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工程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及澆筑口定型方法。
背景技術: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對砌塊房屋的芯柱要求如下:
(1)小砌塊房屋芯柱截面不得小于120mm×120mm。
(2)芯柱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b20。
(3)根據設計要求芯柱的位置和預埋鋼筋,一般可在墻轉角處設三孔芯柱和五孔芯柱。
在施工現場,經常碰到芯柱的上方存在二次結構梁的情況,按照常規的澆筑方法,芯柱頂部靠近二次結構梁處存在混凝土澆筑不夠密實的情況,這種芯柱與二次結構梁的連接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及澆筑口定型方法,其結構合理,解決了芯柱與二次結構梁接觸處澆筑不密實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芯柱的結構強度,提高了芯柱的安全性。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包括一對側壁,斜壁及固定板;所述側壁為直角三角形,斜壁設置在側壁之間,斜壁的兩邊與側壁上三角形的斜邊連接,固定板與側壁上三角形的直角連接;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固定孔。
進一步地,所述斜壁與固定板之間的夾角為30-60°。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緊貼待澆筑芯柱的平面,由螺栓固定在待澆筑芯柱上。
進一步地,所述斜壁設置在一對側壁之間,形成混凝土入口。
本技術:
還提供芯柱混凝土澆筑口定型方法,適用于芯柱上方設置二次結構梁的工況,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隨壘砌隨澆筑芯柱下部的混凝土;
s2,當芯柱壘砌接近二次結構梁時,將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固定在芯柱的上部;
s3,通過混凝土入口進行芯柱澆筑,將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注滿混凝土;
s4,待芯柱內的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并拆除芯柱上多余的混凝土。
進一步地,在步驟s2中,使用鉤頭螺栓將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固定在芯柱的上部。
進一步地,在步驟s2中,當壘砌的芯柱頂部與二次結構梁的距離在300-500mm時,將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固定在芯柱的上部。
本發明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及澆筑口定型方法,其結構合理,解決了芯柱與二次結構梁接觸處澆筑不密實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芯柱的結構強度,提高了芯柱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以下附圖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上述優點將變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這些附圖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發明,其中:
圖1是本發明所述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芯柱混凝土澆筑口定型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固定在芯柱上的截面圖;
圖4是芯柱與二次結構梁處澆筑后的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側壁;2.斜壁;3.固定板;4.固定孔;5.混凝土入口;6.二次結構梁;7.芯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及澆筑口定型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為本發明的特定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構思,均是解釋性和示例性的,不應解釋為對本發明實施方式及本發明范圍的限制。除在此記載的實施例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能夠基于本申請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采用顯而易見的其它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包括采用對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的做出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和修改的技術方案。
本說明書的附圖為示意圖,輔助說明本發明的構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狀及其相互關系。請注意,為了便于清楚地表現出本發明實施例的各部件的結構,各附圖之間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繪制。相同的參考標記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圖1是本發明所述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的結構示意圖,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包括一對側壁1,斜壁2及固定板3。
所述側壁1為直角三角形,斜壁2設置在側壁1之間,斜壁2的兩邊與側壁1上三角形的斜邊連接,固定板3與側壁1上三角形的直角連接;所述固定板3上設置有固定孔4。所述固定板3緊貼待澆筑芯柱的平面,由螺栓穿過固定孔4固定在待澆筑芯柱上。
所述斜壁2與固定板3之間的夾角為30-60°。兩者的傾斜角度的設置,混凝土可沿斜壁2灌入,并且兩側的側壁1能夠有效防止混凝土外溢。
所述斜壁2設置在一對側壁1之間,形成混凝土入口5。混凝土通過混凝土入口5,進入壘砌的芯柱中,以完成混凝土的澆筑。
本發明還公開了芯柱混凝土澆筑口定型方法,適用于芯柱上方設置二次結構梁的工況,圖2是對應的流程圖,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隨壘砌隨澆筑芯柱下部的混凝土;
在該步驟中,按照常規方法澆筑混凝土芯柱,新壘砌芯柱,再進行混凝土澆筑,隨壘砌隨澆筑。
s2,當芯柱壘砌接近二次結構梁時,將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固定在芯柱的上部;
在該步驟中,當壘砌的芯柱7頂部與二次結構梁6的距離在300-500mm時,將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固定在芯柱的上部。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固定時,使用鉤頭螺栓穿過固定孔4,將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固定在芯柱的上部,如圖3所示。
s3,通過混凝土入口5進行芯柱澆筑,將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注滿混凝土;
s4,待芯柱內的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并拆除芯柱上多余的混凝土。
圖4是芯柱與二次結構梁處澆筑后的示意圖。圖3中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已拆除。此時,芯柱7與二次結構梁6處多澆筑了部分混凝土,為了達到建筑物的一體化設計,需要拆除芯柱上多余的混凝土。
相比于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提供的芯柱混凝土澆筑口模具及澆筑口定型方法,結構合理,解決了芯柱與二次結構梁接觸處澆筑不密實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芯柱的結構強度,提高了芯柱的安全性。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