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建筑領域中的立柱不僅在組裝過程中存在工序繁瑣、成本較高的問題,而且在組裝過程中需要較多原材料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并且在地震和風擺發生的情況下由于立柱的橫推力和靜載力不穩固會造成結構強度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立柱結構,結構簡單,質量輕,強度高,組裝方便。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建筑立柱結構,由內至外依次包括內柱、中柱和外柱;所述內柱和外柱為筒狀鏤空型結構;所述中柱包括上端圈、下端圈和支撐筋條,所述上端圈與下端圈上、下平行,兩者之間通過若干平行設置的支撐筋條一體成型設置;所述內柱澆筑填充混凝土,混凝土溢流充滿內柱、中柱和外柱三者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內柱和外柱上開設的鏤空空洞為多邊形,且所述內柱和外柱上的鏤空空洞相互錯位設置。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立柱結構,結構簡單,質量輕,強度高,組裝方便。內柱和外柱的鏤空型結構,可以使得內部澆筑的混凝土充分溢流,使得內柱、中柱和外柱之間的一體性大大增強,同時鏤空型通孔內填充混凝土后,增加了立柱的豎直方向的載荷力,與此同時中柱的下端圈、下端圈和支撐筋條的設計,結合混凝土、內柱和外柱,載荷力保障的情況下,大幅降低成本和降低立柱整體的質量,便于澆筑前的安裝。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解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中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1和2,輕質高強度建筑用立柱結構,由內至外依次包括內柱1、中柱2和外柱3;所述內柱1和外柱3為筒狀鏤空型結構;所述中柱2包括上端圈21、下端圈22和支撐筋條23,所述上端圈21與下端圈22上、下平行,兩者之間通過若干平行設置的支撐筋條23一體成型設置;所述內柱1澆筑填充混凝土,混凝土溢流充滿內柱1、中柱2和外柱3三者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內柱1和外柱3上開設的鏤空空洞為多邊形,且所述內柱1和外柱3上的鏤空空洞相互錯位設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立柱結構,結構簡單,質量輕,強度高,組裝方便。內柱和外柱的鏤空型結構,可以使得內部澆筑的混凝土充分溢流,使得內柱、中柱和外柱之間的一體性大大增強,同時鏤空型通孔內填充混凝土后,增加了立柱的豎直方向的載荷力,與此同時中柱的下端圈、下端圈和支撐筋條的設計,結合混凝土、內柱和外柱,載荷力保障的情況下,大幅降低成本和降低立柱整體的質量,便于澆筑前的安裝。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