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靠背調節機構及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22618閱讀:455來源:國知局
靠背調節機構及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尤其涉及應用于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中的靠背調節機構及帶有該靠背調節機構的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



背景技術:

現有家具業界中,靠背調節機構大多應用于躺椅或休閑椅中,以使躺椅或休閑椅或單人沙發的靠背可隨意調整角度,靠背平放后與支撐架平齊,使用者可以躺于躺椅或休閑椅或單人沙發上休息。

現有技術中,躺椅或休閑椅或單人沙發中的靠背調節機構設計,將焊接在靠背上的配件鎖孔,與靠背后的靠背調節機構結合處攻牙,利用螺絲加上2片塑膠墊片,將焊接在靠背后的配件及靠背調節機構進行組合,使靠背調節機構帶動靠背轉動。傳統設計具有結構簡單,進行靠背角度調整時,靠背能輕易進行轉動的優點,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靠背調節機構,還普遍存在以下缺點:使用者在調整靠背角度或將靠背平放時,或者小孩在無大人的陪同情況下調節靠背時,靠背調節機構很容易與支撐桿發生脫離,使得躺倚或休閑椅的靠背瞬間滑落,以致夾傷手部或被靠背壓傷手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靠背調節機構很容易與支撐桿發生脫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靠背調節機構及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揭示了一種靠背調節機構,其包括:

支撐調節部以及轉動連接部;

轉動連接部包括:

第一轉接件,第一轉接件設于支撐調節部頂端;

第二轉接件、第三轉接件以及彈性體;

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上分布有多個凸起或多個凹槽;

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上分布有與凸起匹配的多個凹槽或與凹槽匹配的多個凸起;

第三轉接件穿過彈性體后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及第一轉接件;凹槽與所述凸起對接。

由于靠背調節機構依靠轉動連接部進行有段式調整,應用于躺椅或休閑椅或單人沙發中,靠背不會瞬間滑落,造成使用者手部被夾傷或壓傷。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

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為圓形;凸起為至少兩個,且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上;

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為圓形,凹槽個數與凸起相同,凹槽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

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為圓形;凹槽為至少兩個,且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上;

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為圓形,凸起個數與凹槽相同,凸起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支撐調節部包括:

外殼體;

連接桿,連接桿部分套設于外殼體內部;

滑動塊,滑動塊設于連接桿的位于外殼體內部的一端;

彈性緩沖件,其一端與述滑動塊連接,另一端連接于外殼體;

第一轉接件設于外殼體的頂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支撐調節部包括:

調節桿以及設置在調節桿上的調檔部;

第一轉接件設于調節桿的頂部;

調檔部為多個縱向排布的卡槽,多個卡槽的開口方向一致,且多個卡槽的深度所在方向與調節桿呈一夾角。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揭示了一種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其包括:

躺板、靠背、主框架、支撐桿及兩調節階梯,支撐桿的兩端分別嵌套在調節階梯內;

還包括至少一靠背調節機構,靠背調節機構包括:

支撐調節部以及轉動連接部;

轉動連接部包括:

第一轉接件,第一轉接件設于支撐調節部頂端;

第二轉接件、第三轉接件以及彈性體;

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上分布有多個凸起或多個凹槽;

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上分布有與凸起匹配的多個凹槽或與凹槽匹配的多個凸起;

第三轉接件穿過彈性體后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及第一轉接件;凹槽與凸起對接;

第二轉接件固定于靠背;

支撐桿固接于支撐調節部的底端。

由于靠背調節機構依靠調節階梯及轉動連接部的轉動進行有段式調整,靠背調節機構與支撐桿固定連接,不會與支撐桿發生脫離,有效避免進行靠背調節時,靠背瞬間滑落造成使用者手部被夾傷或壓傷的風險。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

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為圓形;凸起為至少兩個,且沿徑向均勻 分布于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上;

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為圓形,凹槽個數與凸起相同,凹槽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支撐調節部包括:

外殼體;

連接桿,連接桿部分套設于外殼體內部;

滑動塊,滑動塊設于連接桿的位于外殼體內部的一端;

彈性緩沖件,其一端與滑動塊連接,另一端連接于外殼體;

第一轉接件設于外殼體的頂部;

