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設置有可拆卸閥和溫度傳感器的壓力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28049閱讀:364來源:國知局
設置有可拆卸閥和溫度傳感器的壓力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器具的一般技術領域,特別是壓力鍋類型的家用器具,其設計為形成烹調封閉空間,能夠允許在其內部形成壓力,以便在蒸汽壓力下烹調包含其內的食物。

本發明更特別地涉及用于在蒸汽存在下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器具,所述器具包括容器、蓋以及安裝在所述蓋上與通過所述蓋形成的孔一致的壓力調節閥,所述閥能夠采取泄漏配置,允許容納在器具內的蒸汽沿預定逸出路徑通過該孔和閥從此逸出,所述器具還包括設計成能夠位于所述逸出路徑上的溫度傳感器。



背景技術:

通過設置在出口管道的出口附近的溫度傳感器來感測溫度上升是眾所周知的,該溫度上升由通過設置在壓力鍋的壓力調節閥下游的出口管道的蒸汽造成的。特別的,已知的壓力鍋具有安裝在蓋上的控制模塊,其包含各種控制構件(用于鎖定/解鎖、用于減壓、用于控制操作壓力級,...)、調節構件和安全構件。前述模塊特別包含壓力調節閥,其包含在所述模塊內,被偏心安裝在腔室中,該壓力調節閥以氣密方式安裝在通過所述蓋制成的孔上。所述閥包括閥構件,其經受彈性回復力以根據壓力鍋內的壓力級關閉或打開所述孔。該腔室在上游與該孔(其與閥構件共同操作)連通并且在下游與逸出管道連通,該逸出管道橫向偏移以向外部排出蒸汽。

取決于前述壓力鍋的模型,該溫度傳感器包括緊靠著上述逸出管道的外表面嵌入的探針,或者探針安裝在所述管道的出口處以直接浸沒在通過逸出管道逸出的蒸汽流中。

總體而言,這樣的現有技術的器具給予滿意,但它們仍然保持了某些缺點,特別是與利用包含閥的模塊相關聯。具體而言,在現有技術的器具中使用這樣的模塊意味著上述蒸汽排氣管道相對于閥本身橫向偏移。但是,在使用中出于安全性顯而易見的原因,對于用戶至關重要的是能夠驗證明該管道不阻塞。因此,這些現有技術的器具具有可釋放地組裝在蓋上的模塊,以便使得用戶為了檢查和清理的目的能夠從蓋分離該模塊。然而,具有模塊的這樣的現有技術的烹調器具以這樣的方式設計和構成,發現在拆卸該模塊的操作中實際上是相對笨拙和困難的。綜上所述,雖然這些現有技術的壓力鍋給予了總體滿意度,特別是在精確測量溫度方面,但它們仍然存在涉及人體工程學和易于使用的缺陷。此外,發現具有模塊的這些設計是相對昂貴的,并且它們在工業上存在很小的靈活性。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賦予本發明的目的試圖解決各種上述缺點,并提出了一種新穎的壓力烹調器具,其能夠以精確和可靠的方式獲取所述閥的出口處的溫度,同時也能構造得特別簡單、便宜、靈活、可靠。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其很方便和實用。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其更容易清洗。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用于在設計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使得在工業制造上有很大的靈活性。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其特別堅固和緊湊。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其很容易和快速制造或修理。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其特別緊湊和輕便。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以自然且直觀的方式明確提示應如何使用。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穎的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使用時獲得高度的安全性。

賦予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用于在蒸汽存在下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來實現的,所述器具包括容器、蓋以及安裝在所述蓋上與通過所述蓋形成的孔一致的壓力調節閥,所述閥能夠采取泄漏配置,允許容納在器具內的蒸汽沿預定逸出路徑通過該孔和閥從此逸出,所述器具還包括設計成能夠位于所述逸出路徑上的溫度傳感器,所述器具的特征在于:所述閥由設計為永久地保持連接到所述蓋上與所述孔一致的第一元件和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的第二元件構成,從而使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可手動分離以便于清洗所述閥。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勢可參考附圖、閱讀以下描述更具體地呈現和看出,這只是以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并且其中︰

圖1是本發明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的示意性透視圖,其具有卡扣式結合的鎖定系統,并且其中所述蓋與容器是以預定的相對布置(預鎖定布置)來結合的,其中能夠通過蓋的旋轉將蓋鎖定到所述容器上,所述蓋設計成容納可拆卸的獨立模塊(圖1中的器具不存在),其包含計時器以及溫度傳感器,當所述蓋部件相對于容器鎖定時(圖7和8),其能夠確定來自安裝在所述蓋上的壓力調節閥的蒸汽流的溫度;

圖2是設計為配備圖1的器具的蓋部件的所述可拆卸的獨立模塊的示意性透視圖;

圖3是圖1的具有連接到所述蓋的圖2的獨立模塊的器具的示意性透視圖;

圖4是從圖1和3的壓力烹調器具的容器上面觀察的示意性透視圖,在這個實例中,所述容器設置有兩個側把手設有兩個側邊把手,使其能夠被操縱和運輸;

圖5示出了圖1和3的器具的蓋部件,并且除了所述蓋之外,包括至少一個支撐件,其被連接以樞轉所述蓋,所述部件為解鎖構造,準備以圖1中所示的預鎖定的預設相對布置來裝配在圖2的容器頂部;

圖6是圖3的壓力鍋的俯視圖;

圖7是圖1的烹調器具的示意性透視圖,該蓋相對于容器鎖定(所述蓋部件為鎖定構造),以使獨立模塊的溫度傳感器覆蓋壓力調節閥的蒸汽出口,該出口安裝為從所述蓋突出;

圖8是圖7的烹調器具的俯視圖;

圖9是圖1的壓力鍋的實施方式的細節示意性透視圖,有關于用于控制鎖定/解鎖的控制部件以及轉換裝置,轉換裝置用于將控制部件的移動轉換為上述壓力鍋所配備的蓋的樞轉;

圖10是前面附圖的壓力鍋的設計細節的示意性透視圖,特別的,能夠看出當所述蓋部件和所述容器以所述預鎖定的預設相對布置來結合時,所述支撐件和容器把手如何相互配合以在水平面上鎖定所述蓋部件和所述容器的相對角位置;

