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洗碗機,尤其涉及一種洗碗機擱架。
背景技術:
洗碗機用于洗滌餐具或烹飪工具,洗碗機擱架是洗碗機的一個重要的部件,洗碗機中可包括至少一個或多個擱架設置在內膽中,用來放置支撐餐具或烹飪工具。
現有的洗碗機的擱架,通常擱架的位置被固定,無法調節其高度,然而在利用洗碗機洗滌餐具時,由于用戶使用的餐具或烹飪工具種類繁多,其尺寸和形狀也多種多樣,用戶為避免餐具擺放雜亂,往往按照擱架的空間布局來擺放餐具,但是有些類似茶杯的小餐具擺放到擱架上后,容易導致洗碗機的空間利用率及清洗效率降低,甚至還會造成餐具之間相互碰撞而破損。因此,現有的洗碗機擱架增加了可以放置類似茶杯的小餐具的托架,申請號為200810186976.7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洗碗機的擱架組件,包括可調節其安裝高度的擱板,在使用時朝向擱架的中心擴展,并且豎立于擱架的側壁處,擱架上可放置多種大小的餐具,可提高洗碗機的空間利用率。
但是,上述隔板豎立于擱架的側壁處時,對隔板下部的空間造成了限制,使得下層擱架擺放的餐具種類和大小都受到了限制,也容易導致洗碗機的空間利用率降低,并且,當需要洗滌較大餐具或烹飪工具時,需要利用擱架的最大空間,此時,需要將隔板拆卸下來,因此隔板的裝拆給用戶造成了麻煩。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洗碗機擱架,解決洗碗機托架高度無法根據餐具或炊具大小可調的問題,同時,無需根據餐具或炊具大小拆卸擱架,有效利用空間,并且,在不需要使用托架時,可以自動收回到擱架的側壁處,不妨礙擱架推入洗碗機內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一種洗碗機擱架,包括擱架側壁和底托,所述擱架側壁上設置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通過安裝部與所述擱架側壁連接,所述托架與安裝部之間具有兩種連接狀態,托架在安裝部豎直方向上可滑動連接狀態和托架在安裝部上可繞軸向轉動連接狀態,所述安裝部上設有將托架保持與擱架側壁呈一定角度的定位結構,托架在安裝部上繞軸向轉動至與擱架側壁呈另一定角度時,托架在安裝部豎直方向上滑動。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部上設置有:
限定所述托架豎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的限位槽,第一位置是托架在安裝部豎直向下滑動的極限位置,第二位置是托架在安裝部豎直向上滑動的極限位置,
所述托架沿豎直方向可滑動的滑動槽,
將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擱架側壁的卡爪。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包括向上開口的第一限位槽和向下開口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開口為弧形,
所述托架包括第一限位絲條和第二限位絲條,所述第一限位絲條與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使所述托架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絲條與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使所述托架限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位置到擱架底部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位置到擱架底部的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絲條與第二限位槽樞接配合,使所述托架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間軸向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托架還包括第三限位絲條,所述定位結構止擋所述第三限位絲條,使所述托架限定在所述第三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部設置有向上開口的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第一限位槽垂直,
所述托架包括與所述第一限位絲條和第三限位絲條垂直搭接的第一絲條,