支撐桿固接于連接桿的底端。

彈性緩沖件起到支撐及緩沖避震的作用,當使用者躺在靠背時,因不同體重會使彈性緩沖件的軸心行程做不同的吸收,而抵消反作用力,讓使用者減輕反重力的回彈壓力,減輕震動,更能感受舒適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本實用新型揭示另一種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其包括:

躺板、靠背、主框架及支撐桿,支撐桿的兩端固定在主框架上;

還包括至少一靠背調節機構,靠背調節機構包括:

支撐調節部以及轉動連接部;

轉動連接部包括:

第一轉接件,第一轉接件設于支撐調節部頂端;

第二轉接件、第三轉接件以及彈性體;

第一轉接件朝向第二轉接件的面上分布有多個凸起或多個凹槽;

第二轉接件朝向第一轉接件的面上分布有與凸起匹配的多個凹槽或與凹槽匹配的多個凸起;

第三轉接件穿過彈性體后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及第一轉接件;凹槽與所述凸起對接;

第二轉接件固定于靠背;

支撐桿與支撐調節部可調節式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支撐調節部包括:

調節桿以及設置在調節桿上的調檔部;

第一轉接件設于調節桿的頂部;

調檔部為多個縱向并列排布的卡槽,多個卡槽的開口方向一致,且多個卡槽的深度所在方向與調節桿呈一夾角;

支撐桿嵌套入卡槽中。

靠背調節機構依靠支撐桿與支撐調節部可調節式連接,及轉動連接部的轉動進行有段式調整,靠背調節機構不會與支撐桿發生脫離,有效避免進行靠背調節時,靠背瞬間滑落造成使用者手部被夾傷或壓傷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中靠背調節機構的分解圖之一;

圖2為實施例一中靠背調節機構的分解圖之二;

圖3為實施例二中靠背調節機構的分解圖;

圖4為實施例三中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的結構圖;

圖5為實施例四中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的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1、躺板;2、主框架;3、靠背;4、靠背調節機構;5、支撐桿;6、調節階梯;201、第一架體;202、第二架體;203、第三架體;204、第四架體;40、轉動連接部;401、外殼體;402、第一轉接件;403、彈性緩沖件;404、滑動塊;405、連接桿;406、尾塞;407、第三轉接件;408、彈性體;409、第二轉接件;410、凹槽;411、凸起;412、連接孔;413、調節桿;414、卡槽;A、卡槽深度所在方向與調節桿的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實用新型的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就是說,在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組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的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關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其僅僅是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組件或操作而已。

本實用新型為有關于一種靠背調節機構及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的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的靠背調節機構主要用于室內外家具如躺椅或休閑椅或單人沙發中,防止使用者在使用或搬動躺椅或休閑椅或單人沙發時,支撐桿5與靠背調節機構4發生脫離,靠背瞬間滑落的情況發生。以下,分四個實施例分別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中后背調節機構及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的結構設計。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靠背調節機構,如圖1及2所示,靠背調節機構4包括支撐調節部以及轉動連接部40。

轉動連接部40包括: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第三轉接件407以及彈性體408。第一轉接件402設于支撐調節部頂端;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個凸起411;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與凸起411匹配的多個凹槽410;第三轉接件407穿過彈性體408后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409及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上的凹槽410與第一轉接件402上的凸起411對接。本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多個凸起411為至少兩個,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為圓形,凸起411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多個凹槽 410與凸起411個數相同,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為圓形,凹槽410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多個凸起411圍繞圓心呈放射狀設置在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多個凹槽410圍繞圓形呈放射狀設置在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彈性體408有助于在調整角度時凸起411及凹槽410的精準對接。優選例中,彈性體408可以為波形彈簧片、彈性滑司或彈簧。第三轉接件407為螺絲,第二轉接件409沿其中心軸線設置有與螺絲匹配的螺孔,該螺孔貫穿整個第二轉接件409,便于第三轉接件407穿過第二轉接件409,以連接第一轉接件402;第一轉接件402沿其中心軸線同樣設置有與螺絲匹配的螺孔,該螺孔不需要貫穿整個第一轉接件402。