圖11是針對圖9視圖的圖,不同之處在于控制部件在其縮回位置對應于所述蓋是鎖定的,因此該蓋部件處于鎖定構造;

圖12是圖11的壓力鍋的實施方式的細節示意性透視圖,更確切地說涉及到控制鎖定/解鎖的控制部件以及轉換裝置,轉換裝置用于將控制部件的移動轉換為所述蓋相對于所述支撐件的樞轉;

圖13是在蓋部件的實施方式的細節示意性透視圖,能夠看到控制機構的一部分,所述控制機構用于控制所述蓋相對于所述支撐件的樞轉;

圖14是圖11的器具的實施方式的細節示意性截面圖,能夠看到,其中當蓋部件為鎖定構造時,溫度傳感器相對于所述壓力調節閥定位。

圖15示出了圖5中的蓋部件,具有構成彼此分開的壓力調節閥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所述部件與容器手柄(省略了容器)相配合。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發明涉及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1,該器具設計成在大于大氣壓力的壓力水平下烹調各種食物,存在蒸汽,比如水蒸氣。所述蒸汽或者水蒸氣由烹調液體,比如水溶液,在存在食物的情況下在器具1中被加熱而產生。本發明的器具1優先設計為家用,但是應該理解的是本發明也可涉及專業或半專業的器具。本發明的器具1設計為僅僅允許在熱源(熱源可納入其內或為外部的)作用下產生壓力,不需要提供任何外部壓力。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的烹調器具1因此構成壓力鍋,其優選地設計為放置在用于加熱內容物的獨立的加熱板或加熱圈上。本發明的烹調器具1包括至少一個形成烹調容器的容器2,設計用于接收待烹調的食物,在本例中,其關于中心豎直軸線X-X'大體圓形對稱,當以通常方式操作器具1時,即,當其放置在水平面時,該軸線沿近似豎直方向延伸。容器2包括底部2A,以及在所述底部2A與自由頂部邊緣2C之間向上延伸的環狀側壁2B,在本例中,自由頂部邊緣2C為圓形,并且限定了可以進入容器2內部的進入開口。自由頂部邊緣2C的形狀的更多細節將在下面描述,其與器具1的鎖定裝置有關。并且如圖所述,烹調器具1有利地設有至少一個容器把手2D,其固定于所述容器2上,以此方式從所述容器向外突出,并且優選地,烹調器具1設置有兩個相同把手2D,2E,以關于中心豎直軸線X-X'以直徑相對的方式固定于容器2的側壁2B上。本發明的器具1還包括設計成與容器2相結合并且可以相對于所述容器2鎖定的蓋3,以形成適合于在其內形成壓力的烹調封閉空間,即,足夠氣密以允許器具1形成壓力的烹調封閉空間。為了獲得這種緊密、氣密密封,器具1有利地包括密封件(未示出),優選由柔性環狀墊圈形成,比如由彈性體制成,并設計為介入蓋3和容器2之間,從而避免密封空間的內部與外界之間任何不可控的水蒸氣和/或空氣的泄露。蓋3有利地具有與容器2的形狀互補的形狀,比如,大體為盤狀,并且一旦蓋安裝并鎖定于所述容器上,其有利地在平均平面中延伸,該平均平面大體平行于容器的底部2A在其中延伸的平均平面(即,在本例中大體水平的平面)。在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蓋3包括盤狀蓋元件3A,其形狀和尺寸與進入開口的形狀和尺寸互補,該進入開口由容器2的環狀側壁2B的自由頂部邊緣2C所界定。在該實施方式中,蓋3有利地包括環狀箍3B,比如,具有大體圓柱或截頭圓錐形狀,其在第一圓形邊緣30B與自由第二圓形邊緣31B之間延伸,第一圓形邊緣30B與盤狀蓋元件3A(在本例中,在其外圍)為一個整體,自由第二圓形邊緣31B例如其本身延伸有端部突緣。如圖所示,盤狀蓋元件3A大體在水平平均平面中延伸,即,在本例中,當蓋3與容器2結合形成烹調封閉空間時,該平均平面平行于容器2的底部2A的平均延伸平面,而環狀箍3B大體豎直地延伸,即,平行于中心軸線X-X',端部突緣大體水平地延伸。自然地,并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如圖所示,盤狀蓋3A局部輕微拱起或凹入,本身是公知的。在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環狀箍3B由下降邊緣形成,該下降邊緣從盤狀蓋元件3A的外圍向下延伸。在此實施方式中,蓋3設計成以大體緊密的方式與容器2的頂部相匹配,以使得環狀箍3B從外部包圍環狀側壁2B的頂部和自由頂部邊緣2C,而盤狀蓋元件3A通過插設在容器2與蓋3之間的密封墊圈放置并抵靠自由邊緣2C。然而,可替代地,很有可能的是,環狀箍3B設計成結合至容器2內,從而被容器2包圍并被包含其內,這并沒有超出本發明的范圍。調節裝置4(下面更詳細的描述)和安全裝置6有利地直接安裝在蓋3上。

