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砌體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砌筑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砌體結構普遍采用砌塊與砂漿的施工方法。由于砌筑工程是一項純手工作業,其質量波動大,無法有效保證。大量存在砌體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灰縫不飽滿、厚度不符合要求等情況,嚴重影響砌體的質量與使用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砌體灰縫質量好且砌體平整的砌筑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為:
一種砌筑裝置,它包括水平灰縫裝置和豎向灰縫裝置,所述水平灰縫裝置包括兩條相對設置的滑軌、兩個第一調節框、兩個第一緊固件及刮灰板;所述兩條滑軌沿砌體的水平方向分別設置于所述砌體的兩側,所述兩條滑軌的底部可相對于所述砌體沿水平方向滑動,所述兩條滑軌的內側均設置有滑槽,所述刮灰板可在滑槽內沿水平方向滑動,兩個第一調節框的一側分別與其中一條滑軌的兩端卡固連接,兩個第一調節框的另一側均設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兩個第一緊固件分別穿設于兩個第一定位槽與另一條滑軌固定連接,所述刮灰板的底部距離砌體水平面的高度為水平砂漿灰縫的標準厚度,所述豎向灰縫裝置圍繞設置于一塊砌體立面的上側和左右側,所述豎向灰縫裝置的內壁與砌體立面之間構成填漿槽,所述填漿槽的高度為豎直砂漿灰縫的標準厚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豎向灰縫裝置包括第二調節框、第二緊固件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相互垂直連接的調節板及定位板,所述調節板上設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緊固件穿設于所述第二定位槽與第二調節框連接,所述第二調節框與所述定位板分別設置于一塊砌體立面的左側和右側。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平灰縫裝置還包括分別設置于兩條滑軌外表面的兩個把手。
上述方案中,所述兩條滑軌與砌體相接觸的摩擦面以及刮灰板與滑槽相接觸的摩擦面均設置有耐磨層。
所述的砌筑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兩條相對設置的滑軌沿砌體的水平方向分別設置于所述砌體的兩側;
2)將兩個第一調節框的一側分別與其中一條滑軌的兩端卡固連接,同時根據砌塊的尺寸調節兩個第一緊固件穿設于兩個第一定位槽的位置并將兩個第一調節框的另一側與另一條滑軌固定連接;
3)將刮灰板安裝于所述兩條滑軌的滑槽內;
4)在基層鋪設砂漿;
5)放置第一塊砌體,緊貼砌體立面放置豎向水平灰縫裝置,將砂漿鋪設于填漿槽內;
6)放置第二塊砌體,放置完畢后,向上抽出豎向灰縫裝置,并將豎向灰縫裝置移到第二塊砌體立面設置,將砂漿鋪設于填漿槽內;
7)重復步驟6)直到本層砌塊豎向灰縫砌筑完畢;
8)鋪設完第一層砌塊后,將水平灰縫裝置放置于砌體頂面,推動兩條滑軌移動,如有阻礙,則阻礙處墻體不平整,需進行整修,若滑動無障礙,則墻體平整度符合要求;
9)將刮灰板推到端部,并將砂漿放置在刮灰板前,推動刮灰板,砂漿沿槽平鋪,待刮灰板推到另一端后,清除余漿;
10)將水平灰縫裝置推動到水平方向的下一段,重復步驟9),直到本層砌體水平砂漿鋪設完畢;
11)重復步驟5)至10),直至整面墻體砌筑完畢。
上述方案中,步驟8)中推動兩條滑軌移動的步驟中是通過推動設置于兩條滑軌外表面的兩個把手來推動兩條滑軌移動。
上述方案中,所述豎向灰縫裝置包括第二調節框、第二緊固件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相互垂直連接的調節板及定位板,所述調節板上設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緊固件穿設于所述第二定位槽與第二調節框連接,所述調節框與所述定位板分別設置于一塊砌體立面的左側和右側。
