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透水磚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透水磚制造加工設備。
背景技術:
透水磚包括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在透水表層與透水基層中都含有骨料以及包覆骨料的粘結劑,粘結劑粘性大,骨料和粘結劑在進入模具之前需要在布料倉中進行充分攪拌;而骨料和面料中由于粘結劑粘性大,因此現有的透水磚制造設備中,常常出現因為攪拌不充分,會出現局部粘結過快的現象;另一方面在壓制過程中通常采用將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分別壓制,在透水磚壓制成型時,上模壓頭在壓過透水基層后,一些粘結劑往往容易與骨料一同粘附在上模壓頭的表面上,使得上模壓頭表面凹凸不平,在繼續對構成透水表層的面料施壓時,粘附在上模壓頭表面的物料使得透水表層的表面形成很多凹坑,從而使得成型后的透水磚表面凹凸不平,嚴重影響透水磚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決所述的技術缺陷之一。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透水磚制造加工設備,通過橫向設置攪拌輥實現物料充分混合,避免產生的局部凝結的現象。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透水磚制造加工設備,包括機架、攪拌裝置、布料裝置、壓制成型裝置、液壓機構、控制器;所述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左側的骨料布料倉、設置在機架右側的面料布料倉和設置在兩個布料倉中的攪拌輥、攪拌葉片和驅動電機;所述骨料布料倉和面料布料倉底部分別設有圓弧形出料門;所述布料裝置包括設置在骨料布料倉下方的骨料布料槽和設置在面料布料倉下方的面料布料槽;所述骨料布料槽和面料布料槽中分別設有多個滾動輥,每個所述滾動輥連接步進電機。
所述壓制成型裝置包括壓頭、上模、下模和托板;所述下模設置在骨料布料槽下方;所述液壓機構包括多個液壓缸;所述下模通過第一液壓缸水平推至機架中部的托板上;所述上模和壓頭均設置在機架的中上部;所述上模上端連接升降缸;所述壓頭通過氣缸控制;所述托板設置在下模底部,所述托板下方設有第三液壓缸,通過第三液壓缸將成型磚塊頂出;所述攪拌裝置的驅動電機、布料裝置的步進電機、升降缸、氣缸、每個液壓缸的控制閥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
優選的,兩個所述布料倉中的攪拌輥橫向設置。
優選的,所述圓弧形出料門的一端連接第二液壓缸的一端;所述第二液壓缸的另一端固定在機架上。
優選的,所述面料布料槽通過第四液壓缸水平推動在下模上方往復運動;所述第四液壓缸的控制閥與控制器相連接。
優選的,每個所述滾動輥與相鄰的滾動輥之間交錯分布,相鄰的滾動輥相距5-10厘米。
優選的,所述骨料布料槽中的每個滾動輥采用逆時針方向勻速旋轉;所述面料布料槽中的每個滾動輥采用順時針方向勻速旋轉。
優選的,所述壓制成型裝置還包括刮刀板;所述刮刀板設置在壓頭的一側,通過壓頭上方的步進電機帶動,沿壓頭一側對壓頭上的骨料進行刮除、平整。
優選的,所述上模固定設置在壓頭的下方,壓頭帶動上模向下運動,所述下模上設有定位柱;所述上模下降至與下模扣合時,所述定位柱旋入上模。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提供的透水磚制造加工設備相比于傳統透水磚制造設備,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橫向設置攪拌輥,保證在骨料和面料混進行配料過程中物料與粘合劑能充分混合;有效的減少了由于粘合劑不均勻,產生的局部凝結的現象。
2、采用刮刀板對壓頭進行及時清除,防止骨料或者面料對壓頭的粘附,同時刮出的骨料或面料能進行二次利用,節約成本。
3、通過設置面料布料槽和骨料布料槽,進行二次均衡攪拌,防止骨料或面料從布料倉的出口泄出后產生堆積,將骨料和布料通過布料槽均衡的鋪放至下模的模腔中,保證磚塊在成型的過程時,磚塊大小和厚度整齊劃一。