根據本發明的器具1有利地包括鎖定系統,以將蓋3鎖定到容器2上。鎖定系統設計成使得由蓋3與容器2之間的關聯而形成的烹調封閉空間,顯著地加壓(例如以高于大氣壓約100千帕(kPa)),而在封閉空間內的壓力作用下,不存在蓋3脫離的任何風險。優選地,并且如圖所示,配備器具1的鎖定系統是卡扣式結合的鎖定系統,設計成通過蓋3相對于容器2的樞轉來完成蓋3相對于容器2的鎖定或解鎖,在本例中,該樞轉繞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進行。本發明絕對不限于實施卡扣式結合的鎖定系統,并且器具1可替代地配備有一些其它類型的鎖定系統。例如,鎖定系統可以是基于徑向相對于所述蓋3移動的鎖定元件的鎖定系統,例如,該鎖定元件是一個元件,例如是卡爪或節段,并設計為與容器2的互補形狀部分(例如,用于卡爪鎖定系統的軋制邊,或者當為節段鎖定系統時通過側壁2A提供的槽)共同操作。在這種情況下,鎖定元件因此安裝在第一鎖定位置和第二解鎖位置之間,在第一鎖定位置各卡爪夾緊所述蓋和容器的軋制頂部邊緣(或其中每個節段穿過設置在容器的側壁上的槽),第二解鎖位置通過鎖定元件從其鎖定位置徑向向外移動而獲得,并且其中卡爪不再與容器的軋制邊接合(或其中所述節段從槽中取出),從而使用戶可自由地從容器2釋放蓋3。這種鎖定系統例如在文獻EP0691096,EP 0691097或甚至是EP2204111中進行了描述,其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可替代地,該鎖定系統可依賴于使用凹入蓋,例如在文獻EP1938718中所述的彈性凹入蓋,其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或是非彈性凹入蓋,例如由在文獻FR2796541中描述的人孔壓力鍋使用的,其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也可能的是,鎖定系統是具有鎖定桿的鎖定系統,并且基于實施安裝的橫向細長元件以在所述蓋上豎直移動,以及具有設計成與凸耳配合的其自由端,該凸耳與該容器成整體或固定到該容器上。在一般情況下,本發明可實施任何類型的鎖定系統,并且優選地基于所述蓋的相對運動以及由所述蓋承載的部分(可以是鎖定桿、承載卡爪或節段的臂、懸掛彈性蓋的支撐件等)的相對運動的任何鎖定系統。特別優選地,該鎖定系統是卡扣式結合的鎖定系統,能夠使器具1從準備鎖定構造切換至鎖定構造,在準備鎖定構造中,所述蓋3安裝在容器2上并自由地放置在所述容器2上(圖1和3),在鎖定構造中,容器2與蓋3相互作用以避免它們彼此自由地分開(參見圖7和8),反之亦然。因此,在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通過蓋3相對于容器2沿順時針方向S1繞中心軸X-X'轉動預設的角度行程,器具1從其準備鎖定構造切換至鎖定構造,通過蓋3相對于容器2以逆時針的相反方向S2圍繞中心軸X-X'轉動上述預設的角度行程,器具1從其鎖定構造切換至準備鎖定構造(可替代地,S1由此變成逆時針方向,而S2則可為順時針方向)。為此目的,烹調器具1的卡扣式結合的鎖定系統有利地包括第一組凸起7A-7J、第二組凸起8A-8J,它們分別與蓋3和容器2成一體,為了實現相對于容器2鎖定和解鎖蓋3,這些凸起設計成可以通過蓋3相對于容器2圍繞中心豎直軸線X-X'轉動上述預設的角度行程而達到相互接合、相互松脫。其本身是眾所周知的,第一、第二組中每一組的凸起7A-7J、8A-8J設計成成對配合,即,通過相對于容器2旋轉蓋3,所述組中的其中一組的每一個凸起被帶至另一組中的相應凸起之下,以使蓋3相對于容器2鎖定。

