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調節式座椅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座椅結構,尤指一種可調節式座椅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飛速建設,鐵路運輸以及航空運輸得到了很大發展,高速火車 以及飛機等成為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考慮到成本和經濟效益,高速火車 座椅給每位乘客提供的空間都十分有限,在長時間的乘坐過程中,得不到適度的睡眠,讓乘 客感覺十分疲憊。另外,乘坐者對于座椅在滿足基本乘坐的要求下,對于舒適性及功能性有了更高 的要求,特別是需要乘坐航空座椅的商務艙和頭等艙及高速列車頭等座椅等的乘坐者,為 了獲得得更佳的舒適性及功能性,座椅被賦予了更高的要求,精確的,可控的,可調節的,而 這些多元化的要求現在的機械結構設計無法滿足。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節式座椅結構。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節式座椅結構,包括一底板及依次相 樞接的靠背組件,坐墊組件和腿托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后傳動桿,其一端與底板相樞接,另一端與靠背組件相樞接;—前傳動桿,其一端與底板相樞接,另一端與坐墊組件相樞接;一電動推桿,以電動推桿作為驅動源,前傳動桿作為主驅動桿,其前端與一前桿相 樞接,電動推桿的后端與底板相樞接;一滑槽板,設置在前述后傳動桿與前傳動桿之間的另一側,其頂緣開設有一橫向 的限位滑槽;所述坐墊組件的后端向下彎折延伸,并通過一光桿螺栓和塑料軸套與滑槽板的限 位滑槽相連接;所述前桿的另一端與前傳動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后傳動桿與靠背組件的近下端處相樞接。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前傳動桿與坐墊組件靠近中段的一處相樞 接。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前桿與前傳動桿靠近中段的一處固定連接。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調節式座椅結構,其通過調節可變化為 平躺狀態,使原來座椅只能處于坐立狀態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本實用新型的作用為 可以使座椅結構成為精確的,可控的和可調節的新型座椅結構,且獲得更佳的舒適性及功 能性,從而避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式座椅結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整體結構配置側視3[0016]圖2是圖1的座椅立體狀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式座椅結構調整至一傾斜角度的整體結構調節位置側 視圖;圖4是圖3的座椅立體狀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式座椅結構的調整至平躺位置的整體結構側視圖;圖6是圖5的座椅立體狀態示意圖;以及圖7是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式座椅結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式座椅結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整體 結構設計位置示意圖,其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可調節式座椅結構主要包括有以下各個 部份一底板90,其上設置有復數個固定支架91 ;一靠背組件21,一坐墊組件22以及一腿托組件23,其依次相樞接(以上均為現有 結構,在此不多做敘述);一滑槽板10,與底板90通過標準螺栓剛性連接,靠近其頂緣開設有一橫向的限位 滑槽101 ;一前傳動桿31,其下端通過固定支架91與底板90相樞接,其上端與上述坐墊組件 22相樞接;—前桿32,其通過一焊接橫桿34與前傳動桿相焊接;一后傳動桿33,其下端通過固定支架91與底板90相樞接,其上端與靠背組件21 相樞接;一電動推桿40,其中電動推桿40的前端與前桿32相樞接,電動推桿40的后端通 過固定支架91與底板90相樞接;所述坐墊組件22的后端向下彎折延伸,并通過一光桿螺栓35和塑料軸套51與滑 槽板10的限位滑槽101相連接,該塑料軸套51可在該滑槽板10的限位滑槽101內滑動;所述復數個固定支架91與底板90通過標準螺栓相連接,屬于剛性連接;所述后傳動桿33與靠背組件21的近下端處相樞接;所述前傳動桿31通過樞軸與 坐墊組件22靠近中段的一處相樞接;所述前桿32與前傳動桿31靠近中段的一處固定連 接。圖1,2所示電動推桿40頂出的長度最短,塑料軸套51位于限位滑槽101的最后 端,與滑槽板10的限位滑槽101后端相碰,塑料軸套51恰位于其運動行程的極限位置,限 位滑槽101達到物理限位的作用。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式座椅結構調整至一傾斜角度的整 體結構調節位置示意圖,圖示電動推桿40向前頂出一長度,此時,經由前桿32、前傳動桿31 樞轉帶動坐墊組件22移位,使得塑料軸套51,光桿螺栓35 —起在滑槽板10內向前滑動,讓 坐墊組件22的前緣抬高,同時靠背組件21由于后傳動桿33的牽制而改變了向后傾斜的角 度,當電動推桿40停止運動后,產生新的狀態,而可讓使用者舒適的靠座在傾斜的座椅上, 此傾斜狀態可根據個人需要進行調節。[0035]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式座椅結構的整體結構調整至平躺 位置示意圖,圖示電動推桿40由圖3位置繼續頂出,當塑料軸套51與滑槽板10的限位滑 槽101前端相碰時,塑料軸套51恰位于其運動行程的另一極限位置,限位滑槽101達到物 理限位的作用;經由前桿32、前傳動桿31樞轉帶動坐墊組件22移位,同時靠背組件21由 于后傳動桿33的牽制而與坐墊組件22平齊;此時,電動推桿40停止工作,座椅最前極限位 置(滑槽板10最前端)產生,即座椅變成了一張床,為防止過操,電動推桿40的行程由電 器控制,此處不多做敘述。當電動推桿反向運動時,上述運動結構反向進行,從平躺狀態(參見圖5、圖6),運 動至乘坐狀態(參見圖1 圖4)。當本裝置運行時,請參閱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式座椅結構的一較佳實 施例的結構簡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本結構電動推桿40作為驅動源,可以使前桿32向前運 動,電動推桿40的伸長部分轉換成前桿32的位置移動(其后端軸向固定),而前桿32與前 傳動桿31屬于剛性連接,則前桿32的位置移動轉換成前傳動桿31的角度變化(繞樞軸樞 轉),使得坐墊組件22在滑槽板10內滑動,而后傳動桿33繞樞軸樞轉產生角度變化(下端 軸向固定),運動過程由此產生。其中,腿托組件23的運動除了與坐墊前端一致外,自身還擁有單獨調節機構,此 調節機構可選自現有機構,非屬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故不多作敘述。
權利要求一種可調節式座椅結構,包括一底板及依次相樞接的靠背組件,坐墊組件和腿托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后傳動桿,其一端與底板相樞接,另一端與靠背組件相樞接;一前傳動桿,其一端與底板相樞接,另一端與坐墊組件相樞接;一電動推桿,以電動推桿作為驅動源,前傳動桿作為主驅動桿,其前端與一前桿相樞接,電動推桿的后端與底板相樞接;一滑槽板,設置在前述后傳動桿與前傳動桿之間的另一側,其頂緣開設有一橫向的限位滑槽;所述坐墊組件的后端向下彎折延伸,并通過一光桿螺栓和塑料軸套與滑槽板的限位滑槽相連接;所述前桿的另一端與前傳動桿固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式座椅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傳動桿與靠背組件的 近下端處相樞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式座椅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傳動桿與坐墊組件靠 近中段的一處相樞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節式座椅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桿與前傳動桿靠近中 段的一處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調節式座椅結構,其是一種可以從坐立狀態變換為平躺狀態的座椅結構,該座椅結構包括一底板及依次樞接的靠背組件,坐墊組件和腿托組件,通過相樞接復數傳動桿及一電動推桿來帶動座椅自動調節,并通過設置的滑槽板上的橫向限位滑槽在座椅運動的極限位置進行限位,其是一種精確的,可控的和可調節的新型座椅結構。
文檔編號A47C1/035GK201718808SQ20102019964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0日
發明者毛愛華, 沈軍 申請人:上海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