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材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樓房的保溫方法多為在墻體外粘貼保溫一體板,而保溫一體板的安裝技術卻有待改進。
傳統的保溫一體板的安裝主要通過兩種方式;
第一種安裝方法:在墻體與保溫一體板(即傳統保溫一體板主要由外層的裝飾板以及內層的保溫板兩個主要部分構成)之間通過粘結劑連接到墻體上,進而實現將保溫一體板與墻體固定。即將保溫一體板用粘結劑粘貼在外墻上,這種方法粘貼不牢,適用一段時間后,粘結劑粘度降低,保溫層仍會脫落;
第二種安裝方法:利用錨固件將保溫一體板安裝在墻上;即使用錨固件將保溫一體板固定在外墻上,但是現有的錨固件結構(例如:單一l型連接件配合螺栓進行固定)上仍然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如固定效果差,裝配工藝復雜等,故仍然需要對現有的錨固件結構進行進一步改進。
因此,傳統的掛件保溫墻,其墻體結構無法令人滿意,其質量較差;同時其傳統施工方式大幅度的降低了施工速度,施工效率相當低下。
綜上,如何克服傳統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的上述技術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制造若干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以及若干個掛件組件;
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橫向排列鋪設施工,并在每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連接掛件組件,在每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連接掛件組件并固定在墻體上形成第一層基礎結構,并預留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
在第一層基礎結構上,從第二層開始利用掛件組件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自下而上依次順序安裝;即將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直接插接到前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預留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上,并同時預留后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為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安裝準備;重復循環實施該步驟,安裝順序后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制造若干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在外層上設置裝飾板,在內層設置保溫板,且兩者之間安裝設置四個h形連接件,并通過四個連接栓形成一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具體包括如下操作步驟:
制造一塊裝飾板,一塊保溫板,四個h形連接件以及四個連接栓;其中,所述h形連接件具體包括長板部和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槽壁連接在所述長板部表面上兩者連接組成橫截面為“h”形形狀的連接件,且所述長板部上設置有通孔;
在裝飾板的內側面上的四個邊角位置處各加工一個安裝孔,共計形成四個安裝孔;
將四個h形連接件均插入安裝在外層的裝飾板與內層的保溫板之間,且四個h形連接件兩兩一組,分別位于所述裝飾板的頂部內側以及底部內側;使位于頂部內側的兩個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呈豎直向上方向開口,位于底部內側的兩個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呈豎直向下開口;在同一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與底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沿著所述裝飾板中垂線呈鏡像對稱設置;
將四個連接栓套接有環形錨固件的一端固定在裝飾板的安裝孔內,將連接栓的另一端膨脹穿過h形連接件的通孔并連接到所述保溫板內層中,實現四個連接栓將裝飾板的四個邊角與對應的保溫板的邊角實施固定連接,形成一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且四個連接栓、裝飾板上的四個安裝孔、四個h形連接件上的通孔均一一對應設置。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裝飾板的內側面上的四個邊角位置處各加工一個安裝孔時,具體需要完成如下步驟:
在裝飾板的內側面上的四個邊角位置處,由裝飾板的內層到裝飾板的外層作為加工方向加工安裝孔;
且對于每個所述安裝孔的均沿其加工方向上的深度變深而孔徑內徑逐漸變大。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制造若干個掛件組件,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制造掛件組件的具體結構,即制造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l型連接件、螺栓組件以及膨脹錨固件;
其中,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包括頂端設置的兩個側翼和底端設置的一個豎片部,兩個所述側翼和所述豎片部連接呈“t”型形狀;其中兩個側翼分別為第一側翼和第二側翼。
其中,所述l型連接件包括位于頂端的第一片部和位于底端的第二片部,所述第一片部和所述第二片部連接呈“l”型形狀,且所述第一片部和所述第二片部都設置有腰型孔。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橫向排列鋪設施工,并在每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連接掛件組件,在每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連接掛件組件并固定在墻體上形成第一層基礎結構,并預留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具體包括如下安裝步驟:
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橫向排列鋪設施工;
對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進行固定,包括步驟:在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下方的墻體處鉆設有兩個底部鉆孔;先通過膨脹錨固件穿過l型連接件的底端的第二片部將l型連接件固定連接在墻體的底部鉆孔內;在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插接一個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頂端的一側翼;將l型連接件的頂端貼合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底端豎片部上,然后通過螺栓組件依次穿過l型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片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底端豎片部連接到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保溫板的內層上;
對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進行固定,包括步驟:在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上方的墻體上分別鉆設兩個頂部鉆孔;在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內插接安裝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側翼,將l型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片部貼合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底端的豎片部上,然后通過螺栓組件依次穿過l型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片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底端的豎片部,且所述l型連接件的底端的第二片部連接膨脹錨固件,通過所述膨脹錨固件將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固定連接在墻體的頂部鉆孔上;同時預留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二側翼。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第一層基礎結構上,從第二層開始利用掛件組件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自下而上依次順序安裝;即將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直接插接到前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預留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上,并同時預留后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為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安裝準備;重復循環實施該步驟,安裝順序后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在安裝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時,將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直接插接到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上方預留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二側翼內,并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相對位置;