在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組的凸起7A-7J與蓋3成一體,從蓋3沿徑向向內凸出,而第二組的凸起8A-8J與容器2成一體,從容器2的側壁2B的外側面沿徑向從所述容器2向外凸出。然而,很有可能的是,蓋上的鎖定凸起7A-7J從蓋3上向外凸出,而容器凸起8A-8J從容器沿徑向向內凸出。在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容器凸起8A-8J由環狀邊沿形成,從自由頂部邊緣2C向外超出地凸出,所述環狀邊沿設置槽口9A-9J,以這樣的方式允許所述蓋凸起7A-7J從中穿過,從而在每個槽口9A-9J之間延伸的所述環狀邊沿的部分形成各自的容器斜坡,容器斜坡設計為與形成蓋斜坡的蓋凸起7A-7J配合。因此,當蓋3裝在容器2的頂部上時,蓋凸起7A-7J可以穿過槽口9A-9J從而處于環狀邊沿之下。隨后器具1處于其預鎖定構造(也被稱為“準備鎖定”構造),只要繞豎直軸線X-X'相對于容器2轉動蓋3,便可從預鎖定構造到達鎖定構造,由此促使蓋3的凸起7A-7J以及環狀邊沿的槽口9A-9J改變角度從而實現“卡扣式結合”類型的鎖定。優選地,在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蓋凸起7A-7B位于蓋3的環狀箍3B上,與所述環狀箍3B的第二自由圓形邊緣31B相距一定距離,以此方式,在所述3D元件之下,環狀箍3B形成用于使蓋3相對于容器2自動定心的自動定心裙邊。根據本發明,器具1包括蓋部件(圖5中單獨示出),其包括至少所述的蓋3以及連接于所述蓋3的支撐件10,在本例中是永久地連接,以這樣的方式所述蓋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在兩個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的兩個位置分別對應于所述蓋部件的解鎖構造和鎖定構造。在如圖所述的實施方式中,支撐件10連接于所述蓋3,以這樣的方式所述蓋可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繞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在所述兩個位置之間樞轉。然而,本發明不限于蓋3安裝為相對于支撐件10旋轉運動。例如,很有可能的是,當鎖定系統例如是具有彈性蓋的鎖定系統時,蓋3能夠相對于支撐件平移運動,如在文獻EP1938718中描述的。蓋3與支撐件10之間的樞轉結合可以通過任何所熟知的方式形成。在本例中,蓋3在其之間可相對于支撐件10樞轉的兩個位置有利地由預設角度行程分離,該預設角度行程對應于使器具1從圖1所示的其預鎖定構造(準備鎖定構造)切換到例如圖7和8所示的其鎖定構造所需要的行程。有利地,支撐件10為橫檔的形式,即,大體為細長件的形式,其在蓋3上方沿直徑方向延伸,在本例中,在其每個端部延伸有各自的下降邊緣10A,10B。優選地,這里所說的橫檔具有更大的中心區域100,例如,為圓形的普通形狀,兩邊延伸有第一臂101和第二臂102,其本身終結于各自的所述下降邊緣10A,10B。中心部分100有利地設置中心孔100A,設計成供固定至蓋3的銷釘30穿過其中,在所述蓋的中心,支撐件10設計成繞中心豎直軸線X-X',繞銷釘轉動。優選地,銷釘30設置螺紋槽,所述螺紋槽設計為與螺栓16相配合從而將支撐件10固定至蓋3,同時還使得蓋3繞銷釘30樞轉。有利地,除了圖10所示的橫檔形式的部件外,支撐件10還包括板17,其具有圓形普通形狀,大體與橫檔的中心部分100的形狀互補,其設計成介入所述橫檔與蓋3的頂面之間,形成設計為容納至少部分的控制機構的外殼。可參見圖10,橫檔本身設計成永久固定(例如通過多個螺栓)于板17,從而與所述板配合而形成單一件,單一件的橫檔部件通過銷釘30與螺栓16之間的結合保持在蓋3上,這種結合允許蓋3相對于上述部件樞轉,在本例中上述部件形成支撐件10。根據本發明,蓋部件和容器2設計成以至少一種預設相對布置相結合(例如如圖1和圖3所示),確保所述鎖定系統通過蓋3相對于支撐件10的運動而將蓋3相對于容器2鎖定,從而促使蓋部件從其解鎖構造切換成其鎖定構造。更確切地說,在本例中,當所述蓋部件為解鎖構造時,該預設相對布置通過結合容器2和蓋部件來獲得。在如圖所述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相對布置能使得卡扣式結合的鎖定系統通過蓋3繞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相對于支撐件10樞轉來將蓋3鎖定在容器2上。換句話說,當蓋部件處于解鎖構造時,蓋3與支撐件10彼此相對定位成,以這樣的方式支撐件10以預設位置對接在容器2上,該位置對應于所述預設相對布置,可以促使蓋斜坡7A-7J穿過與所述容器斜坡8A-8J間隔的槽口9A-9J到達容器斜坡8A-8J之下,蓋部件隨后以準備位置裝在容器2的頂部上,從該位置足以促使蓋3相對于容器2樞轉從而相對于容器2鎖定蓋3。因此,一旦容器2與處在解鎖構造的蓋部件結合成如圖1所示的預鎖定的預設相對布置,足以將支撐件10相對于容器2保持在適當的位置并促使蓋3相對于支撐件10樞轉上述預設角度行程,從而將蓋斜坡帶至所述容器斜坡之下并與之配對,從而相對于容器2鎖定蓋3(圖7和8)。器具1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鎖定系統的控制部件11,在此例中,該控制部件設計成可由用戶以這樣的方式操作,從而確保用戶控制卡扣式結合的鎖定系統,因此有利地通過手動作用于控制部件11,以促使蓋部件從其鎖定構造變成其解鎖構造,反之亦然,以由此能夠使器具1從其預鎖定構造(也可稱為“準備鎖定”構造-如圖1所示)變成其鎖定構造(如圖8所示),反之亦然。在此例中,控制部件11永久地連接至支撐件10上,以這樣的方式能使控制部件11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在鎖定位置(圖7和8)和解鎖位置(圖1)之間手動地移動,反之亦然。換句話說,支撐件10永久地結合了控制部件11,然而仍然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移動。控制部件11從而有利地形成了整體的控制組件300的一部分(如圖10中所示,具有容器把手2D中的一個),該控制組件300優選地以永久的方式安裝在蓋3上,并且其至少由該支撐件10和手動控制部件11形成。有利地,器具1還包括轉換裝置,用于將控制部件11的移動轉換成蓋3相對于支撐件10繞中心豎直軸線X-X'的樞轉,從而使控制部件11的所述鎖定和解鎖位置分別對應蓋部件的所述鎖定和解鎖構造。因此,通過相對于支撐件10手動將控制部件11從其解鎖位置移動到其鎖定位置,反之亦然,用戶可能會導致該蓋部件從其解鎖構造切換到其鎖定構造,反之亦然。特別的,可從圖9和11至13中看出,轉換裝置因此設計成將控制部件11相對于支撐件10的移動轉換成蓋3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的旋轉運動,在本例中,該旋轉運動繞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進行,使得一旦蓋3安裝在容器2上,蓋斜坡被置于容器斜坡之下,使用者僅僅通過操作控制部件11,就可以促使蓋3相對于支撐件10樞轉,從而完成鎖定/解鎖。自然地,上述轉換裝置根據執行控制部件11相對于支撐件10的移動的類型來設計,其可采用任何所需的驅動組件(齒輪、凸輪、桿、連接桿等)。有利地,所述控制部件11安裝成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繞垂直于中心豎直軸線X-X'的樞轉徑向軸線Y-Y'樞轉,樞轉徑向軸線Y-Y'與所述中心豎直軸線相交。控制部件11因此可以為旋鈕、桿、棒、環形把手...類型的旋轉元件的形式。但仍然完全可以設想安裝控制部件11以相對于支撐件10來平移移動,并且在這種情況下是滑動元件的形式,例如按鈕、滑動器等。有利地,所述轉換裝置包括齒輪機構,設計成驅動蓋3繞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旋轉某個行程,該行程具有第一預設角幅度α,以響應所述控制部件11繞所述徑向軸線Y-Y'被旋轉某個行程,該行程具有第二預設角幅度β,該第二預設角幅度β大于所述第一預設角幅度α。例如,控制部件11設計成繞所述徑向軸線Y-Y'在上升位置(對應解鎖)與下降位置(對應鎖定)之間樞轉,上述兩個位置相隔一個行程,該行程具有約為90°的預設角幅度β,同時,以響應控制部件11相對于支撐件10移動約90°的角度,蓋3相對于支撐件10樞轉一個行程,該行程具有約為15°的預設角幅度α。在如圖所述的實施方式中,轉換裝置包括傳動部件20,安裝成可以在水平面內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平移,該水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在本實施方式中,轉換裝置包括用于將控制部件11相對于支撐件10的樞轉運動轉換成所述轉換件20相對于所述支撐件的平移移動的機構。例如,這里所說的轉換機構由凸輪110,111形成,凸輪110,111與控制部件11成一體,或者固定至控制部件11上,所述凸輪110,111設置有螺柱,螺柱可收納于設置在該傳動部件20中的相應凹槽內,以此方式,控制部件11的樞轉促使凸輪110,111相應地樞轉,隨后凸輪110,111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的水平面內推回傳動部件20。有利地,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轉換裝置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水平桿21,其相對于支撐件10繞偏心豎直軸線Z-Z'樞轉地安裝,該軸線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是固定的,并與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平行,并與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相距預設的距離。優選地,如圖所示,所述水平桿21在第一端21A與第二端21B之間沿縱向延伸,第一端21A與蓋3鉸接,第二端21B與所述控制部件11或傳動部件(比如,例如,上述傳動部件20)鉸接,該傳動部件是轉換裝置的一部分,并且由控制部件11促使其相對于支撐件10移動,如前面的實施方式所述。優選地,所述水平桿21相對于支撐件10在樞轉點樞轉地安裝,該樞轉點位于所述第一端21A與第二端21B之間,以使得偏心豎直軸線Z-Z'穿過水平桿21的某個區域,該區域與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都相距某個距離。所述第一端21A相對于蓋3的鉸接可以這樣實現,例如,通過第一釘210A來實現,該第一釘與蓋3成一體或固定于其上,以此方式使其沿豎直方向從所述蓋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釘210A有利地收納于第一相應凹槽中,該凹槽設置在水平桿21的第一端21A上,以此方式所述第一釘210A可以在所說的第一凹槽中滑動以及轉動。轉換裝置有利地還包括第二釘210B,在本例中,其與傳動部件20成一體或固定在其上,并被包含其內。所述第二釘210B有利地收納于互補的第二凹槽中,該凹槽設置在水平桿21的第二端21B上,以此方式所述第二釘210B可以在所說的第二凹槽中滑動以及樞轉。傳動部件20在水平面內的直線平移運動因此轉換為水平桿21繞偏心豎直軸線Z-Z'的旋轉運動,該旋轉運動自身轉換成蓋3相對于支撐件10繞中心豎直軸線X-X'的旋轉運動。然而,本發明絕不限于這樣的移動轉換機構,很有可能的是,例如,取代所示的桿系統,可以使用具有連接桿、凸輪、或相互接合的系統,或者其它任何已知系統,這沒有超出本發明的范圍。有利地,如圖所示,控制部件11包括環狀把手11A,該把手11A設計為使用者對其手動操作從而使其在優選地兩個穩定的接界位置之間運動,該兩個位置分別對應于鎖定和解鎖。在該優選實施方式中,控制部件11因此為弧形部件的形式,為環形或拱形的形式,有利地,設計成適合使用者穩固地抓持,優選使用整個手去抓持。然而,本發明并不限于采用環形把手來形成控制部件11,例如,所述控制部件可由大體直的桿構成,或者其具有T形或L形的輪廓、球形把手狀、喇叭形把手狀等。其形狀優選地確保使用者可以通過它來提起蓋部件。有利地,如圖所示,控制部件11安裝成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在第一展開位置(圖1)與第二收回位置之間樞轉,展開位置形成所述解鎖位置,其中所述控制部件11沿豎直方向突出,在本例中對準蓋3朝外突出,收回位置形成所述鎖定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控制部件11朝蓋3下降。在其展開位置,控制部件11有利地沿大致平行于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的平均方向延伸,而在其收回位置,其有利地沿大致垂直于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的平均方向延伸,如圖所示。

