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吊頂系統及出入口結構。
背景技術:
吊頂結構是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的重要部分。吊頂結構有用于對樓板下表面的裝飾。一些建筑,例如商場出入口處,也可設置吊頂結構以提高其外觀視覺效果。
現有的吊頂結構具有支撐不穩定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吊頂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吊頂結構吊設不穩定的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上述吊頂系統的出入口結構。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吊頂系統,其包括龍骨架、被配置成用于吊掛龍骨架的吊桿、覆接于龍骨架的包絡曲面的面板。龍骨架包括第一龍骨、第二龍骨、第三龍骨以及第四龍骨。第一龍骨為拱形桿狀結構。第二龍骨位于第一龍骨的拱頂端,并與第一龍骨的拱頂端水平間隔。第三龍骨的第一端連接于第二龍骨的第一端,并沿一曲線傾斜向下延伸至使其第二端靠近第一龍骨的第一拱底端。第四龍骨的第一端連接于第二龍骨的第二端,并沿一曲線傾斜向下延伸至使其第二端靠近第一龍骨的第二拱底端。龍骨架具有由第一龍骨的第一拱底端和第三龍骨的第二端共同構成的第一錨固部,和由第一龍骨的第二拱底端和第四龍骨的第二端共同構成的第二錨固部。第一錨固部和第二錨固部被配置成用于間隔錨固龍骨架。第一龍骨和第二龍骨之間連接有若干中間龍骨,中間龍骨將第一龍骨、第二龍骨、第三龍骨、第四龍骨四者之間的包絡曲面分隔成多個用于覆接面板的子面。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吊頂系統的龍骨架一方面可通過吊桿吊掛支撐設置;另一方面,可通過第一錨固部和第二錨固部對其下端進行進一步錨固連接。吊桿對龍骨架施加向上的拉力和錨固點對龍骨架的下端(第一錨固部和第二錨固部)施加向上的支撐力,這種下撐上拉的承載方式使得本實施例中的吊頂獲得緊固地支撐,結構安全可靠。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第一龍骨由兩個較短的第一弧形桿沿延伸方向對接而成。兩個較短的第一弧形桿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前述的第一弧形桿可預先彎曲成型。通過設置兩個較短的第一弧形桿連接形成拱形的第一龍骨的方式,可避免拱形龍骨加工、運輸困難問題,并且較短的桿件收到較小的彎曲應力,確保了結構的剛度。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第二龍骨為弧形桿,且其延伸方向線位于一水平面內。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第一龍骨的拱頂端向第二龍骨所在一側傾斜,第二龍骨為中間向遠離第一龍骨的拱頂端的方向凹入的弧形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中間龍骨包括第五龍骨,第五龍骨支撐連接于第一龍骨的拱頂端和第二龍骨的中點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中間龍骨還包括第一側拉桿和第二側拉桿,第一側拉桿、第二側拉桿的延伸方向線位于包絡曲面上。第一側拉桿一端連接于第二龍骨的中點和第二龍骨的第一端之間,另一端構成第一錨固部的一部分。第二側拉桿一端連接于第二龍骨的中點和第二龍骨的第二端之間,另一端構成第二錨固部的一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龍骨架還包括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第一固定桿被配置成用于將第一龍骨的第一拱底端、第一側拉桿、第三龍骨的第二端連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桿。第二固定桿被配置成用于將第一龍骨的第二拱底端、第二側拉桿、第四龍骨的第二端連接在一起的第二固定桿。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子面為三角形結構,對應的面板由多個三角形的子板構成。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
多個子板包括三種不同材質的板件,分別為鋁單板、沖孔鋁板和軟磨天花。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出入口結構,其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立柱、樓板以及前述吊頂系統。吊桿的吊桿連接于樓板下方并吊掛龍骨架。龍骨架的第一錨固部和第二錨固部分別固連于兩個立柱的側面。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吊頂系統采用下撐上拉的承載方式,吊頂系統受到穩定緊固地支撐,結構安全可靠,并且吊頂系統的曲面造型美觀;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出入口結構由于具備前述的吊頂結構,同樣具有結構安全可靠,吊頂系統曲面造型美觀的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的吊頂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龍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向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中的出入口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龍骨架;11-第一龍骨;11a-第一拱底端;11b-第二拱底端;11c-拱頂端;11h-第一弧形桿;12-第二龍骨;12a-第一端;12b-第二端;13-第三龍骨;13a-第一端;13b-第二端;14-第四龍骨;14a-第一端;14b-第二端;15-中間龍骨;151-第一側拉桿;152-第二側拉桿;153-第一固定桿;154-第二固定桿;155-第五龍骨;20-吊桿;30-面板;31-子板;b1-第一錨固部;b2-第二錨固部;p1-包絡曲面;p2-子面;010-出入口結構;100-吊頂系統;200-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若出現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本發明的描述中若出現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本發明的描述中若出現術語“水平”、“豎直”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若出現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的吊頂系統100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中的吊頂系統100包括龍骨架10、被配置成用于吊掛龍骨架10的吊桿20、覆接于龍骨架10的包絡曲面p1的面板30。
