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方便地從一摞衣服中抽取下層衣物的抽取器械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家用衣櫥中的衣物常以疊放的形式儲存,由于相鄰的上下兩件衣物之間存在較大的附著摩擦力,導致人們不容易徒手在一摞衣物中抽取較下層的衣物。——若采用移除上層衣物后再提取需要的下層單件衣物以及之后再恢復上層衣物原來的擺放位置,顯得有些繁瑣,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之目的:
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繁瑣或很不方便”的問題而提出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關鍵在于:利用非常簡單的手動器械就能夠方便地解決上述“繁瑣或很不方便”的問題
本發明的特點:
由于采用了本發明的衣物抽取器械,就為能夠從一摞衣服中方便地取出下層衣物創造了條件。
附圖說明
圖1示意了本發明的使用狀態;
圖2示意了圖1中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示意了本發明的立體結構方案(第一實施例);
圖4示意了本發明的第一改型立體結構(第二實施例);
圖5示意了本發明的第二改型立體結構(第三實施例);
圖6示意了本發明的第三改型立體結構(第四實施例)。
1:衣櫥;2:一摞衣物;3:上蓋;4:手;5:底板;h:上蓋和底板之間的距離;q:缺口(弧形或矩形或三角形);k:衣物抽取器械;x:過渡板;p:受力橫桿(手柄);u:橫向設置的“u”形把柄。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實現本發明上述目的,擬采用以下的技術:
作為本發明衣物抽取器械k的最佳典型結構方案,即第一結構實施例:
衣物抽取器械k是由相隔距離h的上蓋3和底板4兩者且尾部通過過渡板x相連而構成的結構型式而存在,并且,在該相連尾部一側設置有缺口q;
所述的衣物抽取器械k是由具有彈性且光滑的片材制取的;
并且:
所述的過渡板x的彎曲端部又設置了能夠利用手4握住的橫跨缺口q部位的受力橫桿p,——它與過渡板x通過諸如鉚接等常用方法定位。
本發明的該典型衣物抽取器械k的主要參考尺寸:
上蓋3尺寸:長40公分,寬35公分;
底板5尺寸:長50公分,寬40公分;
相隔距離h寸:4公分;
缺口q尺寸:半徑為10公分;
取材厚度及材質:最好是0.2至1.0毫米不銹金屬或塑料。
本發明的該典型衣物抽取器械k的制取參考方法:
可以取材于一塊具有彈性的光滑不銹鋼片材,參照本發明附圖的示意,先裁剪成一塊本發明的平面整體(包括底板5、上蓋3和過渡板x的面積),然后在過渡板x長度方向的當中位置將其彎曲成本發明的形狀:其底板5與上蓋3可以稍處于張口的狀態,其整體外形詳見圖3的示意,顯然,由于具有彈性,通過手指捏壓就能夠輕易地改變底板5與上蓋3之間的平均距離,以適應被抽取衣物(一般為單衣物)的疊厚需要。
作為本發明衣物抽取裝置k的第一改型結構方案,即第二結構實施例:
在衣物抽取裝置k中,將過渡板x的彎曲端部設置的能夠利用手4握住的橫跨缺口q部位的受力橫桿p撤除,其整體外形詳見圖4的示意。
作為本發明衣物抽取裝置k的第二改型結構方案,即第三結構實施例:
在衣物抽取裝置k中,不存在缺口q的部位以及將受力橫桿p也撤除,其整體外形詳見圖5的示意。
作為本發明衣物抽取裝置k的第三改型結構方案,即第四結構實施例:
在衣物抽取裝置k中,不存在缺口q的部位以及將受力橫桿p也撤除,此外,在過渡板x的彎曲端部外側設置了橫向定位的“u”形把柄u,——它與過渡板x通過諸如鉚接等常用方法定位,其整體外形詳見圖6的示意。
顯然,本發明在結構上可有上述的四個結構實施例的類型,在利用本發明衣物抽取裝置k的使用主體方法上面是一樣的,然而,也會有所不同:
首先,將構成衣物抽取裝置k較長的底板5一側先稍許插進一摞衣物2中欲抽取衣物的下部(達到稍許定位之目的即可);
然后,再將構成衣物抽取裝置k較短的上蓋3一側對準抽該一摞衣物2中欲抽取衣物的上部,并通過手4推衣物抽取裝置k使得底板5與上蓋3同時向著該一摞衣物2的縱深方向推進;
之后,直到通過缺口q觀察到(對于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而言)或通過手4力感覺到(對于第三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而言)欲取衣物與過渡板x接觸時,即形成衣物抽取裝置k的過渡板x內側受阻于該欲取的衣物為止;
最后,通過如下的不同方法即可從一摞衣物2中取出被衣物抽取裝置k夾住并帶出的欲取衣物:
對于第一實施例而言,只要用手4握住衣物抽取裝置k上的受力橫桿p并向著反方向抽拉即可實現;或者:
對于第二實施例而言,只要用手4指頭(拇指與其他指頭)上下直接捏住從衣物抽取裝置k的缺口q處露出的欲取衣物并向著反方向抽拉即可實現;或者:
對于第三實施例而言(結構最簡單但手4捏力度需偏大一些),只要用手4指頭(拇指與其他指頭)上下直接捏住衣物抽取裝置k的底板5與上蓋3部位并向著反方向抽拉即可實現;或者:
對于第四實施例而言,只要用手4握住衣物抽取裝置k上的橫向設置的u形把柄u并向著反方向抽拉即可實現。
不難看出,上述的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形式在使用方法方面最為實用或方便或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