有利地,每當處于解鎖構造的蓋部件與容器2結合成所述預設相對布置時,支撐件10與容器2設計成直接地或間接地相互作用,從而當所述控制部件11從其鎖定位置移動至解鎖位置(反之亦然)時,基本上避免支撐件10相對于容器2樞轉(在本例中繞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換句話說,處于解鎖構造的蓋部件與容器2結合成如圖1所示的預設相對布置(預鎖定布置),促使支撐件10與容器2互鎖,在本例中,從而避免支撐件10繞中心豎直軸線X-X'轉動,而支撐件10也放置在容器2上。支撐件10與容器2的相對角度位置的該鎖定確保支撐件10充當相對于容器2固定的固定結構,蓋3可以相對于容器繞中心豎直軸線X-X'樞轉預設的角度行程,從而由解鎖狀態(如圖1所示)變成鎖定狀態(如圖8所示)。優選地,所述支撐件10與所述容器2設置有各自的支撐件成形部分12,13以及容器成形部分14,15,它們彼此互補,設計成當處于解鎖構造的蓋部件與容器2結合成所述預設相對布置以便形成烹調封閉空間(圖1)時,通過相互適配結合的方式配合。互補的支撐件成形部分12,13和容器成形部分14,15的所述相互適配結合可以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豎直軸線X-X'的水平面內鎖定支撐件10與容器2的相對角度位置。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容器2設置有兩個容器成形部分14,15,繞中心豎直軸線X-X'沿直徑彼此相對設置,并固定于容器2的側壁2B的外側面,而支撐件10設置有兩個互補的成形部分12,13,繞中心豎直軸線X-X'沿直徑彼此相對設置在蓋3上,本例中,所述支撐件成形部分12,13面對蓋3的環狀箍3B的外側面設置。有利地,每個容器成形部分14,15形成凸形元件,而每個支撐件成形部分12,13形成與所述凸形元件互補的凹形元件,所述凸形元件有利地可以設計成插入至所述凹形元件中從而建立聯接,避免支撐件10與容器2相對于彼此繞中心豎直軸線X-X'旋轉。有利地,所述容器成形部分14,15由所述容器把手2D,2E承載。因此,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永久固定至容器2的側壁2B的每一個容器把手2D,2E包含各自的容器成形部分14,15,例如,它們以肋的形式形成凸形元件。有利地在支撐件10的每一個所述下降邊緣10A,10B的自由底部邊緣上設置槽口,從而形成與優選形成凸形元件的肋互補的凹形元件。

