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孕婦使用工具領域,特別是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
背景技術:
有的孕婦在懷孕期間由于體質不同,經受的痛苦也是不同的,而且懷孕期間行動不便,休息也不方便,因此為了保證懷孕的媽媽們有一個舒服的承載裝置,讓孕婦們休息好,設計一種智能的承載座椅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包括矩形承載板,所述矩形承載板一側表面上設有伸展機構,所述矩形承載板上表面且遠離伸展機構設有轉動承載機構,所述矩形承載板上表面且靠近轉動承載機構設有腰部支撐機構,所述矩形承載板下表面設有移動支撐機構,所述矩形承載板上表面設有控制輔助承載機構,所述伸展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板側表面上的一號條形凹槽、嵌裝在一號條形凹槽內的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開在一號條形凹槽兩相對側表面上的一組滑動凹槽、開在矩形承載板內且與每個滑動凹槽相搭接的多個一號圓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一號圓形凹槽內且伸縮端向下的一號微型伸縮氣缸、設置在每個滑動凹槽內的移動塊、開在每個移動塊上表面且與所對應一號微型伸縮氣缸相匹配的固定凹槽、設置在一組移動塊側表面且與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相匹配的條形空心殼、開在條形空心殼上表面的一組弧形通槽、鉸鏈連接在每個弧形通槽上表面邊緣處且與弧形通槽相匹配的弧形承載架、設置在每個弧形承載架與所對應弧形通槽內側表面上的兩組拉伸桿、設置在每個弧形承載架上的彈性按摩層、嵌裝在條形空心殼內下表面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一組一號旋轉電機、套裝在每個一號旋轉電機旋轉端上的L形擺動桿、套裝在每個L形擺動桿上的腳踏板共同構成,所述矩形承載板側表面上設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一號微型伸縮氣缸、一號旋轉電機和電控推動水平圓桿電性連接。
所述控制輔助承載機構由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板上表面邊緣處的一組一號水平凹槽、開在矩形承載板上表面且位于一組一號水平凹槽之間的承載凹槽H、嵌裝在承載凹槽H內的彈性坐墊、嵌裝在每個一號水平凹槽內的電控小車、固定連接在每個電控小車上表面的球形殼體、開在每個球形殼體上表面的二號條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二號條形凹槽內中心處的轉動圓軸、套裝在每個轉動圓軸上的擺動桿A、設置在每個擺動桿A與所對應二號條形凹槽之間的一組復位彈簧、套裝在每個擺動桿A上的球形按摩球共同構成,所述控制器的輸出通過導線與電控小車電性連接。
所述轉動承載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板上表面邊緣處的兩組矩形通孔、套裝在每個矩形通孔內的轉動框架、設置在兩組轉動框架上且與矩形承載板相匹配的矩形轉動板、設置在矩形承載板下表面一端的一組矩形塊H、嵌裝在每個矩形塊H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二號旋轉電機、套裝在每個二號旋轉電機旋轉端上且與矩形轉動板下表面相搭接的L形框架、設置在每個L形框架內的加強筋、設置在矩形轉動板上表面移動頸部承載塊、套裝在每個移動頸部承載塊上的彈性墊L共同構成,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二號旋轉電機電性連接。
所述腰部支撐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板上表面的一組三號條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三號條形凹槽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一組四號微型旋轉電機、套裝在每個四號微型旋轉電機旋轉端上且與三號條形凹槽相匹配的擺動桿T、嵌裝在每個擺動桿T上的電控推動桿、鉸鏈連接在每組電控推動桿之間的一組連桿、套裝在兩組連桿上的強力彈性承載布共同構成,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四號微型旋轉電機和電控推動桿電性連接。
