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它包括相互嵌套的外管與內管;所述外管一端固定軸承,另一端嵌套內管,軸承與內管之間設置彈簧;所述內管設置凸輪組與彈簧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通過氣壓棒的結構的合理設計實現座椅自動回旋回位,人坐在上面時,可以左右旋轉,當人離開座椅后,座椅可以自動回位到原來的方向與高度。
【專利說明】一種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升降座椅用氣壓棒,具體的說是一種能夠自動回旋回位的升降座椅氣壓棒。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升降座椅一般都采用氣壓棒實現升降、調整高度的功能。普通的氣壓棒產品安裝在椅子上面,只能上下調節高度,沒有自動回旋的功能。當人離開后,座椅被固定在不同高度,非常不整齊,尤其是在公共場所使用的升降座椅,使用數量大、使用頻率高,需要手動調節高度,實現座椅回旋回位,費時費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通過氣壓棒中設置彈簧與凸輪組的結構設計實現座椅自動回旋回位,人坐在上面時,可以左右旋轉,當人離開座椅后,座椅可以自動回位到原來的方向與高度。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它包括相互嵌套的外管與內管;所述外管一端固定軸承,另一端嵌套內管,軸承與內管之間設置彈簧;所述內管設置凸輪組與彈簧連接。
[0005]上述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凸輪組包括上凸輪與下凸輪,上凸輪與下凸輪之間通過斜面配合,下凸輪與彈簧連接。
[0006]上述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上凸輪外壁設置相互配合的多級臺階與彈簧銷子。
[0007]上述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外管設置外管支撐墊固定軸承,軸承兩側設置軸承支撐墊片。
[0008]上述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相互嵌套的外管與內管的管壁之間設置環形支撐套。
[0009]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及有益技術效果:
[0010]1、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通過氣壓棒的結構的合理設計實現座椅自動回旋回位,人坐在上面時,可以左右旋轉,當人離開座椅后,座椅可以自動回位到原來的方向與高度。
[0011]2、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結構簡潔,外形美觀,實用性強,適合于各種升降座椅,尤其是在會議室、游戲廳等大型公共場所的座椅上使用,整齊劃一,便于維護與管理。
[0012]3、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使用方便,省時省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中凸輪組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0015]上述圖中:
[0016]外管1,內管2,軸承3,彈簧4,凸輪組5,上凸輪6,下凸輪7,多級臺階8,彈簧銷子9,外管支撐墊10,軸承支撐墊片11,環形支撐套12。
【具體實施方式】
[0017]本實施例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它包括相互嵌套的外管I與內管2 ;夕卜管I的一端固定軸承3,另一端嵌套內管2,軸承3與內管2之間設置彈簧4 ;內管2設置凸輪組5與彈簧4連接。凸輪組5包括上凸輪6與下凸輪7,上凸輪6與下凸輪7之間通過斜面配合,下凸輪7與彈簧4連接。上凸輪6外壁設置相互配合的多級臺階8與彈簧銷子9。外管I設置外管支撐墊10固定軸承3,軸承3兩側設置軸承支撐墊片11。相互嵌套的外管I與內管2的管壁之間設置環形支撐套12。
[0018]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嵌套的外管與內管;所述外管一端固定軸承,另一端嵌套內管,軸承與內管之間設置彈簧;所述內管設置凸輪組與彈黃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組包括上凸輪與下凸輪,上凸輪與下凸輪之間通過斜面配合,下凸輪與彈簧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輪外壁設置相互配合的多級臺階與彈簧銷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設置外管支撐墊固定軸承,軸承兩側設置軸承支撐墊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回旋回位座椅彈簧氣壓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嵌套的外管與內管的管壁之間設置環形支撐套。
【文檔編號】A47C3/32GK203493160SQ201320627411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2日
【發明者】金永來 申請人:青島三弘精密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