根據本發明,所述器具1具有各種安全部件(例如開口安全裝置5、壓力安全閥6等)和操作部件,包括壓力調節閥4,設計為以基本上恒定的預定設定值保持在烹調封閉空間內部的盛行壓力,該值被稱為“操作壓力”,其超過大氣壓一定的值,例如基本上可位于10kpa-120kpa,優選為約100kpa。具體而言,壓力調節閥4安裝在蓋3上,對應于通過所述蓋3制成的孔23A。壓力調節閥4因此氣密的安裝,與孔23A連通,以便基本上處于由蓋3與容器2形成的烹調封閉空間內的盛行壓力的水平。如圖所示,壓力調節閥4有利地由蓋3承載,優選為直接地承載。壓力調節閥4能夠采用氣密構造,使得包含在器具1內(即在烹調封閉空間內)的蒸汽經由孔23A和閥4順著預定的逸出路徑從此逸出,該預定的逸出路徑有利地為基本上豎直向上的路徑。當器具1內部的盛行壓力超過了操作壓力時,閥4采用其泄漏構造,以便將烹調封閉空間內的盛行壓力返回到基本上小于或等于所述操作壓力的值。與此相反,當壓力器具1內盛行的壓力小于或等于所述工作壓力時,閥4采用氣密構造,防止包含在器具1內的蒸汽由通過孔23A從器具1逸出。有利地,壓力調節閥4本身在其自身上形成閥單元,其是不同的和獨立的,特別是與所述的上述整體控制組件300不同和獨立的單元。例如,如圖所示,所述閥單元直接安裝在蓋3上,獨立于支撐件10,使得蓋3相對于支撐件10的運動導致閥單元相對于支撐件10移動。盡管如此,完全可以設想的是壓力調節閥4結合在部件中,該部件包含其它控制和/或監控部件,因此不超出本發明的范圍。求助于調節閥4,其獨立于支撐件10并且直接安裝在蓋3上以與其一起移動,仍然存在一定的優勢,特別是在制造、清潔和維護方面,這將在下面的描述中更詳細地呈現。

根據本發明,壓力調節閥4至少由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構成,第一元件4A設計為永久地保持連接到蓋3上,對應于該孔23A,并且第二元件4B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4A上,以便所述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可手動分開,以便于清洗閥4。因此,不象在介紹上述的說明中所描述的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器具1的閥4本身可直接分離成兩個分別對應于所述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的部件,從而使用戶在需要時很容易檢查和清洗閥4的內部,并且不需要拆開完整的模塊。優選地,第二元件4B通過快速聯接裝置,例如“卡扣”式的或夾子式的,連接到所述第一元件4A上,從而使器具1的用戶可隨意,并且優選地除手之外不使用任何工具來連接所述第二元件4B至所述第一元件4A,并從其取下它。優選地,該閥4本身包括閥構件40,其首先在例如如圖14所示的閉合位置和其次的開口位置之間移動,在閉合位置它可防止包含在器具1內的蒸汽通過該孔23A從器具1逸出,即,特別地從烹調封閉空間逸出,在開口位置它允許包含在器具1內的蒸汽沿著所述預定逸出部分由此逸出。有利地,所述閥4本身還包括管狀座41,其打開伸到所述孔23A中,并且優選是圓筒狀管道的形式,其在底部開口和相對頂部開口之間豎直地上升,該底部開口朝烹調封閉空間的內側打開,該閥構件40用于根據烹調封閉空間內的盛行壓力的水平來封閉或打開相對頂部開口。優選地,管狀座41呈現對稱的豎直軸線W-W',其基本上對應于孔23A的對稱軸線,所述管狀座41連接該孔21A,優選以永久的方式。有利地,可動閥構件40形成第二元件4B的一部分,而管狀座41形成第一元件4A的一部分。因此,由于第二元件4B和第一元件4A之間的結合的可釋放性質,用戶可以容易地打開形成閥構件40的管狀座41的管道,以在最好的條件下檢查并清潔管狀座41。

有利地,閥4具有返回裝置,該返回裝置設計為在閥構件40上施加回復力,以便將其保持在它的閉合位置,只要烹調封閉空間內的盛行壓力水平小于或等于對應于操作壓力的預定水平。返回裝置設計成使得烹調封閉空間內的盛行壓力一超過操作壓力,蒸汽就在閥構件40上施加足以克服回復力的驅動力,移動閥構件40離開座41,以便允許容納在烹調封閉空間內的蒸汽經由孔23A然后經由形成座41的管狀通道暫時逸出到外部,直到烹調封閉空間內的盛行壓力返回到小于或等于操作壓力的水平。以舉例的方式,上述的回復力可通過彈簧(彈簧額定閥)或僅通過由閥構件40(重量閥)承載的第二元件4B的重量來施加。閥構件40因此有利地形成了針,其密封地封閉管狀座41,只要封閉空間內的壓力不超過所述操作壓力,并且所述針從所述管狀座41克服回復力而移開,以便使所述蒸汽經由管狀座41逸出到器具1的外部(閥4的泄漏構造)。

優選地,所述閥4設置有蒸汽引導構件,該蒸汽引導構件設計為給蒸汽賦予大致向上的逸出路徑,當閥4打開在泄漏構造時,所述蒸汽經由閥4從器具1逸出,并且例如該路徑是豎直的。在圖中所示的實例中,上述引導構件至少部分地由座41形成,當閥構件40被推回至其打開位置(對應于閥4的泄漏構造)時,通過座41蒸汽沿著向上的豎直路徑逸出,該路徑平行于軸線W-W'(本身平行于中心豎直軸線X-X')。

有利地,器具1還包括溫度傳感器22A,設計成能夠位于所述蒸汽排出路徑上,以確定所述蒸汽從器具1排出時的溫度,或者至少是隨可通過閥4發生的蒸汽泄漏相關的溫度增加。優選地,溫度傳感器22A還設計為能夠定位成遠離逸出路徑,在用戶的控制下(以及可能在器具1的一定運行條件都適用時),特別是為了更容易地手動分離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在該特別有利的實施方式中,本發明因此依賴于使用溫度傳感器22A和閥4,其是完全相互獨立的,而能夠在相對位置之間移動,即功能位置和拆卸位置,在功能位置中溫度傳感器22A位于通過閥4的蒸汽逸出路徑上,并且在拆卸位置中溫度傳感器22A相對于閥4成角度偏移,特別是在垂直于中心豎直軸線X-X'的水平面上,以便促進用戶為了檢查和/或清潔的目的而拆卸閥4,所述拆卸特別地包括從第一元件4A上分離第二元件4B,其中第一元件永久地保持連接到蓋3上。所述傳感器22A因此保持遠離該閥4,包括當它位于上述排氣路徑上時。這意味著傳感器22A有利地不與閥4接觸,其完全自由地相對于所述傳感器22A移動。有利地,所述支撐件10和蓋3分別承載所述溫度傳感器22A和所述閥4中的一個,使得當蓋部件處于鎖定構造時,溫度傳感器22A基本位于所述逸出路徑上,使得當所述蓋部件處于解鎖構造時,所述溫度傳感器22A基本上定位成遠離所述排氣路徑。

