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套筒預埋式后澆樓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方式日漸靈活多變,作為一種常見的改造方式,后澆樓板在現代住宅建筑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后澆樓板技術方法的經濟和實用性直接關系到施工方法質量的好壞。因此,如何實現整個后澆樓板施工過程的簡便、經濟和實用是一項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
目前后澆樓板施工方法主要有植筋式施工方法,一期結構預留鋼筋式施工方法。其主要技術難點包括:后澆樓板的模板支撐問題、后置鋼筋的錨固問題、新舊混凝土交接部的滲漏問題等。
針對后澆樓板模板支撐問題,傳統采用的方法有滿堂腳手架支撐、角鋼臨時支撐、角鋼和預制樓承板支撐。滿堂腳手架支撐方法由于要逐層搭設并澆筑,養護混凝土,每一層都有支模拆模的過程,工期費時較長,施工進度慢;且后澆樓板時施工電梯均已拆除,鋼管腳手架的垂直運輸難度大;優點是造價低。角鋼臨時支撐方法用角鋼代替滿堂腳手架來固定模板和承受荷載,施工速度較快;適用于跨度較小的樓板,如果后澆樓板跨度較大,則需采用額外支撐;材料輕便簡單,運輸難度小,造價較低。對于角鋼和預制樓承板支撐方法,由于預制樓承板本身即是一種模板,無需拆模,故施工速度較快;同樣適用跨度較小的樓板,如果后澆樓板跨度較大,則需采用額外支撐;缺點在于防火防銹要求較高,造價較高
對于后置鋼筋的錨固問題,植筋式施工方法成功解決了鋼筋的錨固問題,但有相應的缺陷:與植筋材料(錨固膠)關聯度非常大,受力狀態復雜,施工質量參差不齊難以管控,造價較高,且鉆孔會對原結構造成損壞。一期結構預留鋼筋式施工方法也解決了錨固問題,而其局限性在于從原有結構中鑿出預埋鋼筋,會經歷一個掰彎再掰直的過程,會造成難以控制、不可消除的疲勞損傷并對后澆樓板造成質量和安全隱患。
對于新舊混凝土交接部的滲漏問題,植筋式和預留鋼筋式施工方法在防滲漏方面作用較小,沒有很好解決該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方法的不足,將預埋套筒技術應用到建筑結構后澆樓板施工技術當中,提供一種套筒預埋式后澆樓板的施工方法,該方法能靈活應用各模板的支撐方法,成功解決鋼筋錨固問題、新舊混凝土交接部防水問題,具有較快的施工效率以及較好的經濟性。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法實現:一種套筒預埋式后澆樓板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搭建一期結構的模板。
(2)根據后澆樓板的圖紙要求,在模板上定位預埋件的位置,并在定位處安裝橡膠條。
(3)綁扎一期結構的梁鋼筋。
(4)將預埋錨筋的螺紋端與預埋套筒的一端進行旋接,然后用螺絲擰入預埋套筒的另一端,構成預埋件;
(5)預埋套筒的擰入螺絲的一端插入橡膠條中,在同一排上的預埋件之間用固定鋼筋焊接而成,相鄰的固定鋼筋通過附加鋼筋焊接相連,預埋件與一期結構中綁扎好的梁鋼筋中的梁箍筋焊接。
(6)澆筑一期結構的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拆除模板。
(7)從混凝土上卸下橡膠條,在混凝土上形成兩道凹槽,取下預埋套筒的螺絲;
(8)用后澆樓板的縱向鋼筋連接在一個方向上相對布置的預埋套筒,用橫向鋼筋連接在另一方向上相對布置的預埋套筒,其中一個方向和另一方向相互垂直;
(9)綁扎后澆樓板的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
(10)完成后澆樓板混凝土的澆筑。
進一步的,預埋件由預埋錨筋、預埋套筒和螺絲組成,預埋錨筋的一端設置螺栓錨頭,預埋錨筋的螺紋端與預埋套筒的一端進行旋接,螺絲擰入預埋套筒的另一端;所述預埋套筒為直螺紋套筒。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各種模板支撐方法都適用于本施工方法,施工過程較為靈活。
2、機械連接作為一種可靠的連接方式和預埋鋼筋的錨頭提供了可靠的錨固作用,滿足后置鋼筋的錨固要求,同時也避免了鑿用預留鋼筋的疲勞強度損失隱患,是一種健康的施工方法。
3、在新舊結構交界面形成了兩道凹槽,因此很好地解決了接縫處的滲漏問題;
4、預埋套筒工法的大部分工作可通過工廠式預制完成,在后澆樓板施工過程中只需將后置鋼筋與預埋錨具旋接即可,并且可以立即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可以大幅提高后澆樓板的施工速度。
