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健身功能的座椅。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CN204192079U中公開了一種健身椅子,包括椅面、支撐桿、椅背,支撐桿固定連接于椅面的背面,椅背固定連接在椅面上,所述椅面下面設有鉸接連接在支撐桿上的連接桿,連接桿的另一端設有轉軸,轉軸上穿有腳踏桿,腳踏桿兩端設有腳踏。在使用時,將鉸接連接在支撐桿上的連接桿伸展開來,雙腳放在腳踏上蹬腳踏從而進行鍛煉,以解決現有椅子不具有腿部鍛煉功能的問題。上述專利文獻中的健身椅子存在的問題是連接桿伸展開來后懸空,使用時懸空的連接桿穩固性差,難以承受較大壓力,使用時有斷裂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對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穩固性好的具有健身功能的座椅。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健身功能的座椅,包括座椅本體和腳蹬式健身器,所述座椅本體底部設置有容納空間,所述容納空間底部平行設置有兩滑軌,所述滑軌一端延伸至容納空間外部,所述腳蹬式健身器沿著滑軌進出所述容納空間,所述腳蹬式健身器上與各滑軌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彈性鎖定組件,所述各滑軌至少伸出所述容納空間的部位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適于與所述彈性鎖定組件配合/解除配合時實現鎖定/解鎖的鎖定孔,所述彈性鎖定組件包括固定在腳蹬式健身器上設有軸孔的鎖座、穿設于所述軸孔內可沿軸向移動的活動鎖軸和為所述活動鎖軸提供軸向彈力的鎖定彈簧,所述活動鎖軸靠近所述滑軌的一端適于與所述鎖定孔插接配合,所述活動鎖軸的另一端設有拉桿,處于鎖定狀態時,在所述鎖定彈簧的作用下所述活動鎖軸與所述鎖定孔配合。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座椅本體的后靠背上設有振動按摩器,所述振動按摩器的控制按鍵設置在座椅本體的側部扶手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座椅本體的外側部設有擱物板。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擱物板的上端與所述座椅本體側部鉸接,并在座椅本體側部通過銷釘設置可轉動的支撐板,所述擱物板展開至水平時可通過支撐板支撐,所述擱物板失去所述支撐板支撐時貼近所述座椅本體側部自由垂下。
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
(1)采用本實用新型中的結構,在不鍛煉時,將腳蹬式健身器推進容納空間內,不會占用座椅周圍空間,在鍛煉時,將腳蹬式健身器沿滑軌拉出至合適位置,然后通過鎖定彈簧帶動活動鎖軸與相應未知的鎖定孔配合從而將腳蹬式健身器位置鎖定,避免健身器懸空,這樣健身器的穩固性好,不會發生斷裂的狀況,有效延長使用壽命,在移動腳蹬式健身器時,只需將活動鎖軸向外拉出使其解除與鎖定孔的配合即可自由移動,操作方便。
(2)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座椅本體的后靠背上設有振動按摩器,所述振動按摩器的控制按鍵設置在座椅本體的側部扶手上,這樣設置,在需要按摩背部時可通過振動按摩器進行捶打按摩,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座椅的主視圖;
圖2為圖1所示座椅的右視圖;
圖3為圖2中沿A-A線剖切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加熱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附圖標記為:1-座椅本體;2-腳蹬式健身器;3-滑軌;4-容納空間;5-彈性鎖定組件;6-鎖定孔;7-鎖座;8-活動鎖軸;9-鎖定彈簧;10-加熱墊;11-后靠背;12-側部扶手;13-椅面;14-加熱絲;15-導熱體;16-供暖管;17-擱物板;18-支撐板;19-振動按摩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結構做以說明:
一種具有健身功能的座椅,如圖1至圖3所示,其包括座椅本體1和腳蹬式健身器2,所述座椅本體1底部設置有容納空間4,所述容納空間4底部平行設置有兩滑軌3,所述滑軌3一端延伸至容納空間4外部,所述腳蹬式健身器2沿著滑軌3進出所述容納空間4,所述腳蹬式健身器2上與各滑軌3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彈性鎖定組件5,所述各滑軌3至少伸出所述容納空間4的部位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適于與所述彈性鎖定組件5配合/解除配合時實現鎖定/解鎖的鎖定孔6,所述彈性鎖定組件5包括固定在腳蹬式健身器上設有軸孔的鎖座7、穿設于所述軸孔內可沿軸向移動的活動鎖軸8和為所述活動鎖軸8提供軸向彈力的鎖定彈簧9,所述活動鎖軸8靠近所述滑軌3的一端適于與所述鎖定孔6插接配合,所述活動鎖軸8的另一端設有拉桿,處于鎖定狀態時,在所述鎖定彈簧9的作用下所述活動鎖軸8與所述鎖定孔6配合。在不鍛煉時,將腳蹬式健身器2推進容納空間4內,不會占用座椅周圍空間,在鍛煉時,將腳蹬式健身器2沿滑軌3拉出至合適位置,然后通過鎖定彈簧9帶動活動鎖軸8與相應位置的鎖定孔6配合從而將腳蹬式健身器2位置鎖定,滑軌3貼著地面設置,避免健身器懸空,這樣健身器的穩固性好,不會發生斷裂的狀況,有效延長使用壽命,在移動腳蹬式健身器2時,只需將活動鎖軸8向外拉出使其解除與鎖定孔6的配合即可自由移動,操作方便。
本實施例中,所述座椅本體1的后靠背11上設有振動按摩器,所述振動按摩器的控制按鍵設置在座椅本體1的側部扶手12上,這樣設置,在需要按摩背部時可通過振動按摩器進行捶打按摩,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如圖4所示,為了消除溫度較低時因椅面13冰冷對使用者帶來的不適感,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座椅本體1的椅面13上設置有加熱墊10,所述加熱墊10內部布置有加熱絲14,與加熱絲連接的導熱體15與供暖系統(如地暖系統、太陽能供暖系統及暖氣系統)的供暖管16外壁連接,上述加熱墊10利用供暖系統的熱量直接對加熱墊10進行加熱,不需要外部電源,且一般加熱溫度最高不超過35℃,因此安全可靠,并且節能,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再進一步,所述加熱墊10可拆卸設置在椅面13上,這樣一來,在氣溫較高時可將加熱墊10拆除。本實施例中可選用如下可拆卸連接方式:所述加熱墊10通過綁帶、拉鏈、魔術貼設置在所述椅面13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座椅本體1的外側部設有擱物板17,通過在座椅本體1側部設置擱物板17,可將臨時使用的物品放置在擱物板17上,節省空間,且提高座椅使用便利性。
參看圖1,進一步,本實施例中的所述擱物板17的上端與所述座椅本體1側部鉸接,并在座椅本體1側部通過銷釘設置可轉動的支撐板18,所述擱物板17展開至水平時可通過支撐板18支撐,所述擱物板17失去所述支撐板18支撐時貼近所述座椅本體1側部自由垂下,這樣一來,在不使用擱物板17時,可使其貼近座椅本體側部自由垂下,有利于節省空間,進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