所述凹槽沿垂直于第一絲條的方向止擋所述第一絲條。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槽設置在所述定位結構和所述卡爪之間,包括第一滑動槽和沿豎直方向與所述第一滑動槽對稱設置的第二滑動槽,所述托架包括可在所述第一滑動槽中沿豎直方向滑動的第三絲條。
進一步地,所述托架包括可在所述第二滑動槽中沿豎直方向滑動的第二絲條,所述第二絲條與所述第一限位絲條和第三限位絲條垂直搭接,
所述第二絲條上設有朝向擱架內腔彎曲的凸起,所述第二限位槽止抵所述凸起,使 所述托架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部包括至少兩個與所述擱架側壁上的絲條卡接的所述卡爪,所述卡爪開口朝向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擱架包括至少兩個對稱設置的所述安裝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洗碗機擱架,擱架的側壁上設置托架,在使用時朝向擱架的中心擴展,增大了放置餐具的空間,擱架的側面上設置安裝部,托架與所述安裝部沿豎直方向可滑動連接,當需要利用擱架的最大空間時,托架可以收回到擱架的側壁處,無需要將托架拆卸下來,減少了用戶使用的麻煩;托架沿著擱架側壁滑動到擱架底部,托架頂端低于擱架頂端,所以將托架收回到擱架的側壁也不會妨礙擱架推入洗碗機內腔。當托架展開時,但托架下方的擱架內需要放置較大餐具或烹飪工具,托架與安裝部可繞軸向轉動連接,安裝部上設有將托架保持與擱架側壁呈一定角度的定位結構,使得托架立于擱架的側壁處時,可隨托架下部餐具或烹飪工具的大小變化高度,避免對托架下部的空間造成限制,減少了對下層擱架擺放的餐具或炊具種類和大小的限制,使得洗碗機的空間利用率得到提高。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洗碗機擱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洗碗機擱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洗碗機擱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洗碗機擱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洗碗機擱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洗碗機擱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擱架1、托架2、安裝部3、定位結構4、限位槽5、第一限位槽51、第二限位槽52、滑動槽6、第一滑動槽61、第二滑動槽62、卡爪7、第一限位絲條8、第二限位絲條9、擱架側壁10、第三限位絲條11、凹槽12、第一絲條13、第二絲條14、凸起15、第三絲條16、底托17。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 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明公開的一種洗碗機擱架,包括擱架側壁10和底托17,擱架側壁10上設置安裝部3,托架2通過安裝部3設置在擱架側壁10上。擱架側壁10指的是當擱架推入洗碗機內腔后擱架面向用戶的那一面,擱架側壁10和底托17由多個絲條構成,形成圍欄餐具或炊具和放置餐具或炊具的空間,擱架側壁10呈豎直方向。托架2與安裝部3之間具有兩種連接狀態,托架2在安裝部3豎直方向上可滑動連接狀態和托架2在安裝部3上可繞軸向轉動連接狀態,托架2與安裝部3沿豎直方向可滑動連接,這里的豎直方向指的是沿著擱架側壁10所在的豎直方向,托架2是由多個絲條構成平板型結構,如茶杯等較小的餐具可放置在托架2上,托架2與安裝部3可繞軸向轉動連接,使用時托架2經過旋轉可朝向擱架1的中心擴展,安裝部3上設有將托架2保持與擱架側壁10呈一定角度的定位結構4,使托架2固定在朝向擱架1的中心擴展的位置上,這樣在擱架1的空腔中形成一個可以放置餐具的小隔板,增大了洗碗機擱架放置餐具的空間,當托架2下方擱架1內的餐具或烹飪工具的大小變化時,托架2繞軸向轉動,托架2下方的高度可隨其下方的餐具或烹飪工具的大小改變,避免托架2下部的空間造成限制,減少了對下層擱架擺放的餐具或炊具種類和大小的限制。托架2在安裝部3上繞軸向轉動至與擱架側壁10呈另一定角度時,托架2在安裝部3豎直方向上滑動,當需要利用擱架的最大空間時,托架2旋轉至靠向擱架側壁10的豎直位置,此時托架2與擱架側壁10平行,此時用戶松開托架2,由于托架2與安裝部3沿豎直方向可滑動連接,托架2將沿著豎直方向滑動到擱架側壁10的下部,托架2自動收回到擱架的側壁處,無需要將托架拆卸下來,減少了用戶使用的麻煩,并且此時托架2的頂端低于擱架側壁10的頂端,托架2不會妨礙擱架1被推入洗碗機內腔或從洗碗機內腔中拉出。
實施例一