本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轉動連接部40包括: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第三轉接件407以及彈性體408。第一轉接件402設于支撐調節部頂端;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個凹槽410;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與凹槽410匹配的多個凸起411;第三轉接件407穿過彈性體408后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409及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上的凸起411與第一轉接件402上的凹槽410對接。根據本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多個凹槽410為至少兩個,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為圓形,凹槽410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多個凸起411與凹槽410個數相同,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為圓形,凸起411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多個凸起411圍繞圓心呈放射狀設置在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多個凹槽410圍繞圓形呈放射狀設置在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該實施方式中,彈性體408同樣有助于在調整角度時凸起411及凹槽410的精準對接。優選例中,彈性體408可以為波形彈簧片、彈性滑司或彈簧。

支撐調節部包括:外殼體401、連接桿405、滑動塊404及彈性緩沖件403。 連接桿405部分套設在外殼體401中,另一部分則裸露在外殼體401外部,其中,連接桿405通過一設置在外殼體401內部且位于外殼體401底部的尾塞406套設在外殼體401中,連接桿405位于外殼體401內部的一端固定連接一滑動塊404,連接桿405位于外殼體401外部的另一端則設有一個連接孔412,連接孔412用于連接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如躺椅或休閑椅中的支撐桿5;滑動塊404連接在一彈性緩沖件403的其中一端部,彈性緩沖件403的另一端部固定在外殼體401中,優選地,彈性緩沖件403為彈簧或聚氨酯彈性體,當彈性緩沖件403為彈簧時,靠背調節機構的結構請參考圖2,當彈性緩沖件403為聚氨酯彈性體時,靠背調節機構的結構請參考圖1;第一轉接件402設于外殼體401頂部。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提供另一種靠背調節機構,如圖3所示,靠背調節機構4包括支撐調節部以及轉動連接部40。該實施例中轉動連接部40的結構與實施例一中轉動連接部40的結構相同,這里不再贅述。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支撐調節部包括:調節桿413以及設置在調節桿413上的調檔部;調檔部為多個縱向排布的卡槽414,多個卡槽414的開口方向一致,且多個卡槽414的深度所在方向與調節桿413呈一夾角,如圖3,卡槽414深度所在方向與調節桿413的夾角A最優為銳角。如圖3中,卡槽414共設置有5個,具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對應的,凹槽410及凸起411設置有5個,與卡槽414對應。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除了詳細介紹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的結構設計,還將具體介紹實施例一中靠背調節機構4在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中的具體應用及帶來的好處。

本實施例中的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可以為躺椅、休閑椅或單人沙發,防 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包括:躺板1、轉動連接在躺板1上的靠背3、支撐躺板1的主框架2、支撐桿5以及至少一靠背調節機構4。

其中,主框架2包括:縱向設置的第一架體201及第二架體202;與第一架體201成夾角連接的第三架體203及與第二架體202成夾角連接的第四架體204;第三架體203及第四架體204位于靠背3的后方;以及相對分設于第三架體203及第四架體204內側的兩調節階梯6;支撐桿5的兩端分別嵌套入調節階梯6內。第一架體201與第三架體203之間的夾角優選為直角或鈍角,第二架體202與第三架體203之間的夾角與第一架體201與第三架體203之間的夾角相等。調劑階梯可以為圖4中弧形階梯,也可以為圓柱形階梯,具體不做限制,根據使用需要,通常設置為3至5節階梯。另外,第三架體203及第四架體204位于靠背3的后方,這里的后方是指,如圖4所示,靠背3面向支撐桿5的方向。

靠背調節機構4包括支撐調節部以及轉動連接部40。

轉動連接部40用于轉動連接靠背及靠背調節機構4,其包括: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第三轉接件407以及彈性體408。第一轉接件402設于支撐調節部頂端;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個凸起411;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與凸起411匹配的多個凹槽410;第三轉接件407穿過彈性體408后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409及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上的凹槽410與第一轉接件402上的凸起411對接;第二轉接件409則固定于靠背3上;支撐桿5固定連接于支撐調節部的底端。本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多個凸起411為至少兩個,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為圓形,凸起411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多個凹槽410與凸起411個數相同,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為圓形,凹槽410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多個凸起411圍繞圓心呈放射狀設置在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多個凹槽410圍繞圓形呈放射狀 設置在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彈性體408有助于在調整角度時凸起411及凹槽410的精準對接。優選例中,彈性體408可以為波形彈簧片、彈性滑司或彈簧。