所述移動支撐機構由設置在矩形承載板下表面的多組矩形墊片、嵌裝在每個矩形墊片下表面的支撐立柱、套裝在每個支撐立柱上的矩形框架、嵌裝在每個矩形框架內且與地面相搭接的兩組傾斜立柱、套裝在每個傾斜立柱上的彈性固定片、設置在其中一組支撐立柱側表面上的豎直滑軌、設置在每個豎直滑軌上的電控移動體、鉸鏈連接在每個支撐立柱且位于所對應豎直滑軌下方的擺動支撐桿、設置在每個擺動支撐桿側表面與所對應電控移動體前表面之間的固定桿、套裝在每個擺動支撐桿上端面上的壓縮彈簧、套裝在每個壓縮彈簧上的承載墊片H共同構成,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電控移動體電性連接。
所述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的數量為4-6個,所述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位于同一水平線上。
所述多個一號圓形凹槽的數量為3-5個。
所述控制器為MAM-200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內設有PLC控制系統。
所述控制器上設有電容觸摸屏和市電接口,所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電容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通過導線與市電接口電性連接。
利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制作的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一種結構比較新穎,操作也比較簡單,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同時給予孕婦們更加舒服的承載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的伸展機構正視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的控制輔助承載機構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發明所述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的伸展機構局部放大圖;
圖中,1、矩形承載板;2、一號條形凹槽;3、電控推動水平圓桿;4、滑動凹槽;5、一號圓形凹槽;6、一號微型伸縮氣缸;7、移動塊;8、條形空心殼;9、弧形通槽;10、弧形承載架;11、拉伸桿;12、彈性按摩層;13、一號旋轉電機;14、L形擺動桿;15、腳踏板;16、控制器;17、一號水平凹槽;18、承載凹槽H;19、彈性坐墊;20、電控小車;21、球形殼體;22、二號條形凹槽;23、轉動圓軸;24、擺動桿A;25、復位彈簧;26、球形按摩球;27、矩形通孔;28、轉動框架;29、矩形轉動板;30、矩形塊H;31、二號旋轉電機;32、L形框架;33、加強筋;34、移動頸部承載塊;35、彈性墊L;36、三號條形凹槽;37、四號微型旋轉電機;38、擺動桿T;39、電控推動桿;40、連桿;41、強力彈性承載布;42、矩形墊片;43、支撐立柱;44、矩形框架;45、傾斜立柱;46、彈性固定片;47、豎直滑軌;48、電控移動體;49、擺動支撐桿;50、固定桿;51、壓縮彈簧;52、承載墊片H;53、PLC控制系統;54、電容觸摸屏;55、市電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5所示,一種智能的孕婦承載座椅,包括矩形承載板(1),所述矩形承載板(1)一側表面上設有伸展機構,所述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且遠離伸展機構設有轉動承載機構,所述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且靠近轉動承載機構設有腰部支撐機構,所述矩形承載板(1)下表面設有移動支撐機構,所述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設有控制輔助承載機構,所述伸展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板(1)側表面上的一號條形凹槽(2)、嵌裝在一號條形凹槽(2)內的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3)、開在一號條形凹槽(2)兩相對側表面上的一組滑動凹槽(4)、