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洗碗機擱架其安裝部3設置有限定托架2位置的限位槽5,限位槽5包括向上開口的第一限位槽51和向下開口的第二限位槽52,安裝部3上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52開口相反,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52開口為弧形,托架2包括第一限位絲條8和第二限位絲條9,第一限位槽51和第二限位槽52開口大于第一限位絲條8和第二限位絲條9的直徑。如圖4所示,將托架2沿豎直方向提起,第二限位絲條9進入第二限位槽52內,兩者配合阻止托架2繼續向上滑動,托架2在安裝部3豎直向上滑動的極限位置,此時托架2處于豎直并平行于擱架側壁10,托架2的底部距離擱架1的底部最遠,此時托架2被限定的位置為第二位置。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所述的洗碗機擱架其安裝部3設置有托架2沿豎直方向可滑動的滑動槽6,滑動槽6設置在定位結構4和卡爪7之間,滑動槽6包括第一滑動槽61和第二滑動槽62,第一滑動槽61和第二滑動槽62沿豎直方向在安裝部3的兩側對稱設置,托架2包括可在第一滑動槽61中沿豎直方向滑動的第三絲條16,第三絲條16與第一限位絲條8和第二限位絲條9垂直搭接。
如圖5所示,用戶在托架2處于第二位置松開托架時,托架2受自身重力作用自動沿豎直方向下落,直至第一限位絲條8落入第一限位槽51中,第一限位絲條8與第一限位槽51配合阻止托架2繼續下落,托架2在安裝部3豎直向下滑動的極限位置,此時托架2處于豎直位置靠向擱架側壁10,并且托架2的底部距離擱架1的底部最近,此時托架2被限定的位置為第一位置,托架2處于被收回的狀態,此時托架2的頂端低于擱架1的頂端,這時托架2不會妨礙到擱架被推入洗碗機內腔或者從洗碗機內腔中拉出。
如圖5和6所示,將托架2沿豎直方向提起,第二限位絲條9進入第二限位槽52內,第二限位絲條9與第二限位槽52樞接配合,托架2以第二限位絲條9為軸轉動,用戶可將托架2從第二位置向擱架1的內腔方向轉動一定角度,托架2還包括第三限位絲條11和定位結構4,當托架2向擱架1的內腔方向轉動過一定角度,第三限位絲條11被定位結構4止擋,托架2無法繼續轉動,托架2保持在與擱架側壁10呈一定角度的第三位置。此時托架2立于擱架側壁10上,由于托架2可從第二位置轉動到第三位置,所以托架2的位置可隨餐具或烹飪工具的大小而變化高度,避免對托架下部的空間造成限制,減少了對下層擱架擺放的餐具或炊具種類和大小的限制,托架2上仍然可以放置一些較小的餐具,使得洗碗機的空間利用率得到提高。當用戶無需利用托架2放置餐具時,將托架2向擱架側壁10轉動,當托架2轉動到第二位置時,用戶松開托架2,托架2將自動下落并停止在第一位置處。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本實施例所述的洗碗機擱架,安裝部3設置有朝向洗碗機頂部開口的凹槽12,凹槽12與第一限位槽51垂直,托架2包括與第一限位絲條8和第三限位絲條11垂直搭接的第一絲條13,用戶需要使用托架2時,將托架2從第一位置向上拉起至第二位置,托架2以第二限位絲條9為軸向擱架內腔方向轉動,當第三限位絲條11被定位結構4止擋住,托架2轉動到第三位置時,第一絲條13進入凹槽12中,凹槽12止擋第一絲條13,避免托架2處于第三位置時第一絲條13沿垂直于第一絲條的方向即左右方向竄動,當將托架2向擱架側壁10的方向轉動時,第一絲條13逐漸脫離凹槽12,當托架2轉動到擱架側壁10平行的位置時,第一絲條13 完全脫離凹槽12。
如圖2所示,托架2包括與第一限位絲條8和第三限位絲條11垂直搭接的第二絲條14,第二絲條14上設有朝向擱架1內腔彎曲的凸起15,如圖5所示,當托架2處于第一位置時,凸起15的頂端位于第二限位槽52的開口內,第二限位槽52止抵凸起15,托架2的底端抵在擱架側壁10上,此時托架2相對于擱架側壁10形成一定角度的傾斜,并且相對于托架2自由懸掛于安裝部3上,使得托架2不會在抽拉擱架時發生竄動,避免了托架2與餐具發生碰撞,并且使得托架2在收回狀態時,擱架底部內腔具有更大的可利用空間。
如圖2所示,安裝部3設有將托架2固定在擱架側壁10上的卡爪7,進一步地,安裝部3包括至少兩個卡爪7,卡爪7與擱架側壁10上的絲條卡接,其開口朝向一致。
為使托架2和安裝部3更穩定的設置在擱架側壁10上,洗碗機擱架還包括至少兩個對稱設置的安裝部3。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的實施方案可以進一步組合或者替換,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專業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化和改進,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