本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轉動連接部40包括: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第三轉接件407以及彈性體408。第一轉接件402設于支撐調節部頂端;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個凹槽410;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與凹槽410匹配的多個凸起411;第三轉接件407穿過彈性體408后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409及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上的凸起411與第一轉接件402上的凹槽410對接。根據本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方式,多個凹槽410為至少兩個,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為圓形,凹槽410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多個凸起411與凹槽410個數相同,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為圓形,凸起411沿徑向均勻分布于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多個凸起411圍繞圓心呈放射狀設置在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多個凹槽410圍繞圓形呈放射狀設置在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該實施方式中,彈性體408同樣有助于在調整角度時凸起411及凹槽410的精準對接。優選例中,彈性體408可以為波形彈簧片、彈性滑司或彈簧。

支撐調節部包括:外殼體401、連接桿405、滑動塊404及彈性緩沖件403。連接桿405部分套設在外殼體401中,另一部分則裸露在外殼體401外部,其中,連接桿405通過一設置在外殼體401內部且位于外殼體401底部的尾塞406套設在外殼體401中,連接桿405位于外殼體401內部的一端固定連接一滑動塊404,連接桿405位于外殼體401外部的另一端則設有一個連接孔412,連接孔412用于連接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如躺椅或休閑椅中的支撐桿5;滑動塊404連接在一彈性緩沖件403的其中一端部,彈性緩沖件403的另一端部固定在外殼體401中,優選地,彈性緩沖件403為彈簧或聚氨酯彈性體;第一 轉接件402設于外殼體401頂部。如圖4所示,靠背調節機構4共設置有兩個,兩個靠背調節機構4的一端分別連接在靠背3的兩縱向側框上,兩靠背調節機構4的另一端則套接在支撐桿5上。

進行靠背角度調節時,一手握住支撐桿5向內推,使支撐桿5脫離與之抵接的該節階梯,并將支撐桿5順著調節階梯6向上或向下移動,使支撐桿5抵接在對應的另一節階梯上。手握支撐桿5向內推的時候,轉動連接部40發生不同方向的轉動,轉動連接在躺板1上的靠背3同時隨轉動連接部40實現角度調整。由于靠背調節機構4依靠調節階梯6及轉動連接部40進行有段式調整,靠背調節機構4與支撐桿5固定連接,不會與支撐桿5發生脫離,有效避免進行靠背3調節時,靠背3瞬間滑落造成使用者手部被夾傷或壓傷的風險。

凹槽410的深度與凸起411的高度相同,在進行靠背3角度調節時,支撐桿5沿著調節階梯6移動的同時,彈性體408被壓縮成平面厚度,所騰出空間剛好使凸起411與凹槽410分離,而使靠背3調整至下一階角度;當第一轉接件402轉到與第二轉接件409的下一個結合點時,因彈性體408有往外彈力的功能,瞬間將第一轉接件402轉到與第二轉接件409推進結合定位點,凸起411與凹槽410再次結合,而達到一個階梯一次調整有段式固定的功能,靠背調節機構4不會輕易的轉動,避免傳統無段式調整容易讓靠背3自由滑落,造成手部夾傷或壓傷的風險。

另外,鑒于現有技術中,支撐靠背的靠背調節機構采用鋁合金或鐵或不銹鋼等堅硬材質,當使用者躺下時,靠背調節機構只能局限于表面材料的物性、松緊度及柔軟度,使用者所感受到的舒適性有一定的限制。針對此不足,本實施例中的靠背調節機構中,支撐調節部還包括一彈性緩沖件403。彈性緩沖件403可以為彈簧,也可以為聚氨酯彈性體,優選為聚氨酯彈性體。

靠背調節機構中設置彈性緩沖件403,可起到支撐及避震的效果,考慮到戶外家具需日曬雨淋,冰天雪地,當液體結冰時體積變大,主體會冰爆裂開,造成結構變形,功能失效,考慮因素及需要條件比較嚴刻,故將支撐調節部的 本體外殼體401采用鋁合金材質,因為鋁合金材質質地輕盈,結構強,將其做粉體表面涂裝,做成同躺椅或休閑椅的主結構相同的顏色,適合放于戶外使用,連接桿405采用不銹鋼材質,等級是304或316,不僅鋼性及結構強度更強,更適合放于戶外使用,彈性緩沖件403優選為聚氨酯彈性體時,能有效避免彈簧生銹的問題,同時不加裝液壓油,主要是因為彈性緩沖件403在冰天雪地-0℃以下的環境中,結冰后體積(密度)會變大,會因冰爆裂開,造成結構變形,功能失效,另外,聚氨酯彈性體底部鉆至少一個孔,優選為兩個孔,當重力往下壓時兩個孔有泄壓排氣的功能,當無重力下壓時,聚氨酯彈性體的軸心行程還原變長時,孔中可以進入空氣,故不會產生虹吸原理,聚氨酯彈性體能快速回歸,使軸心來回行程順暢快速,同時當有水分子在聚氨酯彈性體內也能順利排水,不會累積在內造成冰爆裂開,造成結構變形,功能失效,提高使用壽命。

