔內,即可得到上模具;
(3)下模具的制備:使用步驟(1)中的另一塊合金鋁,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切割出螺栓孔、第二定位柱;利用鐵塊通過機加工加工出第二臺體,將該第二臺體嵌入到第二通孔內,即可得到下模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的模具是將兩塊厚度大于20mm的合金鋁四周焊接在一起,使用線切割方式切割出若干通孔,再將焊接在一起的合金鋁切割開,從而保證了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一致性,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偏差≤0.01mm;
(1)本發明的模具澆筑出的膠模能夠把持住玉石紐扣,從而方便使用超聲波對玉石紐扣進行鉆眼,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紐扣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上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上膠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下膠模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膠模凹槽 2、第一通孔 3、第一臺體
4、扣眼針 5、圓形凹槽 6、固定柱
7、第一定位柱 8、第二通孔 9、第二臺體
10、螺栓孔 11、第二定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一種制備玉石紐扣打孔膠模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別為圖1和圖2所示,上模具和下模具均為圓柱形狀,其表面設有內陷的扇形膠模凹槽1;
上模具的膠模凹槽1表面設有若干圓形第一通孔2,所述第一通孔2內嵌入第一臺體3,且所述第一臺體3向上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2,且所述第一臺體3表面對稱焊接有4根扣眼針4,所述上模具的膠模凹槽1內還對稱設有3個圓形凹槽5,所述圓形凹槽5內設有固定柱6,所述圓形凹槽5旁邊設有第一定位柱7;
下模具的膠模凹槽1表面設有若干與所述第一通孔2位置上下對應的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通孔8內嵌入第二臺體9,所述第二臺體9為中間部位向四周均勻凸起的圓柱體,所述下模具的膠模凹槽1內還設有3個與所述固定柱6位置上下對應的圓柱形螺栓孔10,所述螺栓孔10旁邊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柱7位置上下對應的第二定位柱11。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2與所述第二通孔8直徑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模具材質為合金鋁。
一種制備玉石紐扣打孔膠模的模具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如下:
(1)將兩塊厚度大于20mm的合金鋁四周焊接在一起,使用線切割方式切割出若干通孔,即分別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再將焊接在一起的合金鋁切割開;
(2)上模具的制備:使用步驟(1)中的一塊合金鋁,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切割出膠模凹槽、圓形凹槽、固定柱、第一定位柱;利用鐵塊通過機加工加工出第一臺體,將第一臺體表面對稱焊接4根扣眼針,扣眼針為圓柱形,可通過機加工得到;將該第一臺體嵌入到第一通孔內,即可得到上模具;
(3)下模具的制備:使用步驟(1)中的另一塊合金鋁,利用數控機床加工切割出螺栓孔、第二定位柱;利用鐵塊通過機加工加工出第二臺體,將該第二臺體嵌入到第二通孔內,即可得到下模具。
利用上模具和下模具制備玉石紐扣打孔膠模的步驟如下:
(1)上膠模的制備步驟:
將一與膠模凹槽形狀匹配的鐵片置于上模具的膠模凹槽內,該鐵片上設有通孔,且通孔位置與形狀與上模具的第一臺體、固定柱匹配,使鐵片置于膠模凹槽內的三個第一定位柱上,向該上模具的膠模凹槽內澆筑聚氨酯,并將表面刮平,等待干燥后,脫模即為上膠模,如圖3所示;
(2)下膠模的制備步驟:
將一與膠模凹槽形狀匹配的鐵片上固定三根螺栓,該螺栓位置與下模具的膠模凹槽內的螺栓孔形狀和位置匹配,且該鐵片上設有通孔,且通孔位置與形狀與下模具的第二臺體上部分匹配,使鐵片置于膠模凹槽內的三個第二定位柱上,向該下模具的膠模凹槽內澆筑聚氨酯,并將表面刮平,等待干燥后,脫模即為下膠模,如圖4所示。
當對玉石紐扣進行打眼時,將紐扣原坯件置于下膠模上,將上膠模置于下膠模表面扣合,并通過定位孔定位,通過螺栓固定,使用水和碳化硅作為介質磨料,玉石紐扣在超聲波沖擊下成孔。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