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鎖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鎖扣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子產(chǎn)品的電池門或SD卡蓋的鎖扣裝置。
背景技術:
電池門及SD卡蓋的鎖扣是手機、數(shù)碼產(chǎn)品常見的結構,為了保證能夠鎖緊,常常需要彈性體的輔助,并且彈性體也起到開鎖后及時復位的作用。常用的彈性體有彈簧,扭簧,或者依靠塑膠件本身的彈性。但是彈簧和扭簧往往會占用比較大的空間,且不便于固定;塑膠彈性結構彈力不可靠,并且容易受損。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鎖扣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彈簧和扭簧占用空間大及塑膠彈性結構彈力不可靠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鎖扣裝置,其包括具有容腔的殼體、開設于所述殼體的頂部并與所述容腔連通的開口及置于所述殼體頂部以罩設所述殼體開口的卡蓋,所述卡蓋的第一端的頂部開設有容置槽,所述卡蓋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樞接于所述殼體頂部的第一端,所述鎖扣裝置還包括容置于所述卡蓋的容置槽內(nèi)的彈性金屬絲及滑動連接于所述卡蓋的第一端的鎖扣,所述鎖扣具有用于勾扣所述殼體頂部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的卡勾,所述鎖扣于背向所述卡蓋的第二端滑動時壓縮所述彈性金屬絲并使所述卡勾脫離所述殼體頂部的第二端,所述彈性金屬絲是由一根金屬絲在同一平面內(nèi)來回彎折而成的,所述彈性金屬絲平放于所述卡蓋的容置槽內(nèi)。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金屬絲壓縮置于所述卡蓋的容置槽內(nèi)。進一步地,所述鎖扣包括一主板、由所述主板朝向所述卡蓋延伸的擋塊及分別設置于所述主板相對兩側(cè)的二滑塊,所述卡勾由所述主板的遠離所述卡蓋的第二端向下彎折延伸,所述滑塊滑動卡于所述卡蓋上,所述擋塊隨著所述滑塊背向所述卡蓋的第二端滑動而滑動并抵壓所述彈性金屬絲。進一步地,所述滑塊包括由所述主板的底面向下延伸的凸塊及由所述主板的相應側(cè)邊向外凸伸且卡于所述卡蓋上的卡塊。進一步地,所述卡蓋第一端的頂部開設有供所述擋塊滑動其內(nèi)的第一滑槽及供所述滑塊滑動其內(nèi)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包括容置所述凸塊的凸塊槽及容置所述卡塊的卡塊槽,所述卡塊槽與所述卡蓋的頂面之間形成有阻擋所述卡塊脫離所述卡塊槽的阻擋部。進一步地,所述凸塊與所述卡塊的連接處進行倒角處理而形成導引面,所述導引面引導所述卡塊滑過所述阻擋部而進入所述卡塊槽內(nèi)。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金屬絲包括設置于相對兩端的二抵持部及連接于所述抵持部之間的至少二彎折部,其中一抵持部抵壓于所述鎖扣上,另一抵持部抵壓于所述容置槽的側(cè)壁面上。進一步地,所述彎折部的數(shù)量為偶數(shù),所述二抵持部背向延伸。進一步地,所述彎折部的數(shù)量為奇數(shù),所述二抵持部同向延伸。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頂部的第二端設置有供所述鎖扣的卡勾勾扣的卡槽,所述卡蓋的第一端開設有供所述鎖扣的主板嵌入的嵌槽,所述容置槽于所述卡蓋內(nèi)的深度大于所述嵌槽于卡蓋內(nèi)的深度,所述嵌槽于所述卡蓋的第一端設置有圓弧面,所述卡勾的底端緣設置有倒角面,所述卡勾的倒角面在朝向所述殼體按壓所述卡蓋時滑過所述圓弧面并使所述卡勾在所述彈性金屬絲的彈力作用下卡于所述卡槽內(nèi)。進一步地,所述鎖扣的主板頂面設置有方便推動所述鎖扣的若干凸棱。