對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上方的墻體上分別鉆設兩個頂部鉆孔;在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內插接安裝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側翼,將l型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片部貼合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底端的豎片部上,然后通過螺栓組件依次穿過l型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片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底端的豎片部,且所述l型連接件的底端的第二片部連接膨脹錨固件,通過所述膨脹錨固件將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固定連接在墻體的頂部鉆孔上;同時預留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二側翼;
然后以此類推,在安裝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時,將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直接插接到前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上方預留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二側翼內,并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相對位置;
對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上方的墻體上分別鉆設兩個頂部鉆孔;在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內插接安裝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側翼,將l型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片部貼合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底端的豎片部上,然后通過螺栓組件依次穿過l型連接件的頂端的第一片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底端的豎片部,且所述l型連接件的底端的第二片部連接膨脹錨固件,通過所述膨脹錨固件將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固定連接在墻體的頂部鉆孔上;同時預留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二側翼;為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安裝準備,最終形成所述掛件保溫墻。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相對位置,包括如下步驟:
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上、下的相對位置;
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的長度小于所述h形連接件凹槽部的長度;且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二側翼的長度小于所述h形連接件凹槽部的長度;
通過調整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以及第二側翼在所述h形連接件凹槽部內的長度,實現對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側翼插入所述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深度進行調節,進而實現調節h形連接件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上、下相對位置。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相對位置,包括如下步驟:
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左、右的相對位置;
通過調整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以及第二側翼在所述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內的橫向位置,進而實現調節h形連接件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左、右相對位置。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相對位置,包括如下步驟:
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前、后的相對位置;
所述l型連接件上的第一片部貼合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所述l型連接件上的第二片部貼合所述墻體;
通過調整所述l型連接件的所述第一片部的腰型孔與所述h形連接件的相對位置,進而實現對外層的裝飾板距離墻體的前后位置進行粗調節;
且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的厚度與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二側翼的厚度相等,且均小于所述h形連接件凹槽部的槽內高度;通過調整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以及第二側翼在所述h形連接件凹槽部內的高度位置,實現調節h形連接件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前、后相對位置,進而實現對外層的裝飾板距離墻體的前后位置進行精調節。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在制造若干個掛件組件時,還包括如下步驟:
根據不同結構的墻體,適應采用不同的安裝膨脹錨固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若所述墻體為混凝土層墻體,則所述膨脹錨固件具體選擇使用膨脹螺栓;若所述墻體為膨脹加氣塊墻體,則所述膨脹錨固件具體選擇使用自打結螺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的優點在于: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分析上述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的主要施工步驟可知:上述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其主要三大步驟完成;
即制造若干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以及若干個掛件組件;
在墻體上利用多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橫向施工建設第一層基礎結構;即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橫向排列鋪設施工,并在每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連接掛件組件,在每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連接掛件組件并固定在墻體上形成第一層基礎結構,并預留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
在第一層基礎結構上,從第二層開始利用掛件組件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自下而上依次順序安裝;即將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直接插接到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預留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上,并同時預留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以此類推,安裝順序第三層及以上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
