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烹調設備,具體是一種遠紅外線蒸炒煲機器人。
背景技術:
傳統光波爐利用發熱管導電發熱,再加上旋風產生的熱旋流,以達到烘烤食物的目的,其功能比較單一,只具備燒烤功能,不能滿足日常正常需要。
中國專利文獻號CN 202477341U于2012年10月10日公開了一種光波鍋,具體公開了:包括鍋蓋、鍋體和內鍋膽,鍋蓋內設置有頂部電機、風葉及發熱鹵素管, 頂部電機的轉軸與風葉連接,發熱鹵素管設置在風葉下方,且鍋蓋底部設置有通風孔;鍋體內設置有底部電機,內鍋膽置于鍋體內,內鍋膽底設置有安裝孔,內鍋膽內設置有旋轉葉片,旋轉葉片經過內鍋膽底的安裝孔與底部電機連接。該結構存在上述功能單一,不能滿足日常需要的缺陷,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設計簡單,結構合理,通過鍋體機構與鍋蓋機構或玻璃蓋的配合使用,實現一鍋多用,蒸、烤、翻炒等功能一一俱全的遠紅外線蒸炒煲機器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遠紅外線蒸炒煲機器人,包括底座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拆卸式設置在底座機構上的鍋體機構,及用于開閉鍋體機構開口的鍋蓋機構或玻璃蓋;所述底座機構包括具有儲水腔的下發熱組件,所述鍋體機構為炒鍋或玻璃蒸鍋,所述鍋蓋機構包括風扇組件、上發熱組件和攪拌驅動組件;其中,攪拌驅動組件通過傳動機構拆卸式連接有攪拌葉片,且攪拌驅動組件驅動攪拌葉片在炒鍋內腔定位轉動;玻璃蒸鍋設有蒸汽管,玻璃蒸鍋內腔通過蒸汽管與下發熱組件上的儲水腔相連通;所述下發熱組件、風扇組件、上發熱組件和攪拌驅動組件彼此互不干涉的獨立工作。
所述下發熱組件包括發熱座和發熱管,發熱管設置于發熱座上,發熱座一體成型有儲水腔,且儲水腔上方開口設置,所述底座機構還包括具有蒸汽孔的蓋板,蓋板封閉儲水腔的上方開口,且蒸汽孔連通儲水腔。
所述儲水腔為不間斷的條形儲水槽,且以螺旋狀盤旋在發熱座上,儲水腔至少一端連通蒸汽孔。
所述玻璃蒸鍋一體成型有蒸汽管,蒸汽管上端連通玻璃蒸鍋內腔,蒸汽管與蒸汽孔相互對應設置,儲水腔通過蒸汽孔和/或蒸汽管連通玻璃蒸鍋內腔。
所述風扇組件包括風扇電機、上風葉和下風葉,上、下風葉彼此上下對應的同軸配合,風扇電機驅動上風葉和/或下風葉轉動。
所述鍋蓋機構還包括用于開閉鍋體機構上方開口的鍋蓋,上風葉設置于鍋蓋外側,下風葉設置于鍋蓋內側,風扇電機驅動上、下風葉彼此同時和/或同步轉動。
所述上發熱組件包括鹵素管,鹵素管設置于風扇組件下方。
所述攪拌驅動組件包括攪拌電機、從動齒輪和驅動齒輪,攪拌電機的轉軸連接從動齒輪,從動齒輪與驅動齒輪相嚙合,驅動齒輪通過傳動機構同軸連接攪拌葉片。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相互拆卸式耦合的上耦合部件和下耦合部件,上耦合部件通過上軸桿拆卸式同軸連接驅動齒輪,下耦合部件通過下軸桿連接攪拌葉片。
所述上耦合部件設有聯接部,所述下耦合部件對應聯接部設有聯接配合部,通過聯接部與聯接配合部的配合,實現上耦合部件與下耦合部件的拆卸式聯接;所述炒鍋側壁錐形傾斜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玻璃蒸鍋與鍋蓋機構或玻璃蓋配合使用時,玻璃蒸鍋內腔與儲水腔連通,儲水腔內產生的蒸汽可傳送到玻璃蒸鍋內,實現蒸煮功能;炒鍋與鍋蓋機構配合使用時,攪拌驅動組件可驅動攪拌葉片定位轉動,進行翻炒食物,此外,配合風扇組件和上發熱組件,可實現烘烤和/或翻炒食物的功能。