本發(fā)明巧妙地使用了彈性金屬絲,造型簡單,體積小,彈力可靠,并且利用容置槽提前對彈性金屬絲進行定位,組裝簡便。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較佳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鎖扣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其中示出了電池倉、USB接口孔及SD卡口。圖2是圖I的鎖扣裝置的鎖扣的倒置立體圖。圖3為圖I的鎖扣裝置組裝后的俯視圖。圖4是圖3的鎖扣裝置沿線A-A的剖視圖。圖5是圖4的鎖扣裝置的圓圈處的放大圖。圖6是圖3的鎖扣裝置B向視圖的局部剖視圖。圖7是圖6的鎖扣裝置的圓圈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請參閱圖I至圖7,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鎖扣裝置包括用以容置電池(圖未示)或/和SD卡(圖未不)的殼體12及置于所述殼體12頂部以將電池或/和SD卡40罩設于所述殼體12內(nèi)的卡蓋14。圖中示出了電池倉10、SD卡口 40及USB接口孔11。所述卡蓋14具有第一端15與第二端16。所述卡蓋14的第一端15的頂部開設有容置槽17。所述卡蓋14的第二端16樞接于所述殼體12頂部的第一端18。所述鎖扣裝置還包括容置于所述卡蓋14的容置槽17內(nèi)的彈性金屬絲20及滑動連接于所述卡蓋14的第一端15的鎖扣21。所述鎖扣21具有用于勾扣所述殼體12頂部的與所述第一端18相對的第二端19的卡勾22。所述鎖扣21于背向所述卡蓋14的第二端16滑動時壓縮所述彈性金屬絲20并使所述卡勾22脫離所述殼體12頂部的第二端19。所述彈性金屬絲20是由一根金屬絲在同一平面內(nèi)來回彎折而成的。所述彈性金屬絲20平放于所述卡蓋14的容置槽17內(nèi)。由于所述彈性金屬絲20是由一根金屬絲在同一平面內(nèi)來回彎折而成的,造型簡單,此外,所述彈性金屬絲20平放于所述卡蓋14的容置槽17內(nèi),節(jié)省空間,使鎖扣21裝置薄型化及小體積。所述容置槽17呈矩形狀。 所述彈性金屬絲20壓縮置于容置槽17里,所述彈性金屬絲20在容置槽17里四面受限,在組裝時,彈性金屬絲20事先裝入容置槽17內(nèi),使得組裝方便且容易。所述卡蓋14的第二端16設置有一轉(zhuǎn)軸44,所述殼體上開設有一軸孔45,通過轉(zhuǎn)軸44與軸孔45的配合將所述卡蓋14的第二端16樞接于所述殼體12頂部的第一端18。所述鎖扣21包括一主板23、由所述主板23朝向所述卡蓋14延伸的擋塊24及分別設置于所述主板23相對兩側(cè)的二滑塊25。所述卡勾22由所述主板23的遠離所述卡蓋14的第二端16向下彎折延伸。所述殼體12頂部的第二端19設置有供所述鎖扣21的卡勾22勾扣的卡槽26。所述滑塊25滑動卡于所述卡蓋14上。所述擋塊24隨著所述滑塊25背向所述卡蓋14的第二端16滑動而滑動并抵壓所述彈性金屬絲20。所述鎖扣21的主板23頂面設置有方便推動所述鎖扣21的若干凸棱27。所述彈性金屬絲20包括設置于相對兩端的二抵持部28及連接于所述抵持部28之間的至少二彎折部29。其中一抵持部28抵壓于所述鎖扣21上(具體地說,抵壓于所述鎖扣21的擋塊24上),另一抵持部28抵壓于所述容置槽17的側(cè)壁面30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彎折部29的數(shù)量為兩個,使得所述彈性金屬絲20呈“Z”字形或者“S”字形,此時,所述二抵持部28背向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彎折部29的數(shù)量為三個,使得所述彈性金屬絲20呈“M”字形,此時,所述二抵持部28同向延伸。以此類推可知,當所述彎折部29的數(shù)量為偶數(shù)時,所述二抵持部28背向延伸。當所述彎折部29的數(shù)量為奇數(shù),所述二抵持部28同向延伸。所述滑塊25包括由所述主板23的底面向下延伸的凸塊31及由所述主板23的相應側(cè)邊向外凸伸且卡于所述卡蓋14上的卡塊32。