開在矩形承載板(1)內且與每個滑動凹槽(4)相搭接的多個一號圓形凹槽(5)、嵌裝在每個一號圓形凹槽(5)內且伸縮端向下的一號微型伸縮氣缸(6)、設置在每個滑動凹槽(4)內的移動塊(7)、開在每個移動塊(7)上表面且與所對應一號微型伸縮氣缸(6)相匹配的固定凹槽、設置在一組移動塊(7)側表面且與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3)相匹配的條形空心殼(8)、開在條形空心殼(8)上表面的一組弧形通槽(9)、鉸鏈連接在每個弧形通槽(9)上表面邊緣處且與弧形通槽(9)相匹配的弧形承載架(10)、設置在每個弧形承載架(10)與所對應弧形通槽(9)內側表面上的兩組拉伸桿(11)、設置在每個弧形承載架(10)上的彈性按摩層(12)、嵌裝在條形空心殼(8)內下表面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一組一號旋轉電機(13)、套裝在每個一號旋轉電機(13)旋轉端上的L形擺動桿(14)、套裝在每個L形擺動桿(14)上的腳踏板(15)共同構成,所述矩形承載板(1)側表面上設有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一號微型伸縮氣缸(6)、一號旋轉電機(13)和電控推動水平圓桿(3)電性連接;所述控制輔助承載機構由固定連接在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邊緣處的一組一號水平凹槽(17)、開在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且位于一組一號水平凹槽(17)之間的承載凹槽H(18)、嵌裝在承載凹槽H(18)內的彈性坐墊(19)、嵌裝在每個一號水平凹槽(17)內的電控小車(20)、固定連接在每個電控小車(20)上表面的球形殼體(21)、開在每個球形殼體(21)上表面的二號條形凹槽(22)、嵌裝在每個二號條形凹槽(22)內中心處的轉動圓軸(23)、套裝在每個轉動圓軸(23)上的擺動桿A(24)、設置在每個擺動桿A(24)與所對應二號條形凹槽(22)之間的一組復位彈簧(25)、套裝在每個擺動桿A(24)上的球形按摩球(26)共同構成,所述控制器(16)的輸出通過導線與電控小車(20)電性連接;所述轉動承載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邊緣處的兩組矩形通孔(27)、套裝在每個矩形通孔(27)內的轉動框架(28)、設置在兩組轉動框架(28)上且與矩形承載板(1)相匹配的矩形轉動板(29)、設置在矩形承載板(1)下表面一端的一組矩形塊H(30)、嵌裝在每個矩形塊H(30)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二號旋轉電機(31)、套裝在每個二號旋轉電機(31)旋轉端上且與矩形轉動板(29)下表面相搭接的L形框架(32)、設置在每個L形框架(32)內的加強筋(33)、設置在矩形轉動板(29)上表面移動頸部承載塊(34)、套裝在每個移動頸部承載塊(34)上的彈性墊L(35)共同構成,所述控制器(16)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二號旋轉電機(31)電性連接;所述腰部支撐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板(1)上表面的一組三號條形凹槽(36)、嵌裝在每個三號條形凹槽(36)內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一組四號微型旋轉電機(37)、套裝在每個四號微型旋轉電機(37)旋轉端上且與三號條形凹槽(36)相匹配的擺動桿T(38)、嵌裝在每個擺動桿T(38)上的電控推動桿(39)、鉸鏈連接在每組電控推動桿(39)之間的一組連桿(40)、套裝在兩組連桿(40)上的強力彈性承載布(41)共同構成,所述控制器(16)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四號微型旋轉電機(37)和電控推動桿(39)電性連接;所述移動支撐機構由設置在矩形承載板(1)下表面的多組矩形墊片(42)、嵌裝在每個矩形墊片(42)下表面的支撐立柱(43)、套裝在每個支撐立柱(43)上的矩形框架(44)、嵌裝在每個矩形框架(44)內且與地面相搭接的兩組傾斜立柱(45)、套裝在每個傾斜立柱(45)上的彈性固定片(46)、設置在其中一組支撐立柱(43)側表面上的豎直滑軌(47)、設置在每個豎直滑軌(47)上的電控移動體(48)、鉸鏈連接在每個支撐立柱(43)且位于所對應豎直滑軌(47)下方的擺動支撐桿(49)、設置在每個擺動支撐桿(49)側表面與所對應電控移動體(48)