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
背景技術:
一般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建筑物,摒棄了方盒子建筑,通過外觀來詮釋建筑美學。目前,玻璃幕墻作為外觀裝飾主要結構形式之一,其設計和施工對整個工程項目的安全、質量、造價等帶來較大影響,通過幕墻旋轉連接體系,可以減少受造型影響,玻璃附框開模種類,降低工程造價,還具有操作簡單、結構安全等特點,是值得研發和應用的一項新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該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其結構包括幕墻豎框和剛性墊框,
幕墻豎框上固定連接有剛性墊框,
剛性墊框的內表面設置為平整面,內表面與幕墻豎框外表面貼合,并通過螺絲固定連接;
剛性墊框的外表面的中心設置有與剛性墊框一體的中央螺拉座,中央螺拉座上開設置有螺拉孔,螺拉孔上穿接有螺拉栓,螺拉孔腔內設置有螺拉備母,螺拉栓的栓身貫穿壓板和墊環,螺拉栓的栓頭部壓接壓板,壓板壓接墊環,螺拉栓的栓身旋接螺拉備母,螺拉栓將壓板和墊環擠壓在中央螺拉座上;
中央螺拉座左右兩側的剛性墊框上分別設置有與中心支撐件一體的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
左幕墻內邊緣固定連接有左密封條,左密封條上固定連接有左開口框,左開口框開口朝右,左開口框的外框邊與左密封條固定連接,左開口框的內框邊內側面固定連接左三元乙丙膠條,左三元乙丙膠條設置有左凸狀嵌條,左凸狀嵌條穿接在左圓柱狀凸軌轉軸的平面座上的凹槽內,左圓柱狀凸軌轉軸鉸接在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內,左圓柱狀凸軌轉軸與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水平轉動鉸接;
右幕墻內邊緣固定連接有右密封條,右密封條上固定連接有右開口框,右開口框開口朝左,右開口框的外框邊與右密封條固定連接,右開口框的內框邊內側面固定連接右三元乙丙膠條,右三元乙丙膠條設置有右凸狀嵌條,右凸狀嵌條穿接在右圓柱狀凸軌轉軸的平面座上的凹槽內,右圓柱狀凸軌轉軸鉸接在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內,右圓柱狀凸軌轉軸與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水平轉動鉸接;
壓板的左端探入到左開口框開口內并壓接左開口框的內框邊;
壓板的右端探入到右開口框開口內并壓接右開口框的內框邊;
壓板的長度大于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和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之間的間距;
壓板轉動改變水平方向上的跨度來壓接左開口框的內框邊和右開口框的內框邊,調節左幕墻和右幕墻水平方向上的夾角。
壓板的兩端分別社有內翻限位鉤,
左開口框的內框邊右邊緣、右開口框的內框邊左邊緣分別設置有外翻限位鉤。
左幕墻和右幕墻靠近的邊緣處設置有壓接密封棒,壓接密封棒外側與左幕墻和右幕墻靠近的邊緣處填充有密封膠。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該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通過預制標準構件,可減少異形幕墻玻璃附框開模種類,操作簡便、易于施工安裝、實用型強等特點。該裝置構思巧妙、設計合理,便于施工質量控制,在幕墻施工和設計中勢必能夠得到廣泛應用。
該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通過轉軸旋轉,可以實現幕墻豎向龍骨與玻璃附框角度不一致時,進行調節,減少不同角度玻璃附框開模數量,安裝便捷。
旋轉軸與玻璃附框接觸部位三元乙丙膠條,滿足柔性連接和防水要求。
剛性墊框采用鋁合金材質,通過開模,設置圓形卡槽,剛性墊框用M6x25不銹鋼螺栓與幕墻豎框固定。
該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的轉動裝置有圓形轉軸和固定接觸裝置,圓形轉軸安裝在底座圓形卡槽內,通過調整轉軸方向,使得固定接觸面與玻璃附框處于平行水平面,用壓塊將將轉動裝置與玻璃及附框連接固定。
該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與幕墻骨架連接牢固,安全可靠,在安裝中可實現角度旋轉,安裝更為方便。
該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維護,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分別表示:
1、幕墻豎框,2、剛性墊框,3、螺絲,
4、中央螺拉座,5、螺拉孔,6、螺拉栓,7、螺拉備母,8、壓板,9、墊環,
10、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11、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
12、左幕墻,13、左密封條,14、左開口框,15、外框邊,16、內框邊,17、左三元乙丙膠條,18、左凸狀嵌條,19、左圓柱狀凸軌轉軸,20、凹槽,
21、右幕墻,22、右密封條,23、右開口框,24、右三元乙丙膠條,25、右凸狀嵌條,26、右圓柱狀凸軌轉軸,
27、內翻限位鉤,28、外翻限位鉤,
29、壓接密封棒,30、密封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種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作以下詳細說明。
如附圖所示,本發明的可旋轉幕墻連接體系,其結構包括幕墻豎框1和剛性墊框2,
幕墻豎框1上固定連接有剛性墊框2,
剛性墊框2的內表面設置為平整面,內表面與幕墻豎框1外表面貼合,并通過螺絲3固定連接;
剛性墊框2的外表面的中心設置有與剛性墊框一體的中央螺拉座4,中央螺拉座4上開設置有螺拉孔5,螺拉孔5上穿接有螺拉栓6,螺拉孔腔內設置有螺拉備母7,螺拉栓6的栓身貫穿壓板8和墊環9,螺拉栓6的栓頭部壓接壓板8,壓板8壓接墊環9,螺拉栓6的栓身旋接螺拉備母7,螺拉栓6將壓板8和墊環9擠壓在中央螺拉座4上;
中央螺拉座4左右兩側的剛性墊框2上分別設置有與中心支撐件一體的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10、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11;
左幕墻12內邊緣固定連接有左密封條13,左密封條13上固定連接有左開口框14,左開口框開口朝右,左開口框的外框邊15與左密封條固定連接,左開口框的內框邊16內側面固定連接左三元乙丙膠條17,左三元乙丙膠條17設置有左凸狀嵌條18,左凸狀嵌條18穿接在左圓柱狀凸軌轉軸19的平面座上的凹槽20內,左圓柱狀凸軌轉軸19鉸接在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10內,左圓柱狀凸軌轉軸與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水平轉動鉸接;
右幕墻21內邊緣固定連接有右密封條22,右密封條22上固定連接有右開口框23,右開口框23開口朝左,右開口框的外框邊與右密封條固定連接,右開口框的內框邊內側面固定連接右三元乙丙膠條24,右三元乙丙膠條設置有右凸狀嵌條25,右凸狀嵌條25穿接在右圓柱狀凸軌轉軸26的平面座上的凹槽內,右圓柱狀凸軌轉軸26鉸接在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11內,右圓柱狀凸軌轉軸與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水平轉動鉸接;
壓板8的左端探入到左開口框開口內并壓接左開口框的內框邊;
壓板8的右端探入到右開口框開口內并壓接右開口框的內框邊;
壓板8的長度大于左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和右圓柱面水平轉動鉸接軌道槽之間的間距;
壓板8轉動改變水平方向上的跨度來壓接左開口框的內框邊和右開口框的內框邊,調節左幕墻12和右幕墻21水平方向上的夾角。
壓板8的兩端分別社有內翻限位鉤27,
左開口框的內框邊右邊緣、右開口框的內框邊左邊緣分別設置有外翻限位鉤28。
左幕墻和右幕墻靠近的邊緣處設置有壓接密封棒29,壓接密封棒外側與左幕墻和右幕墻靠近的邊緣處填充有密封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