在躺椅或休閑椅的兩側靠背調節機構上各加一彈性緩沖體,當人躺在靠背時,因不同體重會使彈性緩沖體的軸心行程做不同的吸收,而抵消反作用力,讓使用者減輕反重力的回彈壓力,減輕震動,更能感受舒適性。本實用新型能大大提高家具使用的功能性及舒適性.讓使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家具更具附加價。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提供另一種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如圖5所示,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包括:

躺板1、靠背3、主框架2、支撐桿5及至少一靠背調節機構4,支撐桿5的兩端固定在主框架2上。靠背調節機構4包括支撐調節部以及轉動連接部40;轉動連接部40的結構請參考圖1所示,與實施例一中轉動連接部40結構相同,以下進行簡單描述,具體結構可以采用實施例一中轉動連接部40結構。本實施例中靠背調節機構4同樣設置有兩個。兩靠背調節機構4中,兩支撐調節部的與連接有轉動連接部40一端相對的另一端通過一橫桿連接起來。

轉動連接部40包括:第一轉接件402、第二轉接件409、第三轉接件407以及彈性體408。第一轉接件402設于支撐調節部頂端;第一轉接件402朝向第二轉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個凸起411或多個凹槽410;第二轉接件409朝向第一轉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與凸起411匹配的多個凹槽410或與凹槽410匹配的多個凸起411;第三轉接件407穿過彈性體408后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409及第一轉接件402;凹槽410與凸起411對接;第二轉接件409固定于靠背3;支撐桿5與支撐調節部可調節式連接。

與實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的支撐調節部包括:調節桿413以及設置在調節桿413上的調檔部;調檔部為多個縱向并列排布的卡槽414,多個卡槽414的開口方向一致,且多個卡槽414的深度所在方向與調節桿413呈一夾角,該夾角為銳角、鈍角或直角;支撐桿5嵌套入卡槽414中。

進行靠背角度調節時,一手扶住靠背3,一手向外扳動調節桿413,扳動調節桿413時,彈性體408被壓縮成平面厚度,所騰出空間剛好使凸起411與凹槽410分離,而使靠背3調整至下一階角度;當繼續扳動調節桿413,第一轉接件402轉到與第二轉接件409的下一個結合點時,因彈性體408有往外彈力的功能,瞬間將第一轉接件402轉到與第二轉接件409推進結合定位點,凸起411與凹槽410再次結合,之后,只需將支撐桿5嵌套入調節桿413上對應的卡槽414中,即能達到一個階梯一次調整有段式固定的功能,靠背調節機構4不會輕易的轉動,避免傳統無段式調整容易讓靠背3自由滑落,造成手部夾傷或壓傷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中的防夾手靠背可調的坐具,實現靠背可調的同時,避免手部被夾傷或壓傷手部進而造成人員傷害的風險,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只要是靠背可以調整角度的家具,不限定是調節階梯是開槽弧形階梯,或是圓柱階梯,或是將弧形階梯設計在支撐桿上,均能使用本實用新型中靠背調節機構4的設計,實現一次調整,一個階梯,一個檔次,一個角度,安全系數及實用性高,而且能廣泛運用,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增進人類生活品質。

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车致| 略阳县| 金湖县| 邢台县| 古田县| 乐东| 土默特右旗| 富宁县| 县级市| 华蓥市| 施甸县| 霸州市| 南雄市| 景泰县| 永吉县| 日土县| 车致| 朝阳县| 和静县| 屏山县| 拜城县| 中西区| 格尔木市| 颍上县| 伽师县| 康保县| 米林县| 庆安县| 东阿县| 竹山县| 安阳市| 镇平县| 清丰县| 卓尼县| 衡阳县| 桦川县| 和林格尔县| 仁怀市| 高唐县| 栾城县|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