本實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透水磚制造加工設備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透水磚制造加工設備的側視圖;
1、機架;201、骨料布料倉;202、面料布料倉;203、攪拌輥;204、攪拌葉片;205、驅動電機;206、圓弧形出料門;301、骨料布料槽;302、面料布料槽;303、滾動輥;304、步進電機;401、壓頭;402、上模;403、下模;404、托板;405、升降缸;406、氣缸;407、刮刀板;501、第一液壓缸;502、第二液壓缸;503、第三液壓缸;504、第四液壓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提供的一種透水磚制造加工設備,包括機架、攪拌裝置、布料裝置、壓制成型裝置、液壓機構、控制器;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1左側的骨料布料倉201、設置在機架右側的面料布料倉202和設置在兩個布料倉中的攪拌輥203、攪拌葉片204和驅動電機205;骨料布料倉和面料布料倉底部分別設有圓弧形出料門206;圓弧形出料門206的一端連接第二液壓缸502的一端;第二液壓缸502的另一端固定在機架1上。
布料裝置包括設置在骨料布料倉下方的骨料布料槽301和設置在面料布料倉下方的面料布料槽302;骨料布料槽301和面料布料槽302中分別設有多個滾動輥303,每個滾動輥303連接步進電機304;兩個布料倉中的攪拌輥203橫向設置。骨料布料槽301中的每個滾動輥303采用逆時針方向勻速旋轉;面料布料槽302中的每個滾動輥303采用順時針方向勻速旋轉;每個滾動輥303與相鄰的滾動輥303之間交錯分布,兩滾動輥303相距5-10厘米。
壓制成型裝置包括壓頭401、上模402、下模403和托板404;下模403設置在骨料布料槽301下方;液壓機構包括多個液壓缸;下模403通過第一液壓缸501水平推至機架1中部的托板404上;面料布料槽302通過第四液壓缸504水平推動在下模403上方往復運動;第四液壓缸504的控制閥與控制器相連接。
如圖2所示,上模402和壓頭401均設置在機架1的中上部;上模402上端連接升降缸405;壓頭401通過氣缸406控制;上模402設置在壓頭401的下方,壓頭401帶動上模402向下運動,下模403上設有定位柱;上模402下降至與下模403扣合時,定位柱旋入上模402。壓制成型裝置還包括刮刀板407;刮刀板407設置在壓頭401的一側,通過壓頭401上方的步進電機304帶動,沿壓頭401一側對壓頭401上的骨料進行刮除、平整。
托板404設置在下模403底部,托板404下方設有第三液壓缸503,通過第三液壓缸503將成型磚塊頂出;攪拌裝置的驅動電機205、布料裝置的步進電機304、升降缸405、氣缸406、每個液壓缸的控制閥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透水磚制造加工設備的工作流程為:首先,骨料和面料經過各自的布料倉內的攪拌輥和攪拌葉片帶動進行攪拌后,攪拌可以不是同時進行,根據需要利用控制器進行調控;控制器控制第二液壓缸502回縮,此時圓弧形出料門打開,骨料漏出到骨料布料槽30中;通過設置面料布料槽和骨料布料槽,進行二次均衡攪拌,防止骨料或面料從布料倉的出口泄出后產生堆積,將骨料和布料通過布料槽均衡的鋪放至下模的模腔中,保證磚塊在成型的過程時,磚塊大小和厚度整齊劃一。
然后骨料布料槽30底部將骨料漏出至下模403的模腔中,下模403通過第一液壓缸501水平推至機架1中部的托板404上此時上模402升降缸405帶動上模402下降,直至底模嵌入上模402下部的凹槽內并壓緊為止;壓頭401下降,輕壓骨料后上升。
面料布料槽302移至上模402上方處,將其中的面料注入至上模402的上模402型腔內,完成后面料布料槽302回復原位;此時壓頭401再次下降,進行壓合;完成對所需制備的透水磚的加壓振搗成型,模壓過程中氣缸406缸體之間相互連通的壓力管路,可以實現各壓頭401壓力的一致,確保模壓的所塊透水磚的密實度符合設定的標準。
最后,上模402的升降缸405上移帶動上模402上升回復原位,托板404液壓缸向下運動,下模403恢復原位后托板404液壓缸向上頂出成型磚塊,同時該成型設備重復上述過程進行下一批磚坯的模壓。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