上述方案中,步驟5)中緊貼砌體立面放置豎向水平灰縫裝置的步驟中還包括根據砌塊的尺寸調節第二緊固件穿設于第二定位槽的位置并將第二調節框與定位件固定連接的步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有效控制砌體平整度、灰縫飽滿度、厚度均一,操作簡便,對操作人員技術依賴小,填補了砌體施工設備這一領域的空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砌筑裝置的使用狀態圖。
圖2為圖1中的水平灰縫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圖1中的豎向灰縫裝置的側視圖。
圖4為圖1中的水平灰縫裝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如圖1至圖4所示,其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砌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它包括水平灰縫裝置和豎向灰縫裝置5。
該水平灰縫裝置包括兩條相對設置的滑軌1、兩個第一調節框2、兩個第一緊固件3、刮灰板4、兩個把手6及耐磨層7。兩條滑軌1沿砌體的水平方向分別設置于砌體的兩側。兩條滑軌1的底部可相對于砌體沿水平方向滑動。兩條滑軌1的內側均設置有滑槽。刮灰板4可在滑槽內沿水平方向滑動。兩個第一調節框2的一側分別與其中一條滑軌1的兩端卡固連接,兩個第一調節框2的另一側均設置有第一定位槽8,兩個第一緊固件3分別穿設于兩個第一定位槽8與另一條滑軌1固定連接。刮灰板4的底部距離砌體水平面的高度為水平砂漿灰縫的標準厚度。兩個把手6分別設置于兩條滑軌1外表面。兩條滑軌1與砌體相接觸的摩擦面以及刮灰板4與滑槽相接觸的摩擦面均設置有耐磨層7。
豎向灰縫裝置5圍繞設置于一塊砌體立面的上側和左右側,豎向灰縫裝置5的內壁與砌體立面之間構成填漿槽14,填漿槽14的高度為豎直砂漿灰縫的標準厚度。在本實施例中,豎向灰縫裝置5包括第二調節框9、第二緊固件10和定位件,定位件包括相互垂直連接的調節板11及定位板12,調節板11上設置有第二定位槽13,第二緊固件10穿設于第二定位槽13與第二調節框9連接,第二調節框9與定位板12分別設置于一塊砌體立面的左側和右側。
本實施例還包括該砌筑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兩條相對設置的滑軌1沿砌體的水平方向分別設置于砌體的兩側;
2)將兩個第一調節框2的一側分別與其中一條滑軌1的兩端卡固連接,同時根據砌塊的尺寸調節兩個第一緊固件3穿設于兩個第一定位槽8的位置并將兩個第一調節框2的另一側與另一條滑軌1固定連接;
3)將刮灰板4安裝于所述兩條滑軌1的滑槽內;
4)在基層鋪設砂漿;
5)放置第一塊砌體,緊貼砌體立面放置豎向水平灰縫裝置5,將砂漿鋪設于填漿槽內;
6)放置第二塊砌體,放置完畢后,向上抽出豎向灰縫裝置5,并將豎向灰縫裝置5移到第二塊砌體立面設置,將砂漿鋪設于填漿槽內;
7)重復步驟6)直到本層砌塊豎向灰縫砌筑完畢;
8)鋪設完第一層砌塊后,將水平灰縫裝置放置于砌體頂面,推動兩條滑軌1移動,如有阻礙,則阻礙處墻體不平整,需進行整修,若滑動無障礙,則墻體平整度符合要求;
9)將刮灰板4推到端部,并將砂漿放置在刮灰板4前,推動刮灰板4,砂漿沿槽平鋪,待刮灰板4推到另一端后,清除余漿;
10)將水平灰縫裝置推動到水平方向的下一段,重復步驟9),直到本層砌體水平砂漿鋪設完畢;
11)重復步驟5)至10),直至整面墻體砌筑完畢。
在本實施例中,步驟8)中推動兩條滑軌1移動的步驟中是通過推動設置于兩條滑軌1外表面的兩個把手6來推動兩條滑軌1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步驟5)中緊貼砌體立面放置豎向水平灰縫裝置5的步驟中還包括根據砌塊的尺寸調節第二緊固件10穿設于第二定位槽13的位置并將第二調節框9與定位件固定連接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