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特指一種組合墻鋼梁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混凝土結構施工現場對人工依賴程度高,而且施工中木材應用較多,廢水、揚塵等污染嚴重,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但混凝土結構中的剪力墻結構體系,在提供較好抗側剛度的同時,建筑布局靈活。特別是在住宅結構中,剪力墻較薄,與建筑分割墻體可以有益結合,提供舒適的室內空間,鋼結構作為一種產業化的建筑體系,滿足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制作、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筑工業化標準要求。目前,多高層鋼結構住宅建筑常采用鋼管混凝土柱,室內有鋼柱凸角,使得家具擺設和房間布置受到一定限制,從而破壞了室內空間的整體性和適用性;鋼結構防火和防腐成本相對較高,但是混凝土結構防火性能較好,如何將混凝土剪力墻與鋼結構的優勢結合起來是目前建筑結構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本發明人對此做進一步研究,研發出一種組合墻鋼梁結構,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墻鋼梁結構,簡化了施工工序,使梁與墻體形成可靠連接。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組合墻鋼梁結構,包括鋼梁、端板、水平拉桿、腹板、豎向勁板,所述豎向勁板間隔均勻的垂直設置在腹板的上下兩側,預設鋼梁處的兩組豎向勁板的端部相向彎折,所述端板設置在豎向勁板的彎折部上,所述鋼梁固設在端板上,所述豎向勁板的外側端通過若干水平拉桿連接,所述水平拉桿與腹板平行。
進一步,所述鋼梁焊接在端板上。
進一步,所述端板通過對拉螺桿固定在豎向勁板的彎折部上,對拉螺桿依次穿過端板、豎向勁板的彎折部、腹板、豎向勁板的彎折部。
進一步,所述鋼梁為h型鋼梁。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節點構造簡潔,傳力明確、達到全預制裝配,現場無濕作業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示意圖;
圖2是灌注了混泥土后的示意圖;
標號說明
鋼梁1,端板2,水平拉桿3,腹板4,豎向勁板5,(豎向勁板的)彎折部6,對拉螺桿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組合墻鋼梁結構,包括鋼梁1、端板2、水平拉桿3、腹板4、豎向勁板5,腹板4的上下兩側垂直設置有間隔均勻的豎向勁板5,其中,在預設鋼梁1處的兩組豎向勁板5的端部相向彎折形成彎折部6,端板2通過對拉螺栓設置在豎向勁板5的彎折部6上,h型鋼梁1焊接在端板2上,即端板2是作為h型鋼梁1的基座。為了使端板2的連接更加穩固,使對拉螺桿7依次穿過端板2、豎向勁板5的彎折部6、腹板4、豎向勁板5的彎折部6,這樣在灌注混凝土后,其結構更加的穩固,足以承受鋼梁1造成的剪切力。豎向勁板5的外側端通過若干水平拉桿3連接,水平拉桿3與腹板4平行,水平拉桿3是為了增加結構的整體穩固性,水平拉桿3的密度視實際需求而定。
在上述結構都裝配完成之后,最后灌注混凝土完成預制。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同時凡本發明中所涉及的如“上、下、左、右、中間”等詞,僅作參考用,并非絕對限定,凡利用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