通過上述改進,本實用新型的烹調設備真正實現一鍋多用,蒸、烤、翻炒等功能一一俱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第一種使用狀態的裝配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第一種使用狀態的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第一種使用狀態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第二種使用狀態的裝配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第二種使用狀態的分解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第二種使用狀態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底座機構的分解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發熱座的俯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裝配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鍋蓋機構與攪拌葉片耦合的局部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傳動機構的耦合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傳動機構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第一實施例
參見圖1-圖8,本遠紅外線蒸炒煲機器人,包括底座機構3,拆卸式設置在底座機構3上的鍋體機構2,及用于開閉鍋體機構2開口的鍋蓋機構1或玻璃蓋1’;所述底座機構3包括具有儲水腔201的下發熱組件,所述鍋體機構2為玻璃蒸鍋25,所述鍋蓋機構1包括風扇組件、上發熱組件和攪拌驅動組件;其中,玻璃蒸鍋25設有蒸汽管251,玻璃蒸鍋25內腔通過蒸汽管251與下發熱組件上的儲水腔201相連通;所述下發熱組件、風扇組件、上發熱組件和攪拌驅動組件彼此互不干涉的獨立工作。
可見,本實施例有三種狀態:第一種為玻璃蓋1’、玻璃蒸鍋25和底座機構3配合使用,發熱座20內裝載凈水,通過加熱變成蒸汽,蒸汽通過蒸汽管251的引導到達玻璃蒸鍋25內腔,實現對食物蒸煮。第二種為:鍋蓋機構1、不銹鋼炒鍋14、翻炒葉片15、17、底座機構3配合使用,可達到翻炒食物的目的。第三種為:鍋蓋機構1、玻璃蒸鍋25和底座機構3的配合使用,發熱座20內裝載凈水,通過加熱變成蒸汽,蒸汽通過蒸汽管251的引導到達玻璃蒸鍋25內腔,風扇組件將上發熱組件產生的熱量和蒸汽在玻璃蒸鍋25內形成旋流,實現對食物烘烤和蒸煮。
進一步地,所述下發熱組件包括發熱座20和發熱管22,發熱管22被發熱座20包裹,發熱座20一體成型有儲水腔201,且儲水腔201上方開口設置,所述底座機構3還包括具有蒸汽孔191的蓋板19,蓋板19封閉儲水腔201的上方開口,且蒸汽孔191連通儲水腔201。儲水腔201內產生的蒸汽只能從蒸汽孔191排出,有效控制蒸汽的排放位置。
此外,所述底座機構3還包括底蓋18和底殼21,底蓋18配合裝配于底殼21上,且彼此之間有腔室,發熱座20設置于該腔室內,蓋板19固接在發熱座20的頂部,且蓋板19頂面外露于底蓋18中部,使用時,蓋板19與玻璃蒸鍋25底面相貼合。
進一步地,所述儲水腔201為一條不間斷的條形儲水槽,且以螺旋狀盤旋在發熱座20上,儲水腔201一端設置于發熱座20中部,蒸汽孔191設置于蓋板19的中部,儲水腔201的端部與蒸汽孔191相連通。儲水腔201的條形出水槽設置,對蒸汽有引導作用,同時,使蓋板19受熱均勻,提高熱傳遞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玻璃蒸鍋25一體成型有蒸汽管251,蒸汽管251底部延伸于玻璃蒸鍋25中部,其上端向上延伸,且連通玻璃蒸鍋25內腔,蒸汽管251底部與蒸汽孔191相互對應設置,儲水腔201通過蒸汽孔191和蒸汽管251連通玻璃蒸鍋25內腔,從而引導儲水腔201內的蒸汽傳送至玻璃蒸鍋25內,實現蒸煮功能。