很顯然,本發明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的上述設計,提出了全新的保溫一體板單元以及全新的掛件組件的設計,同時創新了施工操作方法;改善了固定效果,裝配工藝,使其墻體結構質量更強;同大幅度增加了施工速度,顯著地提升了施工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的步驟s100在具體實施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的步驟s200在具體實施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的步驟s300在具體實施的流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第一層的底部掛件組件最終安裝狀態;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第一層的頂部掛件組件第一中間安裝狀態;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第一層的頂部掛件組件第二中間安裝狀態;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第一層的頂部掛件組件第三中間安裝狀態;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第一層的頂部掛件組件最終安裝狀態;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第二層的頂部掛件組件安裝中間狀態;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第二層的底部掛件組件的最終安裝狀態;
圖12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與掛件組件的局部放大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圖1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中的h形連接件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的掛件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安裝位置調整的簡要說明圖。
標號:
掛件組件a;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側翼11;豎片部12;l型連接件2;第一片部21;第二片部22;螺栓組件3;膨脹錨固件4;
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裝飾板b1;保溫板b2;h形連接件b3;長板部b4;凹槽部b5;連接栓b6;
墻體c。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的詞語,其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0、制造若干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以及若干個掛件組件a;(其中,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具體結構參見圖13、圖14;掛件組件a的具體結構參見圖15);
步驟s200、將多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橫向排列鋪設施工,并在每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底部連接掛件組件a,在每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頂部連接掛件組件a并固定在墻體c上形成第一層基礎結構,并預留第一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頂部的掛件組件a的一側翼(另參見圖5);
步驟s300、在第一層基礎結構上,從第二層開始利用掛件組件a將多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自下而上依次順序安裝;即將第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底部直接插接到第一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頂部預留的掛件組件a的一側翼上,并同時預留第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頂部的掛件組件a的一側翼,為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安裝準備;循環實施上述第三步驟,安裝順序第三層及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上述步驟s300是具體的技術描述,以當前層為第二層為例說明(另參見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以及圖12)。
概括的技術描述是,將當前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直接插接到前一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預留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上,并同時預留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為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安裝準備;重復循環實施該步驟,安裝順序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
很顯然,本發明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的上述設計,提出了全新的保溫一體板單元以及全新的掛件組件的設計,同時創新了施工操作方法;改善了固定效果,裝配工藝,使其墻體結構質量更強;同大幅度增加了施工速度,顯著地提升了施工效率。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的具體構造以及具體技術效果做一下詳細的說明:
在步驟s100中;制造若干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具體包括如下步驟:(其中,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具體結構參見圖13、圖14);
在外層上設置裝飾板b1,在內層設置保溫板b2,且兩者之間安裝設置四個h形連接件b3,并通過四個連接栓b6形成一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具體包括如下操作步驟,參見圖2:
步驟s101、制造一塊裝飾板b1,一塊保溫板b2,四個h形連接件b3以及四個連接栓b6;其中,所述h形連接件b3具體包括長板部b4和凹槽部b5;所述凹槽部b5的槽壁連接在所述長板部b4表面上兩者連接組成橫截面為“h”形形狀的連接件,且所述長板部上設置有通孔;
步驟s102、在裝飾板b1的內側面上的四個邊角位置處各加工一個安裝孔,共計形成四個安裝孔;
步驟s103、將四個h形連接件b3均插入安裝在外層的裝飾板b1與內層的保溫板b2之間,且四個h形連接件b3兩兩一組,分別位于所述裝飾板b1的頂部內側以及底部內側;使位于頂部內側的兩個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呈豎直向上方向開口,位于底部內側的兩個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呈豎直向下開口;在同一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頂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b3與底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b3沿著所述裝飾板b1中垂線呈鏡像對稱設置;
步驟s104、將四個連接栓b6套接有環形錨固件的一端固定在裝飾板的安裝孔內,將連接栓b6的另一端膨脹穿過h形連接件b3的通孔并連接到所述保溫板b2內層中,實現四個連接栓b6將裝飾板b1的四個邊角與對應的保溫板b2的邊角實施固定連接,形成一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且四個連接栓b6、裝飾板b1上的四個安裝孔、四個h形連接件b3上的通孔均一一對應設置。
在上述步驟s102中;在裝飾板的內側面上的四個邊角位置處各加工一個安裝孔時,具體需要完成如下步驟:
在裝飾板b1的內側面上的四個邊角位置處,由裝飾板b1的內層到裝飾板b1的外層作為加工方向加工安裝孔;且對于每個所述安裝孔的均沿其加工方向上的深度變深而孔徑內徑逐漸變大。
在上述步驟s100中;制造若干個掛件組件,具體包括如下步驟:(掛件組件a的具體結構參見圖15);
制造掛件組件a的具體結構,即制造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l型連接件2、螺栓組件3以及膨脹錨固件4;
其中,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包括頂端設置的兩個側翼11和底端設置的一個豎片部12,兩個所述側翼11和所述豎片部12連接呈“t”型形狀;其中兩個側翼11分別為第一側翼和第二側翼。
其中,所述l型連接件2包括位于頂端的第一片部21和位于底端的第二片部22,所述第一片部21和所述第二片部22連接呈“l”型形狀,且所述第一片部21和所述第二片部22都設置有腰型孔;
即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掛件組件包括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l型連接件、螺栓組件以及膨脹錨固件;與此同時,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涉及到的“制造”,這里說的是制造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制造該掛件組件;上述掛件組件也可以是通過其他廠商購買獲得,也可以是自己制造獲得。