所述凸塊31與所述卡塊32的連接處進行倒角處理而形成導引面33。所述卡蓋14第一端15的頂部開設有供所述擋塊24滑動其內(nèi)的第一滑槽34及供所述滑塊25滑動其內(nèi)的第二滑槽35。所述第二滑槽35包括容置所述凸塊31的凸塊槽36及容置所述卡塊32的卡塊槽37。所述卡塊槽36與所述卡蓋14的頂面之間形成有阻擋所述卡塊32脫離所述卡塊槽36的阻擋部38。所述導引面33引導所述卡塊32滑過所述阻擋部38而進入所述卡塊槽37內(nèi)。所述卡蓋14的第一端18開設有供所述鎖扣21的主板23嵌入的嵌槽41。所述容置槽17于所述卡蓋14內(nèi)的深度大于所述嵌槽41于卡蓋14內(nèi)的深度。所述嵌槽41于所述卡蓋14的第一端18設置有圓弧面42。所述卡勾22的底端緣設置有倒角面43。所述卡勾22的倒角面43在朝向所述殼體12按壓所述鎖扣21時滑過所述圓弧面42并使所述卡勾22在所述彈性金屬絲20的彈力作用下卡于所述卡槽26內(nèi)。組裝時,先將所述彈性金屬絲20平放于所述卡蓋14的容置槽17內(nèi),使彈性金屬絲20受限于所述容置槽17內(nèi)。然后,將鎖扣21向下卡于所述卡蓋14上,此時,彈性金屬絲20夾置于所述卡蓋14與所述鎖扣21之間,所述鎖扣21的擋塊24滑動于第一滑槽34內(nèi),所述鎖扣21的滑塊25滑動且卡于所述第二滑槽35內(nèi)。然后,所述卡蓋14的第二端16樞接于所述殼體12上。在使用過程中,朝向所述殼體12按壓所述卡蓋14,所述卡勾22的倒角面43在朝向所述殼體12按壓所述卡蓋14時滑過所述圓弧面42,鎖扣21的擋塊24與滑塊25相對于所述卡蓋14朝外滑動,此時,所述擋塊24抵壓彈性金屬絲20的相應抵持部28并使彈性金屬絲20處于壓縮狀態(tài)。在所述彈性金屬絲20的彈力作用下,所述卡勾22卡于所述卡槽26內(nèi)。此時,所述鎖扣21裝置處于鎖緊狀態(tài)。當需要開啟所述鎖扣21裝置時,只需要朝外推動所述鎖扣21,將卡勾22由所述卡槽26內(nèi)脫離。無論是鎖扣裝置在鎖緊過程中還是開啟過程中,所述卡蓋14的第二端16的轉(zhuǎn)軸44在軸孔45內(nèi)轉(zhuǎn)動。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鎖扣21結構使用方便,工藝簡單。利用彈性金屬絲20 為鎖扣21提供彈力,工藝簡單,性能可靠。彈性金屬絲20體積小,占用空間小,組裝時先將彈性金屬絲20放進容置槽17里,可避免彈性金屬絲20在裝配時亂蹦及丟失。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方式
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范圍,本發(fā)明的范圍包括并不限于本具體實施方式
。凡依照本發(fā)明之形狀、結構所作的等效變化均包含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鎖扣裝置,其包括用以容置電池或/和SD卡的殼體及置于所述殼體頂部以將電池或/和SD卡罩設于所述殼體內(nèi)的卡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蓋的第一端的頂部開設有容置槽,所述卡蓋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樞接于所述殼體頂部的第一端,所述鎖扣裝置還包括容置于所述卡蓋的容置槽內(nèi)的彈性金屬絲及滑動連接于所述卡蓋的第一端的鎖扣,所述鎖扣具有用于勾扣所述殼體頂部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的卡勾,所述鎖扣于背向所述卡蓋的第二端滑動時壓縮所述彈性金屬絲并使所述卡勾脫離所述殼體頂部的第二端,所述彈性金屬絲是由一根金屬絲在同一平面內(nèi)來回彎折而成的,所述彈性金屬絲平放于所述卡蓋的容置槽內(nèi)。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金屬絲壓縮置于所述卡蓋的容置槽內(nèi)。