進一步地,玻璃蓋1’開閉玻璃蒸鍋25上方開口,方便用戶蒸煮過程中對鍋內實時觀察。
進一步地,所述風扇組件包括風扇電機4、上風葉5和下風葉7,上、下風葉彼此上下對應的同軸配合,風扇電機4驅動上風葉5和/或下風葉7轉動。所述鍋蓋機構1還包括用于開閉玻璃蒸鍋25上方開口的鍋蓋8,鍋蓋8中部通孔設置,該通孔封閉有擋板6,擋板6置于上、下風葉之間,使上風葉5設置于鍋蓋8外側,下風葉7設置于鍋蓋8內側,風扇電機4驅動上、下風葉彼此同時和/或同步轉動,上、下風葉各自完成不同的送風工作。鍋蓋8外側設置有透風部件(圖中未標示),其包覆上風葉5,透風部件側壁設有透風孔,上風葉5產生的風從透風孔往外送。
進一步地,所述上發熱組件包括鹵素管10,且該鹵素管10設置于下風葉7下方,下風葉7轉動工作,將上發熱組件產生的熱量向玻璃蒸鍋25內腔吹送,使玻璃蒸鍋25內腔形成熱旋流,使食物受熱均勻。鹵素管10下方設置有透熱板11,透熱板11上設置有透熱孔,透熱板11固定連接擋板6。
通過玻璃蒸鍋25與底座機構3的配合,實現蒸煮功能;再配合風扇組件和/或上發熱組件的作用,以獲得多種的蒸煮烹調方式,滿足用戶不同需求,提高本產品的實用性,市場適應性。
第二實施例
參見圖9-圖14,本遠紅外線蒸炒煲機器人不同于第一實施例之處在于:包括底座機構3,拆卸式設置在底座機構3上的鍋體機構2,及用于開閉鍋體機構2開口的鍋蓋機構1;所述底座機構3包括具有儲水腔201的下發熱組件;所述鍋體機構2為炒鍋14,所述鍋蓋機構1包括風扇組件、上發熱組件和攪拌驅動組件;其中,攪拌驅動組件通過傳動機構拆卸式連接有攪拌葉片17,且攪拌驅動組件驅動攪拌葉片17在炒鍋14內腔定位轉動;所述下發熱組件、風扇組件、上發熱組件和攪拌驅動組件彼此互不干涉的獨立工作。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驅動組件包括攪拌電機23、從動齒輪24和驅動齒輪9,攪拌電機23的轉軸連接從動齒輪24,從動齒輪24與驅動齒輪9相嚙合,驅動齒輪9通過傳動機構同軸連接攪拌葉片17。具體的,攪拌電機23設置于從動齒輪24的正上方,從動齒輪24設置于驅動齒輪9的任一側,驅動齒輪9設置于下風葉7與鹵素管10之間。(除齒輪傳動外,還可使用皮帶傳動或攪拌電機23直接傳動等傳動方式)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相互拆卸式耦合的上耦合部件13和下耦合部件15,上耦合部件13通過上軸桿12拆卸式同軸連接驅動齒輪9,上軸桿12頂部同軸連接驅動齒輪9,底部同軸連接上耦合部件13,下耦合部件15通過下軸桿16連接攪拌葉片17,下軸桿16頂部同軸連接下耦合部件15,底部同軸連接攪拌葉片17。
進一步地,參見圖13和圖14,所述上耦合部件13設有鉤狀的聯接部131,聯接部131設置四個且環形均布于上耦合部件13側壁,相鄰聯接部131之間有間隙132;所述下耦合部件15對應聯接部131設有聯接配合部151,聯接配合部151為徑向的凸起,且對應聯接部131環形均布于下耦合部件15側壁;通過聯接部131與聯接配合部151的配合,實現上耦合部件13與下耦合部件15的拆卸式聯接。具體聯接方式為:下耦合部件15部分插入上耦合部件13內,聯接配合部151與間隙132對應,并從間隙132進入聯接部131范圍內,再轉動聯接部131一定角度,即可實現上耦合部件13與下耦合部件15的聯接;反方向作用即可拆卸分離,操作簡單快捷,而且結構穩固可靠。所述炒鍋14側壁錐形傾斜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機構3還包括底蓋18和底殼21,底蓋18配合裝配于底殼21上,且彼此之間有腔室,發熱座20設置于該腔室內,蓋板19固接在發熱座20的頂部,且蓋板19頂面外露于底蓋18中部,使用時,蓋板19與炒鍋14底面相貼合。
本實施例的遠紅外線蒸炒煲機器人不僅能和傳統光波爐一樣具有烘烤食物功能,而且還能在烘烤過程中自動翻炒食物,使食物受熱更均勻,烹調效果更好。
上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