因此,在圖中所示的該優選實施方式中,蓋3相對于支撐件10的移動是用來相對于溫度傳感器22A移動所述閥4,以使所述溫度傳感器22A和所述閥4從功能相對位置(在閥4的出口感測溫度)轉到上述拆卸相對位置。有利地,溫度傳感器22A由支撐件10承載,而閥4由蓋3承載,可以理解,完全可以設想相反的結構而因此不超出本發明的范圍。有利地,溫度傳感器22A位于閥4的上方,如圖中所示,此時來自閥4的蒸汽逸出路徑是基本豎直的。當蓋部件處于鎖定構造時,溫度傳感器22A然后優選地在座41的對稱軸線W-W'上,高于或豎直地在座41的孔23A的上方,從而能夠精確地感測溫度,同時防止它易于分離所述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與此相反,當蓋部件處于解鎖構造時(參見圖3),溫度傳感器22A相對于所述軸線W-W'成角度地偏移;它因此基本上不與蒸汽逸出路徑相交,因此不能在某個位置上可靠地確定在閥4的出口處的蒸汽溫度,但它有利于手動接近閥4,從而使其更容易分離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

優選地,為了進一步提高測量的可靠性,該閥4有利地設置的蒸汽引導構件,不僅包括在移動閥構件40上游的所述管狀座41,而且還包括下游引導構件42,其基本上是管狀的形狀,并且從座41的頂端大致向上延伸。所述下游引導構件42基本上是圓柱形管道的形式,并且有利地形成第二元件4B的一部分。因此,當第二元件4B與第一元件4A分離時,用戶可很容易地驗證和清潔不僅是形成座41的管狀通道,而且還有形成下游引導構件22的管狀通道。為了不干擾傳感器22A的溫度測量,所述閥4在豎直方向W-W'上有利地具有基本上不變的總高度H,而在蓋部件處于鎖定構造時不改變傳感器22A與閥4的頂部(在本例中對應于下游引導構件42的頂部)分離的垂直距離。

優選地,在所述孔的下游完全通過裝置(形成所述引導部件)引導從封閉空間經由通過蓋3形成的孔的蒸汽,所述裝置形成了閥4的一部分并由此承載。

有利地,器具1包括獨立模塊24(在圖2中單獨示出),其也構成本發明本身,并且包括至少所述的溫度傳感器22A。所述獨立模塊24設計為可釋放地連接到支撐件10上(或蓋3上,如果閥4本身由支撐件10承載),以這樣的方式,該器具1的用戶可隨意,并且優選地除手之外不使用任何工具來連接所述的獨立模塊24和所述支撐件10,并由此分離它,從而使它特別容易進入閥4,例如為了分離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的目的。為此,所述獨立模塊24與所述支撐件10設置有各自的互補連接裝置25,26,設計為配合以可移動的方式連接獨立模塊24與支撐件10。這種配合可以是任何類型的。例如,互補連接裝置25,26可以設計成通過磁吸引力配合,在這種情況下,與支撐件10相關聯的連接裝置26,例如由磁鐵形成,而獨立模塊24包含鐵磁物質,能夠通過上述的磁鐵所吸引。優選地,在所述互補連接裝置25,26之間的配合是機械式的,如在圖中所示的實例中,其中獨立模塊24設計成通過夾緊,即,在凸形元件和凹形元件的力作用下通過互相配合的結合而固定到支撐件10上,在本例中,凸形元件形成支撐件的連接裝置26,并在本例中,凹形元件形成獨立模塊24的連接裝置25(或反之亦然)。互補連接裝置25,26有利地設計成將第一裝置22保持固定在支撐件10上,即它們設計為形成在支撐件10和第一裝置22之間的相互嵌入結合。然而,相當可能的是利用移動的選擇,第一裝置22固定在支撐件10上,和/或將它永久地并且不可移動地連接在支撐件10上。

有利地,溫度傳感器22A設計為發送信息和/或控制信號,例如電信號。在本例中,器具1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單元,設計成通過采用所述信號(其優選是上述的電類型)以及由其產生用戶和/或控制指令可理解的信息來使用信息和/或控制信號,該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器具1本身或外部設備(例如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運行。在圖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獨立模塊24包含所述處理單元。然而,很可能的是處理單元不同于所述獨立模塊24,或甚至它是完全遠離器具1,在這種情況下,傳感器22A有利地設計為與處理單元通信,經由有線或無線鏈路(例如通過無線電波)。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器具1包括多個處理單元,其中之一結合有獨立模塊24,其另一個結合有外部裝置,其有利地通過智能電話形成,外部裝置能夠與獨立模塊24通信,例如經由藍牙鏈路來。在圖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處理單元設計為使用所述信息和/或控制信號以產生信息,器具1還包括顯示裝置27,例如屏幕(例如液晶顯示器(LCD),其是任選的觸摸屏)、顯示器或數字盤,其經由適當的功能鏈路、有線或其他方式連接到所述處理單元上,用于顯示所述信息,因而對于器具1的用戶來說使得它可接近并可理解。優選地,所述獨立模塊24結合所述顯示裝置27。然而,本發明絕對不限于實施配備有顯示裝置27的獨立模塊24,并且,例如不超出本發明的范圍,所述獨立模塊24的顯示裝置很可能是遠程的,并在獨立的外部終端(例如由智能電話的屏幕形成)上,其經由無線鏈路與獨立模塊24通信。

