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種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
背景技術:
1、在商業項目的建筑施工過程中,由于業態調整等因素,在二結構墻施工完成后常存在后開洞的需求,開洞后需要在頂部施工過梁。傳統的后置過梁做法是:將二結構墻從過梁位置拆除至墻體頂部,開鑿洞口,澆筑過梁,再重新砌筑上部的墻體,施工工期長,工作量大,且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費。因此,需要提供一種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后置過梁節點施工工期長、工作量大、材料浪費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后置過梁節點施工工期長、工作量大、材料浪費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3、一種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包括固定埋件和拉結件;固定埋件是截面為l型的長條形結構,固定埋件的水平段插設至二結構墻內,固定埋件的豎直段貼合在二結構墻的墻面上;一對固定埋件對稱插設在二結構墻的兩側墻面上,若干根拉結件分別間隔拉結在一對固定埋件的水平段之間,構成墻體支撐結構,使墻體支撐結構支頂在洞口上方的二結構墻底部。
4、所述的固定埋件的水平段插設在二結構墻的磚縫內。
5、所述的固定埋件的水平段標高與洞口的頂面標高一致,固定埋件的兩端對稱延伸至洞口的頂部兩端外側。
6、所述的固定埋件的豎直段通過連接件固定在二結構墻的墻面上。
7、所述的拉結件的長度方向與二結構墻的厚度方向一致,拉結件的布置間距不超過300mm。
8、其特征是:所述的二結構墻上垂直貫穿有定位絲桿,兩根定位絲桿關于洞口對稱設置且分別位于固定埋件的兩端。
9、所述的固定埋件的豎直段通過吊桿安裝在頂板的下方,一對吊桿關于固定埋件的中點對稱設置。
1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實用新型由于設有固定埋件和拉結件,固定埋件埋設在洞口頂面標高處的二結構墻內,可承托洞口上方的墻體,同時,通過多根拉結件將一對固定埋件拉結成一個整體,確保洞口在開鑿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和施工安全性,避免了除洞口外多余墻體的拆除,施工更簡單,過梁澆筑后也無需等待過梁養護,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節省工期和人工,降低施工效率。
12、2、本實用新型由于設有固定埋件和吊桿,固定埋件通過入墻深度的控制保證對上部墻體的承托,固定埋件通過吊桿安裝在頂板下方,能夠在入墻深度不足的情況下將墻體荷載傳遞至頂板上,從而保證了洞口在開鑿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和施工安全性。
13、3、本實用新型由于設有固定埋件和連接件,l形的固定埋件的水平段插入在磚縫中,固定埋件的豎直段通過連接件安裝在墻面上,避免了對二結構墻的過多破壞,且使固定埋件的安裝簡單、便捷、牢固,從而保證了固定埋件的支撐可靠性。
1.一種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埋件(1)和拉結件(2);固定埋件(1)是截面為l型的長條形結構,固定埋件(1)的水平段插設至二結構墻(3)內,固定埋件(1)的豎直段貼合在二結構墻(3)的墻面上;一對固定埋件(1)對稱插設在二結構墻(3)的兩側墻面上,若干根拉結件(2)分別間隔拉結在一對固定埋件(1)的水平段之間,構成墻體支撐結構,使墻體支撐結構支頂在洞口(4)上方的二結構墻(3)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埋件(1)的水平段插設在二結構墻(3)的磚縫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埋件(1)的水平段標高與洞口(4)的頂面標高一致,固定埋件(1)的兩端對稱延伸至洞口(4)的頂部兩端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埋件(1)的豎直段通過連接件(5)固定在二結構墻(3)的墻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的拉結件(2)的長度方向與二結構墻(3)的厚度方向一致,拉結件(2)的布置間距不超過300mm。
6.根據權利要求1、2、4、5任一所述的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的二結構墻(3)上垂直貫穿有定位絲桿,兩根定位絲桿關于洞口(4)對稱設置且分別位于固定埋件(1)的兩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二結構墻開洞后置過梁的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埋件(1)的豎直段通過吊桿(6)安裝在頂板的下方,一對吊桿(6)關于固定埋件(1)的中點對稱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