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控制的窗簾,尤其涉及一種隱藏式電動窗簾,屬于電器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窗簾具有遮陽隔熱和調節室內光線的功能,隨著窗簾的發展,它已成為居室不可缺少的、功能性和裝飾性完美結合的室內裝飾品,目前的窗簾打開與關閉由人工拉動或電動控制,人工手拉的窗簾,阻力較大,費事,費力,電動控制窗簾方式比較受大家喜歡,但是無論哪種控制方式,其中所用的窗簾均占用房間內窗口附近的很大一部分空間,使房間內的窗口位置不簡潔,影響窗口的空間利用率和美觀性,而且,放置在窗口位置的窗簾容易落灰,需要經常換洗,這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的收拾衛生勞動量。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隱藏式電動窗簾,具有樣式新穎、操作方便的特點,收起時窗簾布被隱藏在窗口上方吊頂內,使窗簾布不易落灰且不占用過多窗口附近的空間,增加窗口位置的使用空間,提高窗口的空間利用率和美觀性,使房間內更加簡潔。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隱藏式電動窗簾,包括設置在窗口上方的吊頂,在所述吊頂的內部設置有電機、卷簾輥、從動軸承,所述卷簾輥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從動軸承轉動連接,所述電機和從動軸承水平固定設置在窗口兩側,所述卷簾輥上卷繞有窗簾布,所述吊頂底部形成有用于窗簾布進出的開口,所述電機上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外部遙控器無線連通。
進一步,為了提高軸與軸之間的連接效果,所述的卷簾輥與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連接。
進一步,所述的窗簾布是棉麻布,棉麻布具有質量輕,便于卷繞,換洗方便等特點。
進一步,所述的窗簾布對應窗外的布面上涂有遮光涂層,提高遮光效果,有效防止紫外線。
進一步,為了提高房間內的美觀,所述的窗簾布對應室內的布面上印有文字或圖案。
進一步,所述的窗簾布的底邊連接有封堵所述吊頂底部開口的封板,窗簾布被卷繞進吊頂內部后,封板可以將吊頂底部的開口進行封堵,防止灰塵進入吊頂內部,使窗簾布不易落灰。
進一步,所述卷簾輥上還設置有兩個擋板,所述窗簾布卷繞在所述兩個擋板之間,兩個擋板用于限位作用,防止窗簾布卷繞到電機的輸出軸上或從動軸承上。
進一步,為了提高電機安裝的安全性,所述電機通過安裝座安裝在吊頂內的房頂上,有效防止電機在吊頂內掉落發生危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遙控器控制吊頂內部安裝的電機運轉,進而帶動卷簾輥卷繞窗簾布實現上升和下降,具有樣式新穎、操作方便的特點,收起時,窗簾布被隱藏在窗口上方吊頂內,窗簾布底邊連接的封板隨即封堵吊頂底部的開口,使窗簾布不易落灰且不占用過多窗口附近的空間,增加了窗口位置的使用空間,提高了窗口的空間利用率和美觀性,使房間內更加簡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圖中主要附圖標記含義如下:
1、窗口,2、吊頂,3、電機,4、卷簾輥,5、從動軸承,6、聯軸器,7、安裝座,8、窗簾布,9、開口,10、控制器,11、封板,12、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具體的介紹。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如圖1和2所示:一種隱藏式電動窗簾,包括設置在窗口1上方的吊頂2,在吊頂2的內部設置有電機3、卷簾輥4、從動軸承5,卷簾輥4一端通過聯軸器6與電機3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從動軸承5轉動連接,電機3和從動軸承5水平固定設置在窗口1兩側,電機3通過安裝座7安裝在吊頂2內的房頂上,卷簾輥4上卷繞有窗簾布8,吊頂2底部形成有用于窗簾布8進出的開口9,電機3上設置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與外部遙控器無線連通。
本實施例中的窗簾布8是棉麻布,棉麻布具有質量輕,便于卷繞,換洗方便等特點,而且在窗簾布8對應窗外的布面上涂有遮光涂層,提高遮光效果,有效防止紫外線,為了提高房間內的美觀,窗簾布8對應室內的布面上還印有圖案,當然,也可以選擇印文字。
本實施例在窗簾布8的底邊連接有封堵所述吊頂2底部開口9的封板11,窗簾布8被卷繞進吊頂2內部后,封板11可以將吊頂2底部的開口9進行封堵,防止灰塵進入吊頂2內部,使窗簾布8不易落灰,同時,卷簾輥4上還設置有兩個擋板12,窗簾布8卷繞在兩個擋板12之間,兩個擋板12用于限位作用,防止窗簾布8卷繞到電機3的輸出軸上或從動軸承5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遙控器控制吊頂2內部安裝的電機3運轉,進而帶動卷簾輥4卷繞窗簾布8實現上升和下降,具有樣式新穎、操作方便的特點,收起時,窗簾布8被隱藏在窗口1上方吊頂2內,窗簾布8底邊連接的封板11隨即封堵吊頂2底部的開口9,使窗簾布8不易落灰且不占用過多窗口1附近的空間,增加了窗口1位置的使用空間,提高了窗口1的空間利用率和美觀性,使房間內更加簡潔。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專利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專利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