舉例說明:上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l型連接件、螺栓組件以及膨脹錨固件,其中既包括特殊設計的零件,也包括工業標準件;該工業標準件則不需要特定的安排和設計。例如:螺栓組件以及膨脹錨固件。
在步驟s200中;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橫向排列鋪設施工,并在每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連接掛件組件,在每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連接掛件組件并固定在墻體上形成第一層基礎結構,并預留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具體包括如下安裝步驟:步驟圖可參見圖3,詳細的安裝效果圖可以參見圖5;
步驟s201、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橫向排列鋪設施工;
步驟s202、對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底部進行固定,包括步驟:在第一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下方的墻體處鉆設有兩個底部鉆孔;先通過膨脹錨固件4穿過l型連接件2的底端的第二片部22將l型連接件2固定連接在墻體c的底部鉆孔內;在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底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插接一個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頂端的一側翼11;將l型連接件2的頂端貼合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底端豎片部12上,然后通過螺栓組件3依次穿過l型連接件2的頂端的第一片部21、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底端豎片部12連接到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保溫板b2的內層上;
步驟s203、對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頂部進行固定,包括步驟:在第一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上方的墻體上分別鉆設兩個頂部鉆孔;在第一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頂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內插接安裝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頂端的第一側翼,將l型連接件2的頂端的第一片部21貼合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底端的豎片部12上,然后通過螺栓組件3依次穿過l型連接件2的頂端的第一片部21、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底端的豎片部12,且所述l型連接件2的底端的第二片部22連接膨脹錨固件4,通過所述膨脹錨固件4將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頂部固定連接在墻體的頂部鉆孔上;同時預留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頂部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二側翼。
在步驟300中;在第一層基礎結構上,從第二層開始利用掛件組件將多塊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自下而上依次順序安裝;即將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底部直接插接到前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預留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上,并同時預留后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頂部的掛件組件的一側翼,為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安裝準備;重復循環實施該步驟,安裝順序后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具體包括如下步驟;步驟圖可參見圖4,詳細的安裝效果圖可以參見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
步驟s301、在安裝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時,將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底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直接插接到第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上方預留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二側翼內,并調整h形連接件b3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對位置;
步驟s302、對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上方的墻體c上分別鉆設兩個頂部鉆孔;在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頂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內插接安裝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頂端的第一側翼,將l型連接件2的頂端的第一片部21貼合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底端的豎片部12上,然后通過螺栓組件3依次穿過l型連接件2的頂端的第一片部21、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底端的豎片部12,且所述l型連接件2的底端的第二片部22連接膨脹錨固件4,通過所述膨脹錨固件4將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頂部固定連接在墻體c的頂部鉆孔上;同時預留第二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頂部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二側翼;
步驟s303、然后以此類推,在安裝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時,將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底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直接插接到前一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上方預留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二側翼內,并調整h形連接件b3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對位置;(可以同時參見圖16,其還同時示意了空間直角坐標系x、y、z分別代表三個空間軸);
步驟s304、對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上方的墻體c上分別鉆設兩個頂部鉆孔;在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頂部內側的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內插接安裝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頂端的第一側翼,將l型連接件2的頂端的第一片部21貼合在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底端的豎片部12上,然后通過螺栓組件3依次穿過l型連接件2的頂端的第一片部21、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底端的豎片部12,且所述l型連接件2的底端的第二片部22連接膨脹錨固件4,通過所述膨脹錨固件4將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的頂部固定連接在墻體c的頂部鉆孔上;同時預留當前層的所述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頂部的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二側翼;為后續層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b安裝準備,最終形成所述掛件保溫墻。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上、下的相對位置,包括如下步驟:
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一側翼的長度小于所述h形連接件凹槽部的長度;且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二側翼的長度小于所述h形連接件b3凹槽部b5的長度;
通過調整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一側翼以及第二側翼在所述h形連接件b3凹槽部b5內的長度,實現對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側翼11插入所述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深度進行調節,進而實現調節h形連接件b3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上、下相對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參見圖12可知,因為上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的長度小于h形連接件凹槽部的長度(即圖12中,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在凹槽部內上下留有間隙);與此同時,該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二側翼的長度小于h形連接件凹槽部的長度;這樣一來,由于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兩個側翼在實際安裝時是豎直方向安裝的,所以通過上下調節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高度,即可以改變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兩個側翼伸入到對應的h形連接件凹槽部的長度位置;所以說,通過上述的技術手段(即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側翼插入所述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深度進行調節)進而達到調節h形連接件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上、下相對位置變化的目的(即實際上也是調整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側翼在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內的豎直方向位置;如圖16中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上、下平移等同于圖16中的z軸平行方向的平移移動)。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左、右的相對位置,包括如下步驟:
通過調整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一側翼以及第二側翼在所述h形連接件b3的凹槽部b5內的橫向位置,進而實現調節h形連接件b3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左、右相對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參見圖16可知,因為上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兩個側翼插到了h形連接件凹槽部內,因此可以調整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以及第二側翼在所述h形連接件的凹槽部內的橫向位置;通過上述的技術手段進而達到調節h形連接件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左、右相對位置變化的目的;如圖16中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左、右平移等同于圖16中的x軸平行方向的平移移動。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前、后的相對位置,包括如下步驟:
所述l型連接件2上的第一片部21貼合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所述l型連接件2上的第二片部22貼合所述墻體c;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位置關系中的“前”特指的是墻面內層方向,其中的“后”特指的是墻面外層方向。
通過調整所述l型連接件2的所述第一片部21的腰型孔與所述h形連接件b3的相對位置,進而實現對外層的裝飾板距離墻體的前后位置進行粗調節;
且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一側翼的厚度與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二側翼的厚度相等,且均小于所述h形連接件b3凹槽部b5的槽內高度(即凹槽部在高度方向與內部插接的側翼之間存在間隙);通過調整所述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的第一側翼以及第二側翼在所述h形連接件b3凹槽部b5內的高度位置,實現調節h形連接件b3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前、后相對位置,進而實現對外層的裝飾板距離墻體的前后位置進行精調節。
需要說明的是,很顯然,前后位置的調節變化最終反應到在實際技術中,即為最外層的裝飾板的平整度的變化;如圖16中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1前、后平移等同于圖16中的y軸平行方向的平移移動;
所以說,通過調整l型連接件的第一片部的腰型孔與h形連接件的相對位置,進而可以實現對外層的裝飾板距離墻體的前后位置進行粗調節(即是一種粗放的調節手段);
另外,通過調整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第一側翼以及第二側翼在h形連接件凹槽部內的高度位置(即在圖16中為y軸方向的變化,從而到達前后調節的目的),最終可以實現對外層的裝飾板距離墻體的前后位置進行精調節(即是一種精密的微小位置變化的調節手段)。綜上,通過上述的技術手段進而達到相對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前、后相對位置變化,進而實現對外層的裝飾板距離墻體的前后位置進行精調節以及粗調節,這樣就可以保證掛件保溫墻的最外層的裝飾板的平整度,增強墻體美觀度,增強墻體整體性能。
在步驟s100中,在制造若干個掛件組件時,還包括如下步驟:
根據不同結構的墻體,適應采用不同的安裝膨脹錨固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若所述墻體為混凝土層墻體,則所述膨脹錨固件具體選擇使用膨脹螺栓;若所述墻體為膨脹加氣塊墻體,則所述膨脹錨固件具體選擇使用自打結螺栓。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方面的技術優勢:
一、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其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的結構設計更合理;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中涉及的掛件組件以及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內部的各個裝置結構之間的連接關系以及位置關系都有合理的布局設計;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其技術構造更先進,設計的構造更合理。本發明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的上述設計,提出了全新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以及全新的掛件組件的設計,同時創新了施工操作方法。
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采用了快速直接的操作方式,整個施工過程中,操作方式更加簡便,更加快速,施工效率更高(經過統計,原有傳統的施工方式工人每天施工面積是幾平米,但是應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其施工效率更高,工人每天施工面積可以達到幾十平米),因此其施工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在快速高效施工的同時,也改善了固定效果,裝配工藝,使其墻體結構質量更強;
四、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其采用的掛件組件與一體化裝飾板單元配合連接方式更加新穎,安全性好,可靠性更高,因此其也進一步地增強掛件保溫墻的整體穩定性以及整體可靠性。
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可以在施工過程中對一體化裝飾板單元的安裝位置進行實時調節和調整,其幾乎可以實現一體化裝飾板單元與掛件組件之間相對安裝位置多個方向中任意方向的調整(即通過調整h形連接件與t型內面方向連接件的相對位置實現)。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其安裝適應性更高,可以適應加工不同厚度的,甚至是不同尺寸規格的一體化裝飾板單元,所以說該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其實用性也更強。
基于以上諸多顯著的技術優勢,本發明提供的內嵌式掛件保溫墻施工方法必將帶來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