有利地,器具1包括功能性地連接到所述溫度傳感器22A的定時器,該溫度傳感器22A設計為檢測由于蒸汽逸出的溫度上升,因為閥構件40進入其打開位置,并設計為通過發送觸發信號對所述計時器作出響應。因此,由傳感器22A收集的溫度信息有利地被所述處理單元使用,以由功能性地連接到傳感器22A的計時器來觸發烹調時間的倒計時。例如,該處理單元設計為檢測溫度的顯著變化,其由當操作壓力第一次剛剛超出時蒸汽逸出的第一次噴射所產生,以由計時器在那一瞬間觸發烹調時間的倒計時,例如在文獻EP1458268中教導的,其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上述計時器有利地承載在獨立模塊24中,由此形成全部或部分的所述處理單元。在本例中,上述獨立模塊24有利地設置有控制裝置(例如按鈕),使用戶能夠通過計時器設置烹調時間倒計時到用戶的選擇值,屏幕27能夠顯示上述值,然后在倒計時開始時對該值進行倒計時。當計時器有利地結合到可拆卸的獨立模塊24中時,一旦烹調時間倒計時已經開始,用戶能夠從支撐件10上分離該獨立模塊24,以便由用戶保持該計時器,所以用戶可在倒計時結束時可以得到警報,即使用戶已經離開器具1。

為了進一步提高溫度測量的精度,和/或為了防止溫度傳感器22A受到可能的碰撞(例如如果掉落),獨立模塊24有利地包括保護元件22B,限定了封閉的內側空間22C(參見圖2),其容納所述溫度傳感器22A以保護其免受可能的氣流,其可干擾測量,以限制蒸汽的橫向損耗(這可能妨礙它的溫度感測),并且防止溫度傳感器22A受到的可能碰撞(例如如果掉落)。如圖所示,保護元件22B優選地包括圍繞所述封閉的內側空間22C的環形元件。該保護元件22B從而有利地形成了環,其基本上在垂直于中心豎直軸線X-X'的水平平均平面內延伸,形成突起的傳感器22A從所述環向內延伸到其中心,使得所述傳感器22A的活動部分基本上在由所述環形元件形成的所述環的中心。如圖所示,當蓋部件處于鎖定構造時,孔23A的對稱軸W-W'穿過所述環的所述中心,并且因此通過傳感器22A,以及更精確地通過其活動部分。有利地,如圖所示,獨立模塊24包括主體220(參見圖2),其承載所述溫度傳感器22A和所述保護元件22B,使它們從所述主體220橫向伸出,以便由此懸出來而覆蓋蓋3。在該優選實施方式中,主體220容納顯示裝置27(例如在其頂面有液晶屏)和計時器,該計時器通過控制按鈕可參數化,該控制按鈕也由主體220承載。本發明同樣還涉及結合有溫度傳感器22A的獨立模塊24,所述模塊24設計為安裝在器具1的蓋3上,用于在壓力下烹調食物,并包括保護元件22B,限定了容納所述溫度傳感器22A的封閉內側空間22C,所述保護元件22B優選地包括圍繞封閉內側空間22C的環形元件。

優選地,獨立模塊24包括主體220,其承載所述溫度傳感器22A和所述保護元件22B,使得它們從所述主體220突出。

下面將簡要描述在圖中所示的烹調器具1的操作。用戶通過從支撐件10上卸下獨立模塊24開始,然后從第一元件4A分離閥4的第二元件4B,以確保該蒸汽逸出管道41,42不被堵塞。此后,用戶將第二元件4B放回到第一元件4A的原位上,例如通過夾子緊固或通過卡扣鎖定(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設置有各自的鎖定斜坡)。然后,用戶連接獨立模塊24和支撐件10,然后通過環形把手11A抓住蓋部件(圖5所示)以提升所述蓋部件,以便將其安裝在容器2上并關閉它,該容器已預先填充有食物進行烹調。因而用戶結合解鎖構造的蓋部件和預定相對布置的容器2,特別在圖1中所示。在該構造中,溫度傳感器22A和閥的軸線W-W'成角度偏移,如圖3所示。在該布置中,傳感器22A不能夠正確地檢測溫度變化,該溫度變化對應于當達到操作壓力時逸出的第一縷蒸汽。然后用戶將環形把手11A折疊起來,約90°的角度行程β,直到它到達鄰接折疊起來的位置,特別在圖7和8中所示。環形把手11A從它的展開位置到其折疊起來的位置的這種移動使蓋3相對于所述支撐件10樞轉大約15°的角度α,從而使該蓋斜坡與鎖定結構的容器斜坡的下方一致,使得形成壓力。蓋3相對于支撐件10的伴隨樞轉,導致閥相對于支撐件10和傳感器22A移動,以這樣的方式促使所述閥在傳感器22A的下方,然后發現閥本身在蒸汽逸出路徑上。然后可開始烹調周期。一旦在烹調封閉空間內的盛行壓力達到設定值(操作壓力),蒸汽首先經由閥的出口通道逸出,該出口通道由座41和下游引導構件42形成,并且因此掃過傳感器22A,然后檢測這種溫度的急劇上升并通過提供控制信號作出響應,該控制信號用于控制結合在獨立模塊24中的計時器,其在本例中也承載溫度傳感器22A。在烹調周期結束時,并且一旦在烹調封閉空間內的盛行壓力已經下降到預定的安全水平,用戶僅需要提起環形把手11A,以便使蓋3相對于支撐件10在相反的方向上樞轉,從而從蓋斜坡上脫開容器斜坡,使蓋3與容器2分離。然后,蓋部件處于解鎖構造,此構造便于接近閥4,閥4相對于所述傳感器22A成角度地偏移,使得用戶可再次更容易地分離第一元件4A和第二元件4B,以清除可能已經滲透到座41和/或下游引導構件42中且仍然殘留在其中的任何食物殘渣。如果用戶從支撐件10拆下了獨立模塊24,如圖1所示,則接近閥4則更容易。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定区| 晋州市| 江城| 房产| 廉江市| 宜丰县| 海安县| 应用必备| 潍坊市| 沙湾县| 饶河县| 梧州市| 基隆市| 安图县| 尉氏县| 会同县| 越西县| 台中市| 贺兰县| 来安县| 沅陵县| 大新县| 曲靖市| 玉龙| 二连浩特市| 岳阳市| 邻水| 哈尔滨市| 沈丘县| 舞阳县| 临颍县| 长春市| 汤原县| 沭阳县| 乳山市| 瑞金市| 宁乡县| 肥城市| 搜索| 宾阳县|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