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仿古式雙亭建筑。
背景技術:
:
古代亭臺建筑的樣式很多,古代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所以在建筑雙亭時,它的立柱一般采用石柱,亭頂一般采用木質結構支架。這樣的古代雙亭建筑使用壽命有限,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仿古雙亭建筑,它的立柱和亭頂支架均采用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結構更為穩定,使用壽命更長。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
仿古雙亭建筑,包括混凝土亭臺地基,在混凝土亭臺地基上澆注有鋼筋混凝土立柱,鋼筋混凝土立柱上澆注有混凝土亭頂支架,鋼筋混凝土立柱中具有立柱主鋼筋,立柱主鋼筋伸出鋼筋混凝土立柱的混凝土上表面與亭頂支架鋼筋固定在一起;
混凝土亭頂支架上建筑帶有亭瓦的亭頂,六根立柱澆注在混凝土亭臺地基上,每三根立柱支撐一個亭頂;
亭頂由亭瓦、亭頂中間柱、亭頂支撐長檐條和亭頂支撐短檐條組成,亭頂中間柱固定在混凝土亭頂支架的中部,亭頂支撐長檐條和亭頂支撐短檐條的一端均固定在亭頂中間柱上,亭頂支撐短檐條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條板上,連接條板位于二個亭頂的中部。
所述砌層固定在混凝土亭頂支架、亭頂支撐長檐條和亭頂支撐短檐條上,亭瓦砌在砌層的上表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的立柱和亭頂支架均采用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結構更為穩定,使用壽命更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鋼筋混凝土立柱立柱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立柱主鋼筋與亭頂支架鋼筋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4為二個亭頂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混凝土亭臺地基;2、鋼筋混凝土立柱;3、混凝土亭頂支架;4、亭頂;5、砌層。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圖1至4所示,仿古雙亭建筑,包括混凝土亭臺地基1,在混凝土亭臺地基1上澆注有鋼筋混凝土立柱2,鋼筋混凝土立柱2上澆注有混凝土亭頂支架3,鋼筋混凝土立柱2中具有立柱主鋼筋21,立柱主鋼筋21伸出鋼筋混凝土立柱2的混凝土上表面與亭頂支架鋼筋31固定在一起;
混凝土亭頂支架3上建筑帶有亭瓦41的亭頂4,六根立柱2澆注在混凝土亭臺地基1上,每三根立柱支撐一個亭頂4;
亭頂4由亭瓦41、亭頂中間柱42、亭頂支撐長檐條43和亭頂支撐短檐條44組成,亭頂中間柱42固定在混凝土亭頂支架3的中部,亭頂支撐長檐條43和亭頂支撐短檐條44的一端均固定在亭頂中間柱42上,亭頂支撐短檐條44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條板45上,連接條板45位于二個亭頂4的中部。
所述砌層5固定在混凝土亭頂支架3、亭頂支撐長檐條43和亭頂支撐短檐條44上,亭瓦41砌在砌層5的上表面。
工作原理:它的鋼筋混凝土立柱2和混凝土亭頂支架3均采用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結構更為穩定,使用壽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