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包括一主板、由所述主板朝向所述卡蓋方向延伸的擋塊及分別設置于所述主板相對兩側(cè)的二滑塊,所述卡勾由所述主板的遠離所述卡蓋的第二端向下彎折延伸,所述滑塊滑動卡于所述卡蓋上,所述擋塊隨著所述滑塊背向所述卡蓋的第二端滑動而滑動并抵壓所述彈性金屬絲。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包括由所述主板的底面向下延伸的凸塊及由所述主板的相應側(cè)邊向外凸伸且卡于所述卡蓋上的卡塊,所述卡蓋第一端的頂部開設有供所述擋塊滑動其內(nèi)的第一滑槽及供所述滑塊滑動其內(nèi)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包括容置所述凸塊的凸塊槽及容置所述卡塊的卡塊槽,所述卡塊槽與所述卡蓋的頂面之間形成有阻擋所述卡塊脫離所述卡塊槽的阻擋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與所述卡塊的連接處進行倒角處理而形成導引面,所述導引面引導所述卡塊滑過所述阻擋部而進入所述卡塊槽內(nèi)。
6.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5任一項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金屬絲包括設置于相對兩端的二抵持部及連接于所述抵持部之間的至少二彎折部,其中一抵持部抵壓于所述鎖扣上,另一抵持部抵壓于所述容置槽的側(cè)壁面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折部的數(shù)量為偶數(shù),所述二抵持部背向延伸。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折部的數(shù)量為奇數(shù),所述二抵持部同向延伸。
9.根據(jù)權利要求3至5任一項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頂部的第二端設置有供所述鎖扣的卡勾勾扣的卡槽,所述卡蓋的第一端開設有供所述鎖扣的主板嵌入的嵌槽,所述容置槽于所述卡蓋內(nèi)的深度大于所述嵌槽于卡蓋內(nèi)的深度,所述嵌槽于所述卡蓋的第一端設置有圓弧面,所述卡勾的底端緣設置有倒角面,所述卡勾的倒角面在朝向所述殼體按壓所述鎖扣時滑過所述圓弧面并使所述卡勾在所述彈性金屬絲的彈力作用下卡于所述卡槽內(nèi)。
10.根據(jù)權利要求3至5任一項所述的鎖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的主板頂面設置有方便推動所述鎖扣的若干凸棱。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鎖扣裝置,其包括具有容腔的殼體、開設于殼體的頂部并與所述容腔連通的開口及置于所述殼體頂部以罩設所述殼體開口的卡蓋,所述卡蓋的第一端的頂部開設有容置槽,卡蓋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樞接于所述殼體頂部的第一端,鎖扣裝置還包括容置于所述卡蓋的容置槽內(nèi)的彈性金屬絲及滑動連接于所述卡蓋的第一端的鎖扣,鎖扣具有用于勾扣所述殼體頂部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的卡勾,鎖扣于背向所述卡蓋的第二端滑動時壓縮彈性金屬絲并使所述卡勾脫離所述殼體頂部的第二端,彈性金屬絲是由一根金屬絲在同一平面內(nèi)來回彎折而成的,彈性金屬絲平放于卡蓋的容置槽內(nèi)。本發(fā)明巧妙地使用了彈性金屬絲,造型簡單,體積小,彈力可靠。
文檔編號E05C19/10GK102619421SQ20121005803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7日
發(fā)明者趙俊才 申請人:深圳市福智軟件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