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移動環保建筑結構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的建筑物平移技術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運用,最早在東北和武漢市應用,隨后在全國各地普遍推廣。1997年,南京就曾在這次搬家的江南大酒店附近成功地將一座4層辦公樓整體平移了60米并轉角90度。在平移的過程中,由于采取一些特殊措施,這座辦公樓水電供應正常,工作人員一天也沒有停止過辦公,建筑平移雖然比較好,但是平移成本比較高,而且操作平移時間較長,不利于建筑平移項目的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移動環保建筑結構及其制作方法,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可移動環保建筑結構,包括建筑主體和地基,建筑主體建設在地基上,其特征在于:地基包括上層地基和下層地基,上層地基和下層地基的中間且分別位于地基的四個角分別設有“l”型底軸,下層地基的四個角分別設有“l”型凹槽;“l”型凹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l”型底軸的截面為圓柱形,“l”型底軸的二端為圓形牽引孔,“l”型底軸的材料為金屬材料,“l”型底軸上設有圓形滾動輪,滾動輪的結構為混凝土結構。
可移動環保建筑結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先用打樁機在地基處打樁,然后在打樁處用鋼筋混凝土構建下層地基,在下層地基的四個角分別設有“l”型凹槽;“l”型凹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
2)根據“l”型凹槽的大小用模具制成“l”型底軸,“l”型底軸剛好卡合在“l”型凹槽上;
3)在下層地基上用混凝土構建上層地基,上層地基與下層地基形成一個整體;
4)根據需要用混凝土制成圓形滾動輪,將混動輪安裝在“l”型底軸上,用拖拉機牽引繩掛在圓形牽引孔上,根據需要選擇不同數量的拖拉機進行牽引。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生產成本低,操作簡單,省工省時,降低不必要的拆除重建,為國家為社會節省了一大筆不必要的經濟開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可移動環保建筑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的底層地基安裝完“l”型底軸后的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安裝完圓形滾動輪后的地基結構圖1;
圖4為本發明安裝完圓形滾動輪后的地基結構圖2;
圖5為本發明的地基結構圖;
圖6為本發明移動時的結構圖;
圖7為本底層地基結構圖。
圖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圖7所示:
可移動環保建筑結構,包括建筑主體1和地基,建筑主體1建設在地基上,其特征在于:地基包括上層地基6和下層地基7,上層地基6和下層地基7的中間且分別位于地基的四個角分別設有“l”型底軸2,“l”型底軸2的截面為圓柱形,下層地基7的四個角分別設有“l”型凹槽8;“l”型凹槽8的橫截面為半圓形;“l”型底軸2的二端為圓形牽引孔4,“l”型底軸2的材料為金屬材料,“l”型底軸2上設有圓形滾動輪5,滾動輪5的結構為混凝土結構,可移動環保建筑結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先用打樁機在地基處打樁,然后在打樁處用鋼筋混凝土構建下層地基7,在下層地基7的四個角分別設有“l”型凹槽8;“l”型凹槽8的橫截面為半圓形;2)根據“l”型凹槽8的大小用模具制成“l”型底軸2,“l”型底軸2剛好卡合在“l”型凹槽8上;3)在下層地基7上用混凝土構建上層地基6,上層地基6與下層地基7形成一個整體;4)根據需要用混凝土制成圓形滾動輪5,將混動輪5安裝在“l”型底軸2上,用拖拉機牽引繩掛在圓形牽引孔4上,根據需要選擇不同數量的拖拉機進行牽引。當建筑主體1需要向前方移動時,根據建筑主體1的重量選擇合適的拖拉機數量進行牽引,在地基的底部放入圓形滾木,然后向前拖動即可方便快捷,當需要向左側牽引時,同樣的原理,當需要移動的方向不是直接方向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先前移或后移,然后再選擇左移或右移使建筑主體1達到合適的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