5、本發明相較于植筋方法節約鋼材,更為經濟,且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效果好,適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預埋件焊接固定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側視圖;
圖3(a)為預埋套筒工法示意圖,圖3(b)為圖3(a)中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橡膠條拆除后截面示意圖;
圖5是新舊結構連接示意圖;
圖中,一期結構混凝土1、后澆樓板混凝土2、套筒3、預埋錨筋4、固定鋼筋5、后澆樓板縱向鋼筋6、凹槽7、附加鋼筋8、后澆樓板橫向鋼筋9、橡膠條10、模板11、螺絲1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述本發明,使本發明的目的和效果將變得更加顯著。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套筒預埋式后澆樓板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其中(1)~(6)屬于預埋工程階段,(7)~(10)屬于后澆樓板工程階段:
1、搭建一期結構的模板11。
2、根據后澆樓板的圖紙要求,在模板11上定位預埋件的位置,并在定位處安裝橡膠條10。
3、綁扎一期結構的梁鋼筋。
4、將預埋錨筋4的螺紋端與預埋套筒3的一端進行旋接,然后用螺絲12擰入預埋套筒3的另一端,構成預埋件,如圖3(a)和圖3(b)所示;
5、預埋套筒3的擰入螺絲12的一端插入橡膠條10中,在同一排上的預埋件之間用固定鋼筋5焊接而成,相鄰的固定鋼筋5通過附加鋼筋8焊接相連,預埋件與一期結構中綁扎好的梁鋼筋中的梁箍筋焊接,保證預埋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會發生移位。
6、澆筑一期結構的混凝土1,澆筑完成后,拆除模板11;
7、從混凝土上卸下橡膠條10,在混凝土1上形成兩道凹槽7,取下預埋套筒3的螺絲12;
8、用后澆樓板的縱向鋼筋6連接在一個方向上相對布置的預埋套筒3,用橫向鋼筋9連接在另一方向上相對布置的預埋套筒3,其中一個方向和另一方向相互垂直;
9、綁扎后澆樓板的縱向鋼筋6和橫向鋼筋9。
10、完成后澆樓板混凝土2的澆筑,如圖5。
如圖1和2所示,橡膠條10通過釘子安裝在模板11上,在拆模板11后留在混凝土上,形成了兩道凹槽7,如圖4。新舊結構交界面的凹槽7改變了水流通路,是一種有效的防滲漏機制,解決了后澆樓板易滲漏的問題。
所述預埋件由預埋錨筋4、預埋套筒3和螺絲12組成,預埋錨筋4的一端設置螺栓錨頭,螺栓錨頭作為一種機械錨固形式,可以提供可靠的錨固作用,減少錨固長度;預埋錨筋4的螺紋端與預埋套筒3的一端進行旋接,螺絲12擰入預埋套筒3的另一端;所述預埋套筒3為直螺紋套筒,其長度由規范確定,而預埋錨筋4和后澆樓板縱向鋼筋6的螺紋端長度由套筒長度確定,約為套筒長度的一半。預埋套筒3一側與預埋錨筋4旋接,另一側與后澆樓板鋼筋6旋接,屬于機械連接接頭,滿足了后置鋼筋的錨固要求。
如圖1和2所示,在同一排上的預埋件之間用固定鋼筋5焊接而成,實際施工過程中,一共只有兩排預埋件,兩排預埋件的規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采用兩種不同規格的預埋件,其主要差別在于預埋鋼筋4的長度差異,圖中各尺寸根據規范確定。長預埋件和短預埋件分別用一根固定鋼筋5點焊焊接,以防止同一水平方向的預埋件間移位過大,上下兩根固定鋼筋5又與幾根附加鋼筋8焊接固定,以防止上下預埋件間移位過大,從而使所有預埋件能夠連成一個整體,最后預埋件與梁箍筋焊接,保證預埋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會發生位移。
所述把配套的螺絲12旋入預埋套筒3內,一直到工序(旋接后澆樓板鋼筋6和預埋套筒3)前取下螺絲。其間螺絲12的作用是防止泥漿,沙石等雜物進入預埋套筒3,雜物進入預埋套筒一方面可能會損壞套筒,另一方面增加不必要的清理工作,影響之后的旋接工序。另外螺絲還起到防護、防銹作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在拆除模板11后,橡膠條10還留在一期結構混凝土1上,起到防護作用,使得螺絲的防護作用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