圖2是圖1中的龍骨架10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a向視圖。本實施例中的龍骨架10包括第一龍骨11、第二龍骨12、第三龍骨13以及第四龍骨14。第一龍骨11為拱形桿狀結構。第二龍骨12位于第一龍骨11的拱頂端11c,并與第一龍骨11的拱頂端11c水平間隔??蛇x地,第二龍骨12為弧形桿,且其延伸方向線位于一水平面內。第三龍骨13的第一端13a接于第二龍骨12的第一端12a,并沿一曲線傾斜向下延伸至使其第二端13b靠近第一龍骨11的第一拱底端11a。第四龍骨14的第一端14a接于第二龍骨12的第二端12b,并沿一曲線傾斜向下延伸至使其第二端14b靠近第一龍骨11的第二拱底端11b。龍骨架10具有由第一龍骨11的第一拱底端11a和第三龍骨13的第二端13b共同構成的第一錨固部b1,和由第一龍骨11的第二拱底端11b和第四龍骨14的第二端14b共同構成的第二錨固部b2。第一錨固部b1和第二錨固部b2被配置成用于間隔錨固龍骨架10。第一龍骨11和第二龍骨12之間連接有若干中間龍骨15,中間龍骨15將第一龍骨11、第二龍骨12、第三龍骨13、第四龍骨14四者之間的包絡曲面p1分隔成多個用于覆接面板30的子面p2。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吊頂系統100的龍骨架10一方面可通過吊桿20吊掛支撐設置;另一方面,可通過第一錨固部b1和第二錨固部b2對其下端進行進一步錨固連接。吊桿20對龍骨架10施加向上的拉力和錨固點對龍骨架10的下端(第一錨固部b1和第二錨固部b2)施加向上的支撐力,這種下撐上拉的承載方式使得本實施例中的吊頂系統100獲得緊固地支撐,結構安全可靠。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龍骨11由兩個較短的第一弧形桿11h沿延伸方向對接而成。兩個較短的第一弧形桿11h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前述的第一弧形桿11h可預先彎曲成型。通過設置兩個較短的第一弧形桿11h連接形成拱形的第一龍骨11的方式,可避免拱形龍骨加工、運輸困難問題,并且較短的桿件收到較小的彎曲應力,確保了結構的剛度。
為進一步提高龍骨架10的整體性,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中間龍骨15包括第五龍骨155,第五龍骨155支撐連接于第一龍骨11的拱頂端11c和第二龍骨12的中點之間。使用第五龍骨155限定第一龍骨11和第二龍骨12的中間位置有利于確定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使得整體圍成的曲面結構穩定。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龍骨11的拱頂端11c向第二龍骨12所在一側傾斜,第二龍骨12為中間向遠離第一龍骨11的拱頂端11c的方向凹入的弧形結構,使得第一龍骨11和第二龍骨12之間的包絡曲面p1整體向入口內側傾斜延伸,即由較小的入口向較大的室內空間實現了較好的圓滑過渡,感官效果好,且有利于空氣順利流動,里面出現空氣紊流產生的噪聲。由于第二龍骨12向遠離第一龍骨11的拱頂端11c方向凹入,第二龍骨12的水平剛豎向剛度較差,因此,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中間龍骨15還包括第一側拉桿151和第二側拉桿152,第一側拉桿151、第二側拉桿152的延伸方向線位于包絡曲面p1上。第一側拉桿151一端連接于第二龍骨12的中點和第二龍骨12的第一端12a之間,另一端構成第一錨固部b1的一部分。第二側拉桿152一端連接于第二龍骨12的中點和第二龍骨12的第二端12b之間,另一端構成第二錨固部b2的一部分。第一側拉桿151和第二側拉桿152的作用是對第二龍骨12的未被支撐段進行進一步支撐,其選擇的方式是將第二龍骨12連接于第一錨固部b1和第二錨固部b2,最終可實現將第二龍骨12直接支撐于建筑主體結構,例如柱上,以使第二龍骨12獲得可靠的下方支撐,提高整體龍骨架10的支撐穩定性。
為使得本實施例中的龍骨架10盡可能將荷載傳遞至建筑主體結構上,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龍骨架10還包括第一固定桿153和第二固定桿154。第一固定桿153被配置成用于將第一龍骨11的第一拱底端11a、第一側拉桿151、第三龍骨13的第二端13b連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桿153。第二固定桿154被配置成用于將第一龍骨11的第二拱底端11b、第二側拉桿152、第四龍骨14的第二端14b連接在一起的第二固定桿154。第一固定桿153將第一龍骨11、第一側拉桿151、第三龍骨13連接在一起,使得該側龍骨架10整體可支撐于建筑主體結構;同樣,第二固定桿154將第一龍骨11、第二側拉桿152、第四龍骨14連接在一起,使得該側龍骨架10整體可支撐于建筑主體結構,提高整體龍骨架10的支撐穩定性。
為方便面板30的設計安裝,使其能夠更好地適配包絡曲面p1,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子面p2為三角形結構,對應的面板30由多個三角形的子板31構成。可選地,多個子板31包括三種不同材質的板件,分別為鋁單板、沖孔鋁板和軟磨天花,以提高整體外觀效果(三種不同材質的板件在下文展示的圖4中有所體現)。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吊頂系統100采用下撐上拉的承載方式,吊頂系統100受到穩定緊固地支撐,結構安全可靠,并且吊頂系統100的曲線造型美觀,外觀效果好。
實施例二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二中的出入口結構010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4,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出入口結構010,其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立柱200以及實施例一中的吊頂系統100。吊頂系統100的吊桿20(圖4隱藏未示出)連接于樓板下方并吊掛龍骨架10。龍骨架10的第一錨固部b1和第二錨固部b2分別固連于兩個立柱200的側面。
本實施例中的出入口結構010由于具備實施例一中的吊頂系統100,其在具備曲面外觀的基礎上,吊頂結構受到穩定緊固地支撐,結構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