前表面之間的固定桿(50)、套裝在每個擺動支撐桿(49)上端面上的壓縮彈簧(51)、套裝在每個壓縮彈簧(51)上的承載墊片H(52)共同構成,所述控制器(16)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電控移動體(48)電性連接;所述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3)的數量為4-6個,所述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3)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多個一號圓形凹槽(5)的數量為3-5個;所述控制器(16)為MAM-200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16)內設有PLC控制系統(53);所述控制器(16)上設有電容觸摸屏(54)和市電接口(55),所控制器(16)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電容觸摸屏(54)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16)的輸入端通過導線與市電接口(55)電性連接。
本實施方案的特點為,矩形承載板一側表面上設有伸展機構,矩形承載板上表面且遠離伸展機構設有轉動承載機構,矩形承載板上表面且靠近轉動承載機構設有腰部支撐機構,矩形承載板下表面設有移動支撐機構,矩形承載板上表面設有控制輔助承載機構,伸展機構由開在矩形承載板側表面上的一號條形凹槽、嵌裝在一號條形凹槽內的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開在一號條形凹槽兩相對側表面上的一組滑動凹槽、開在矩形承載板內且與每個滑動凹槽相搭接的多個一號圓形凹槽、嵌裝在每個一號圓形凹槽內且伸縮端向下的一號微型伸縮氣缸、設置在每個滑動凹槽內的移動塊、開在每個移動塊上表面且與所對應一號微型伸縮氣缸相匹配的固定凹槽、設置在一組移動塊側表面且與多個電控推動水平圓桿相匹配的條形空心殼、開在條形空心殼上表面的一組弧形通槽、鉸鏈連接在每個弧形通槽上表面邊緣處且與弧形通槽相匹配的弧形承載架、設置在每個弧形承載架與所對應弧形通槽內側表面上的兩組拉伸桿、設置在每個弧形承載架上的彈性按摩層、嵌裝在條形空心殼內下表面且旋轉端為水平的一組一號旋轉電機、套裝在每個一號旋轉電機旋轉端上的L形擺動桿、套裝在每個L形擺動桿上的腳踏板共同構成,矩形承載板側表面上設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分別與一號微型伸縮氣缸、一號旋轉電機和電控推動水平圓桿電性連接,一種結構比較新穎,操作也比較簡單,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同時給予孕婦們更加舒服的承載裝置。
在本實施方案中,首先控制器開啟,整個裝置啟動。型號為MAM-200控制器的輸入端通過導線控制市電接口的運行,型號為MAM-200控制器的輸出端通過導線控制一號微型伸縮氣缸、一號旋轉電機、電控推動水平圓桿、電控小車、二號旋轉電機、四號微型旋轉電機、電控推動桿、電控移動體和電容觸摸屏的運行。通過市電接口接通電源,PLC控制系統為裝置提供程序支持,通過電容觸摸屏控制整個裝置。當整個裝置啟動后使用者躺在矩形承載板和矩形轉動板上。此時設有彈性墊L的移動頸部承載塊作為枕頭使用,四號微型旋轉電機帶動擺動桿T上的電控推動桿和連桿進行擺動來撐起強力彈性承載布來適當支撐使用者腰部。此時電控推動水平圓桿推動條形空心殼伸到適當長度,一號微型伸縮氣缸抵住移動塊對條形空心殼進行固定。此時拉伸桿推動設有彈性按摩層的弧形承載架轉動到適當高度適應使用者膝蓋高度,此時使用者將雙腳放在腳踏板上,一號旋轉電機帶動L形擺動桿上的腳踏板擺動到適當高度。矩形塊H上的二號旋轉電機帶動L形框架進行擺動來支撐矩形轉動板并調整角度。其中加強筋起到加強L形框架穩定性的作用。同時豎直滑軌上的電控移動體帶動固定桿拉動擺動支撐桿來對矩形轉動板進行輔助支撐。其中壓縮彈簧和承載墊片H起到減震和適應矩形轉動板轉動角度的作用。矩形墊片下的支撐立柱、矩形框架、傾斜立柱和彈性固定片起到支撐裝置的作用。當使用者需要起身的時候雙手握住擺動桿A上的球形按摩球,此時經過復位彈簧的拉動作用輔助使用者起身。同時電控小車帶動球形殼體進行運動也起到拉動使用者輔助起身的作用。其中承載凹槽H內的彈性坐墊起到增加裝置柔軟度的作用。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發明的原理,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